李鳳艷
影響藥物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機體方面的因素,嬰幼兒正處于機體發育和快速成長階段,其肝、腎、骨骼和中樞神經系統等尚未發育完全,尤其在生理,消化和代謝過程上與成人差別很大,一般對藥物的反應比較敏感,易于出現毒副作用,因此給藥劑量不能單純以成人劑量機械地折算,必須根據藥物的特性按嬰幼兒日、月齡來進行計算,從而避免因過量發生毒性反應。
1.1 嬰幼兒體內酶系統不成熟和不完備,某些酶不足或完全缺乏,可影響肝臟的解毒。
1.2 嬰幼兒血漿蛋白與藥物結合能力弱,當給抗生素后血中游離的藥物濃度比成人高,而且會擾亂機體的生理功能。
1.3 嬰幼兒的總體液占體重的80%,(成人60%)細胞外液為45%(成人20%)此時藥物分布較多的細胞外液中,因此使排泄緩慢,半衰期延長。
1.4 嬰幼兒腎功能不全,腎小球濾過較成人約低30%~40%,藥物的血藥濃度高,半衰期長。
1.5 嬰幼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全對外界刺激反應和成人不同,加上嬰幼兒防御機能微弱,吞噬細胞功能及抗體形成均差,一旦發生細菌感染,即僅為輕微的局部感染,也很容易引起全身性感染。
1.6 給藥途徑的影響,由于嬰幼兒體表面積較成人大,皮膚角質層薄,局部用藥吸收較多,有時可引起中毒,如胃腸道吸收因個體差異或藥物性質不同而有很大差異,皮下或肌內注射因周圍血循環不足而影響吸收分布,選用靜脈給藥吸收最快,藥效可靠。
2.1 嬰幼兒用藥最應慎重的首屬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這類抗生素中的鏈霉素、雙氫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等的不良反應主要表現在對主管聽覺的第8對腦神經的損害,嚴重時造成不可逆耳聾。嬰幼兒還應慎用的藥物有:復方解熱止痛片(APC復方)新諾明、紅霉素。不要將成人用的藥物隨意給兒童服用。譬如,四環素可使兒童牙釉質損傷,形成黃斑牙,甚至影響骨骼發育。目前臨床上使用的四環素為成人用劑型,兒童不應使用。氯霉素主要不良反應有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及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癥狀,慎用。喹諾酮類可影響軟骨發育,嬰幼兒應慎用。驅腸蟲要阿苯達唑對肝腎功能有一定損害,2歲以下兒童禁用,2~12歲用量減半。此外,氨茶堿、成人用滴鼻凈及激素、興奮劑、安眠藥等都禁止給兒童使用,以防止中毒。
2.2 維生素類藥物和一些補劑、營養劑要適量對癥服用,如過量服用魚肝油(維生素A、D)會導致維生素A中毒,出現毛發干枯脫落,皮膚干燥瘙癢、胃腸道反應和使腎、膀胱結石易于形成。鋅制劑過量可引起惡心、嘔吐,發熱、眩暈、嗜睡、貧血等毒性反應。人參、蜂王漿內含有激素樣物質,服用過量,可出現兒童發育早熟現象。胎盤球蛋白針并不是增強體魄的強壯劑,切不可隨意注射。
嬰幼兒的皮膚嬌嫩,血管豐富,角質層發育差,故接觸外用藥時有極強的吸收和滲透能力,因此,在小兒使用外用藥物時,為避免導致皮膚損傷和吸收中毒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3.1 剛出生不久的新生兒(1個月以內),切忌使用有膠布,氧化鋅軟膏藥之類的硬膏劑敷貼在皮膚上,否則容易引起接觸性皮炎。
3.2 嬰幼兒患皮膚病或進行皮膚消毒時,一般不宜使用刺激性很強的藥物,如水楊酸、碘酒等,以免使皮膚發生水泡、脫皮或腐蝕。如必須使用,應從低濃度開始,若出現刺激癥狀,應立即停藥或改用藥性緩和的藥物治療。
3.3 局部涂藥面積不可過大,濃度不宜太高,例如硼酸,一般用于小兒面積濕敷,毒性不大;但如果用于大面積皮膚病,則可通過創面吸收發生急性中毒,甚至引起循環衰竭及休克而死亡。
3.4 嬰幼兒對滴鼻凈(萘唑啉)極為敏感,臨床醫生有時疏忽,用1%滴鼻凈給嬰幼兒治療鼻炎而引起中毒癥狀,小兒只使用0.05%淡液滴鼻凈,新生兒不應該用。
此外,酒精用之不當也會造成吸收中毒,如小兒高熱用大量酒精擦浴,可引起昏迷,呼吸困難,皮質激素軟膏大面積外用能引起全身水腫[1]。
嬰幼兒用藥應該慎重選擇,不可濫用。藥物種類不宜過多,注意給藥時間間隔,聯合用藥時特別注意藥物相互作用和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藥理作用的增強和減弱等問題。因用藥品種數與用藥不良反應成正比,故應遵循用藥少而精,而且要遵循嬰幼兒生理特點來選藥,避免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
[1] 博恩.小兒慎用外用藥.中國中醫藥報,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