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曉燕
骨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術部位感染的發生率,但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現象也普遍。本文對本院2012年的骨科圍手術期患者抗菌藥物預防及治療性使用基本情況現狀進行分析,以便進一步加強本院圍手術期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治理。
1.1 資料來源 隨機抽取本院2012年度骨科圍手術期手術病例200例。
1.2 調查方法及內容 根據自制的表格要求,統一按照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的幾種情況進行統計,包括不合理選擇抗菌藥物,不合理聯合使用抗菌藥物,不合理選擇抗菌藥物溶媒,無用藥指征聯合使用抗菌藥物,給藥次數不合理,給藥劑量過大,抗菌藥物使用時間過長等幾個方面。
2.1 手術醫師對預防用抗菌藥物依賴性過重 在大部分清潔手術中都使用了抗菌藥物用于預防感染,實際上部分清潔手術若手術范圍不大,時間不長時可以不需要使用抗菌藥物,本院骨科圍手術期病例抗菌藥物使用率達79%,說明抗菌藥使用上與國家衛生部的規定仍有一定的差距。
2.2 預防用抗菌藥物選擇不合理 圍手術期預防用抗菌藥物的選擇通常為抗菌作用較強,相對毒性較小,價格適中的一、二代頭孢菌素。而在本院圍手術期預防用抗菌藥物部分選擇三代頭孢菌素類。這類不合理選擇預防用抗菌藥物有12例,占抗菌藥物使用的7.59%。
2.3 抗菌藥物聯合使用不合理 主要表現為二代、三代頭孢菌素類與喹諾酮類藥物如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合用。二代、三代頭孢菌素與喹諾酮類均屬抗菌作用強、抗菌譜較廣的藥品,它們的聯合應用無協同作用,只能增加腎毒性,從而導致藥物不良反應現象增加。這類抗菌藥物聯合應用不合理有5例,占抗菌藥物使用的3.16%。
2.4 抗菌藥物溶媒選擇不合理 主要表現有青霉素類以含葡萄糖的注射液為溶媒,由于葡萄糖結構中的醛基可以與青霉素結構中的伯氨基發生脫水結合,對青霉素的分解有催化作用,為此青霉素類類應選擇pH 5.5~6.5的氯化鈉注射液為溶媒最為合適,而不宜選用葡萄糖注射液為溶媒[1],這類不合理使用有2例,占抗菌藥物使用的1.26%。
2.5 抗菌藥聯合應用無用藥指征 無指征使用二聯及以上抗菌藥物有18例,占抗菌藥物使用的11.39%,在8例病例中均不具備聯合用藥指征:病原菌尚未查明的嚴重感染;單一抗菌藥物不能控制的需氧及厭氧菌混合感染;單一抗菌藥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內膜炎或敗血癥等重癥感染;易產生耐藥的病原感染如結核病、深部真菌等。盲目聯合使用抗菌藥物,是因為部分醫師對抗菌藥物的作用特點、抗菌譜、不良反應、藥物毒性認識不夠,對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學習不深,只追求藥物治療,而忽視抗菌藥物的耐藥現象及聯合使用后造成的毒性增加、隱性的藥源性疾病和不良反應率增多等[2]。
2.6 抗菌藥物用法不合理 ①如青霉素、頭孢菌素類,由于其藥物半衰期不長,根據病情需要本應給予抗感染治療為2~3次/ d即8~12 h給藥1次[3],而實際上醫師只給予1次/d治療,此給藥次數不合理使用有5例,占抗菌藥物使用的3.16%。②一次性給藥劑量過大,同樣也與給藥次數有關,若增加一次給藥次數,則每次給藥的劑量就不會過大,因而一次性給藥劑量過大,絕大多數是與給藥次數相互聯系的,臨床醫師應熟悉掌握藥物的用法與用量,使藥物在治療過程中既可使患者的血藥濃度維持在有效治療濃度內,又可使患者血藥濃度不會太高而降低藥物的毒性作用和不良反應,這類病例有2例,占抗菌藥物使用1.26%。③抗菌藥物應用療程過長,如手術預防性用藥按照外科手術預防用藥基本原則[4],對于部分術后只需1~2 d預防使用的抗菌藥物的而實際使用3 d或更長,部分用于抗菌藥物治療只需1周時而持續使用10 d以上,這類不合理用藥有21例,占抗菌藥物使用的13.29%。
通過以上本院骨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的分析,醫師在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使用上存在許多不合理的地方,如何進一步規范醫師使用抗菌藥物的行為,使抗菌藥物的使用更加合理,減少因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而導致的細菌耐藥率的增加,以及給患者帶來的藥物毒性作用、不良反應現象和醫療負擔,如何更加合理地使用抗菌藥物將是擺在每位醫師面前的重要工作。
3.1 加強臨床醫師對抗菌藥物的藥理學、藥動學知識的學習與培訓 使臨床醫師更好認識熟悉抗菌藥物抗菌原理、抗菌譜、藥物的半衰期等知識,使臨床醫師在選擇和使用抗菌藥物時有豐富的理論依據作為支持。
3.2 認真學習《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 定期對臨床醫師進行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培訓工作,使臨床醫師認識到正確使用抗菌藥物是提高藥物療效、降低不良反應率以及減少細菌耐藥性發生的基礎。
3.3 進一步加強是本院抗菌藥物分級分類管理工作 督導臨床醫師按規定要求合理地使用抗菌藥物。
3.4 逐步建立抗菌藥物干預機制 醫院建立抗菌藥物干預小組,實施干預計劃,開展對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的持續追蹤調查,將抗菌藥物干預計劃納入醫療質量控制和患者用藥安全保障工作之中。
總之,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應多管齊下,它不僅僅是藥學方面的工作,也是全院所有醫務人員乃至使用藥物的患者共同努力才能夠有效完成的工作,應不斷加強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宣傳與監督管理,使抗菌藥物的使用達到安全、有效、經濟。
[1] 張紅兵,于改桃.常用抗菌藥物注射溶媒及稀釋劑的合理選擇及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2001,1(1):21.
[2] 馬小軍.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應用.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07,5(6):15.
[3] 景莉,曾仁杰,趙曉丹.230例圍手術期患者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調查與分析.中國藥房,2004,15(4):228.
[4] 唐志華,曹國建,陳輝,等.圍手術期患者應用抗感染藥物的調查分析.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4,14(8):917-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