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輝 周宏建 張進峰 蘇楠 張春明
隨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技術的成熟和推廣及其在各級醫院的廣泛開展,腹腔鏡下意外膽囊癌 (UGC)時有報道。本文通過總結分析本院2005年4 月至2012年2月25例腹腔鏡下UGC的臨床資料,對UGC進行初步探討。
1.1 一般資料 對本院2005年 4月至2012年 2月行LC中發現的6例意外膽囊癌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及隨訪。其中男 2例,女4例。年齡52~83歲,平均(63.5±2)歲。術前常規行彩超檢查,其中膽囊結石3例,合并膽囊息肉2例,膽囊息肉樣病變1例。術前有癥狀 5例,無任何癥狀1例,病史(26±2)年。術中冰凍病理診斷 5例,術后病理診斷 1例,其中腺癌 5例,鱗癌1例。根據Nevin分期:Ⅰ 期4例,Ⅱ期 2例。
1.2 方法 LC術中發現5例和術后發現 1例,對于Nevin I期單純行 LC 5例,對于Nevin II期行LC 1例,1例行膽囊癌根治術,即完整膽囊切除,膽囊床2 cm內的肝組織鍥形切除,清掃肝十二指腸韌帶淋巴結組織及十二指腸胰頭后淋巴結組織。所有患者行常規全身化療,并且均密切隨訪觀察。
術前診斷為膽囊結石3例,膽囊結石合并膽囊息肉2例,膽囊息肉樣病變1例。所有病例均經病理學檢查證實為膽囊癌,其中術中冰凍病理診斷 5例,術后病理診斷 1例。單純行LC 4例,轉開腹行膽囊癌根治術1例。術后病理Nevin分期:Ⅰ期3例 ,Ⅱ期2例 。6例術后隨訪平均(23±2)個月 ,膽囊癌根治手術的 1例術后存活 25個月;單純行 LC的 4例術后 1、2、3 年的存活率分別為 50% (2/4)、25% (1/4)、0% (0/4) 。
早期膽囊癌目前尚缺乏特異診斷方法,需聯合多種檢測手段,術中對可疑病變及時送冰凍病理可減少漏診率[1]。文獻報道行膽囊切除術發現UGC占0.17%~0 .75%[2-4],膽囊癌的早期發現和干預對患者預后將產生重要影響。UGC發病的高危因素[5],包括高齡、性別及病史;直徑 1cm以上單發膽囊腺瘤或息肉;萎縮瓷化型膽囊。本組 6例,男 2例,女 4例。年齡52~83歲,平均 63 .5歲。病史約5~40年,平均約26年,反復的結石及炎癥刺激,導致膽囊壁纖維化改變、特別膽囊壁局限不規則增厚,應警惕膽囊癌的發生。
對于LC術中發現UGC治療目前尚無統一標準,但膽囊癌預后與腫瘤侵犯深度有明顯相關性。文獻報道[6]UGC僅行單純膽囊切除已達到根治要求,但有觀點認為 ,UGC僅行單純 LC達不到根治目的[7]。本組資料顯示: 接受膽囊癌根治手術的 1例術后存活 25個月;單純行 LC的 4例術后 1、3、5年的存活率分別為 50%、25%、0%,尚無充足證據表明對于Nevin I期的UGC患者行LC與標準膽囊癌根治術對患者的生存率有顯著影響。對于高度懷疑膽囊癌單純行膽囊切除時,需避免膽囊壁分破,取出標本采用不透水密封標本袋,適當擴大切口利于標本順利取出。
[1] 王定仙.超聲診斷膽囊息肉樣病變.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17(1):99.
[2] 朱鐵明,陳作兵.腹腔鏡膽囊切除和意外膽囊癌 (附 10例報告).浙江實用醫學,2003,8 (2) :103-104.
[3] 詹世林,蒲淼水,陳建雄,等.意外膽囊癌腹腔鏡膽囊切除 3例報告.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4,13 (7):553-554.
[4] 王浩.膽囊癌的危險因素.國外醫學·外科學分冊,1998,25(1): 21-23.
[5] 陳國蓉,艾開興,魯林源.意外膽囊癌的外科治療進展.中國腫瘤臨床,2008,35(19):1135-1138.
[6] 石景森,任予.腹腔鏡手術意外發現膽囊癌的處理問題.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2,2 (增刊) :10-12.
[7] 鄒聲泉,徐立寧.重視意外膽囊癌的診治問題.中華外科雜志,2005,43 (13):833-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