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志海 夏宗禹 李風 楊忠新
患者,女,39歲,已婚,育1子,因“反復尿頻、尿急、尿痛伴性交痛1年”入院。入院前1年,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尿頻、尿急、尿痛,伴性交痛;同時感覺尿道口及陰道前壁墜脹不適。無尿失禁,無血尿。十余年前有膀胱陰道瘺修補手術史。入院體格檢查:發現陰道前壁與尿道之間有一約3 cm×3 cm的包塊,質硬,并可捫及二處分別直徑約5 mm的漏口,漏口處可見一枚黃褐色結石。行尿道鏡檢查發現:距尿道內口約1 cm ,6點位可見一約4 cm×3 cm×3 cm的憩室,其內有一約3 cm×3 cm×2 cm的結石,黃褐色,不規則;憩室有二小孔口與陰道相通。尿道造影示:恥骨聯合區高密度影;尿道陰道瘺形成。術前16F尿管保留導尿,持硬麻下行經陰道尿道憩室切開取石術及尿道陰道瘺修補術,術中取出一大小約3 cm×3 cm×2 cm橢圓形,呈黃褐結石塊,光滑、質硬,形狀不規則,約50 g左右,切除尿道憩室,憩室口修剪瘢痕后,用4-0可吸收線間斷縫合修補尿道,最后再間斷縫合陰道前壁。術后給予抗感染治療,術后7 d拔出尿管,無漏尿和尿失禁,病愈出院。隨訪3個月無尿失禁及排尿費力癥狀。
尿道憩室是指尿道周圍與尿道相通的囊性腔隙,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后天性的。先天性尿道憩室以女性多見,多為單發,位于尿道與陰道之間;在男性則多位于陰莖陰囊交界處的尿道腹側。憩室大小及頸部寬窄不同,造成的尿路梗阻程度和癥狀亦不同。小的憩室無臨床癥狀,不易被發現,憩室較大,在排尿時由于尿液灌入憩室內,可在尿道腹側看到或觸及腫塊,腫塊可壓縮,壓縮時可有尿液自尿道口滴出。憩室內可繼發結石、感染,感染穿破則形成尿瘺,但臨床上此類病例較為罕見。因為患者往往沒有明顯的尿失禁癥狀,在臨床上容易簡單的認為是一般的下尿路感染而誤診,在診療此類患者過程中應引起足夠重視。其診斷主要是通過膀胱尿道造影和膀胱尿道鏡檢查而確診。
治療原則為取出結石,切除憩室。憩室分離應在尿道周圍筋膜與憩室壁之間進行[1],尿道和陰道應分層修補,對有嚴重感染的憩室內結石,可以先取石,炎癥完全控制后再II期行尿道成形術。術前注意陰道護理和尿路感染的控制,必要時可以用稀釋碘伏行陰道沖洗,術后應保留導尿一周,拔除尿管后注意觀察有無尿失禁和排尿困難等。
[1] 撒應龍,徐月敏,喬勇,等.女性尿道憩室26例臨床分析.中華外科雜志,2005,43(22):1472-1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