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慧玲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車輛不斷增加,而鄭州地處中原,是交通要道,因此交通事故發生率較高,尤其是多人受傷的交通事故,不但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巨大的傷害和損失[1],而且車禍事故傷已成為當前對人類生命威脅最大的“第一公害”[2],因此提高現場救援水平,減少傷殘率,是一個迫在眉睫的課題。
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7月1日鄭州市緊急醫療救援中心共處理3人以上交通事故461起,派急救車748輛次,接診1772人。積累了處理重大交通事故的豐富經驗,現報告如下。
2.1 快速反應 120電話是生命熱線,是院前醫療急救的命令信號,及時接聽120電話,在短時間內問清交通事故發生的所在位置,患者的人數、受傷情況及聯系電話,及時派出急救車輛,啟動突發事件應激預案,同時立即報告上級領導。急救車接到120出診的信息后,快速反應,本中心急救車輛的平均出診時間是1分12秒,到達現場的時間是7分6秒。
2.2 途中聯系、指導和反饋 急救車出發后,急救人員根據120派診單上的聯系電話,及時與現場報診人進行聯系,確定交通事故位置,詳細了解患者人數和受傷情況,并根據患者的情況給予急救指導,同時提醒報診人報110、119,同時將情況反饋給120指揮中心。
2.3 現場傷情評估 首先到達現場的急救人員,快速對現場受傷人員進行傷情分檢,并佩戴好傷情識別卡,危重患者掛紅卡,中度傷患者掛黃卡,輕患者掛綠卡,無生命體征的患者掛黑卡,以便后續到達的急救人員根據傷情識別卡進行救治。同時將現場情況反饋120指揮中心。
2.4 現場救治 根據現場患者情況,按照“救傷不救死”和“先重后輕”的原則[2],果斷的放棄沒有搶救價值的傷員,積極對危重患者進行救治,包括將患者擺放合適的體位、行心肺復蘇術、開放氣道、行氣管插管、建立靜脈通路、止血、包扎、固定、抗休克及心電監護等,為搶救危重傷員生命、穩定病情、減少傷殘等奠定堅實基礎。
2.5 安全轉運 轉運要按照“重傷患者一車一人、中度傷患者一車可以搭配一名輕傷員、輕傷員一車可以2~3人”的原則,嚴禁超載轉運。同時,患者進入救護車后,出診護士充分利用救護車上的設備對患者實施進一步生命支持,保持氣道通暢,持續給氧或機械通氣,維持有效的靜脈通路,保持各種管道的通暢,合理的擺放患者的體位,肢體相對固定,保證患者轉運途中的安全,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發現問題及時向醫師報告,并及時做出相應的處理。
2.6 做好院內救援的準備 及時將患者的人數、傷情進行院內上報,同時及時聯系好放射科、CT室、手術室等,爭分奪秒,做好各種檢查和救治的準備工作。
3.1 護理人員要有掌控復雜場合的能力 重大事故交通現場,往往是傷員病情復雜,家屬、圍觀者眾多,而且人們多是情緒激動,因此,要求護理人員不但要有嫻熟的護理技能和技術,能夠處理好患者身體的創傷,同時,還要有把握復雜場面的能力,要對能活動的綠牌患者、家屬、圍觀者進行引導和指揮,保證現場救治的安全、順利進行。
3.2 聽從指揮,做好醫護配合 重大交通事故現場,以首到的急救車的醫師為現場指揮官,其他人都要聽從他的指揮和調配,因此,首到的護理人員,要配合首到醫師做好傷情分檢工作,同時協助指揮后續到達現場的急救人員的救治工作。后續到達的護理人員要迅速配合醫師,按照救命原則,先重后輕,根據情況迅速處理患者。
3.3 保持無線通訊設備的通暢,并及時的反饋和匯報現場情況要保證急救車輛充足、現場急救人員的充足,因此就需要現場的護理人員及時的將現場患者的情況及時反饋到120指揮中心,以便做好增援急救車輛的安排和進行及時的上報。同時,重大事故現場,手持電話往往不能快捷、有效的滿足需要,需要使用無線對講系統,本中心對每個急救站、急救車上安裝無線對講系統、手持對講機,極大的方便和滿足了120指揮中心和現場急救人員的聯系。
[1] 程滿意.重大突發事件的院前急救護理.亞太傳統醫藥,2009,12(5):174
[2] 高素珍.成批車禍傷的院前急救護理體會.實用醫藥雜志,2009,(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