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小梅 王玉星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壽命的增長, 冠心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 近30年來, 威脅我國居民的頭號殺手之一仍是冠心病。40歲以后, 每增加10歲其患病率約遞增1倍,目前, 越來越趨于年輕化, 此病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 男性55歲以后高發, 女性65歲左右高發, 所以對于40歲以上的男性和絕經以后的女性, 應做好冠心病的三級預防工作。心內科醫生護士除與其他科室一樣擔負正常診療工作外, 尚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 那就是冠心病的宣教工作。
冠心病也稱缺血性心臟病, 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導致心臟缺血、缺氧, 而引起心臟病。這是書本上給出的概念, 患者不懂這些專業的術語, 醫護人員有責任把這些生硬的詞匯變成通俗易懂的語言, 讓患者了解冠心病。“冠” 是指冠狀動脈, 冠狀動脈是供應心臟的血管, 冠心病就是供應心臟的血管冠狀動脈發生了狹窄、斑塊破裂或痙攣而出現的如胸痛、呼吸困難、面色蒼白、大汗等一系列癥狀、體征。冠心病臨床分為5型:①無癥狀型冠心病②心絞痛型心臟病③心肌梗死型冠心病④缺血性心肌病型⑤猝死型冠心病。教患者認識典型的心絞痛, 心絞痛的特點為陣發性的胸骨后壓榨性的疼痛, 范圍約有手掌大小, 持續時間約3~5 min,一般在情緒激動及過勞后誘發。如果患者胸痛持續時間過長或以背痛為主等, 應注意與心肌梗死、動脈夾層的鑒別。除年齡因素外還有其他一些危險因素, 如血脂異常、膽固醇 、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高血壓、糖尿病、吸煙、肥胖、體力活動減少、家族史等。
已有客觀證據證明:經過合理防治可以延緩和阻止病變進展, 甚至可使之消退, 患者可維持一定的生活和工作能力。此外, 緩慢進展的病變本身又可以促使動脈側枝循環的形成,使病情得到改善, 為治療贏得時機。因此說服患者耐心接受長期的防治措施至關重要。冠心病的治療除藥物外, 還應有生活方式的干預。
2.1 休息 心絞痛發作時應立即停止一切活動, 視環境而采用坐位或臥位休息, 保持安靜, 直到胸痛消除。冠心病并發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更應限制體力活動, 臨床上常見到射血分數較低的患者仍堅持晨練使心衰加重的例子。
2.2 有喘憋或呼吸困難時應及時來院, 監測血氧飽和度、行心電圖檢查等, 必要時醫生會決定是否行支氣管舒張實驗、肺功能等檢查, 以和支氣管哮喘鑒別, 每一個患者都是獨立的個體, 既有獨立的心絞痛的患者, 同時也有支氣管哮喘的患者, 還有冠心病合并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的患者。患者應了解自己的病史, 提供給醫護人員詳實的客觀資料。
2.3 胸痛發作時給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外用貼劑。應用硝酸甘油或消心痛等藥物時, 應注意其不良反應, 如頭痛、低血壓、面色潮紅、眩暈等, 必要時采取臥位應用, 避免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如果自行用藥后, 疼痛持續15 min以上不能緩解, 應警惕心肌梗死的發生, 請求協助救護。
2.4 心臟病人長期服用血小板制劑, 如阿司匹林, 應隨時觀察有無牙齦出血、血尿、血便、皮下出血等出血傾向, 必要時來院就診。長期口服阿司匹林的患者如需要手術治療, 應及時告訴醫生, 臨床上見到冠心病長期口服阿司匹林行急性闌尾炎手術術后并發切口血腫的例子。
2.5 合理調整飲食, 適當控制進食量, 控制體重。低鹽低脂飲食, 鈉鹽攝入量5~6 g/d為宜, 避免食用腌制品、泡菜、松花蛋、海味、咸面包、火腿、香腸等, 需要特殊強調的是5 ml醬油相當于1 g鹽。炒菜應用5 ml醬油后, 按照食物等份交換原則, 相應鹽的攝入量要減少1 g。飲食宜清淡, 減少動物性脂肪(豬油、肥肉、牛油等)及高膽固醇食物(蛋黃、動物內臟、堅果類食品)的攝取。冠心病合并腎功能不全時宜選擇低鹽低脂低優質蛋白飲食, 優質蛋白質是指氨基酸的組成接近人體需要的模式, 氮質廢物產生的少, 如魚、蝦、蛋、奶等, 大豆蛋白因含有較多的大豆異黃酮, 此物質抗氧化能力強, 對人體有益, 也屬于優質蛋白。而海參因它的氨基酸的組成模式與人體需要的模式不符, 故不屬于優質蛋白質。膳食中應含有充足的礦物質和維生素, 一些粗糧、干豆類、綠葉蔬菜內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族, 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也是維生素C很好的來源, 同時注意飲食中增加膳食纖維的含量,以減少誘發因素, 同時應少食多餐, 切忌暴飲暴食, 積極控制糖尿病、高血壓、限制飲酒、少飲咖啡濃茶、戒煙,減少患冠心病的可能。
2.6 保持大便通暢, 老年人由于腸蠕動緩慢, 平時不愛運動,容易產生便秘, 因此要多飲開水, 飲水量2000 ml/d, 多食新鮮蔬菜水果, 如香蕉、韭菜等。排便時不可過度用力, 必要時予緩瀉劑, 如開塞露、通便靈、麻仁潤腸丸等, 甚至便前可預防性含服硝酸甘油, 以減輕心臟負擔, 預防心絞痛的發生。同時應采取坐位排便, 告訴患者排便時不要低頭, 避免升高的腹壓波及腦血管, 誘發腦出血。
2.7 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生活規律, 作息定時, 保證充足的睡眠, 勿熬夜, 注意保暖, 適時添加衣物, 放松身心, 安排充足的休閑生活, 保持良好的心態, 根據心功能情況適當鍛煉身體, 平時最好的活動是散步, 打太極拳, 作緩和的健身操等有氧運動。做好“3、5、7”。3指每天步行3公里, 時間30 min。5指每周步行5次。7指活動時每分鐘脈搏率:170減去年齡。
2.8 避免各種誘發因素, 心肌耗氧量的決定因素是心率、血壓、心肌收縮力。所有能引起這些因素增加的誘因都會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 而發生冠心病, 最常見的誘因之一是勞累, 如快走、上坡、上樓梯、跑步等;之二是情緒波動, 如焦慮、過分激動;之三是飽餐酗酒, 尤其是飽餐后走路或活動;之四是寒冷刺激及生活不規律, 尤其是不注意勞逸結合,沒有足夠的睡眠, 這些因素都可使冠狀動脈收縮或痙攣, 致供血不足而引起心肌缺血性心絞痛, 或者在日常生活中根據身體狀況及疾病要求, 盡量避免這些因素的發生。
2.9 按醫囑服藥, 隨身攜帶硝酸甘油等擴張冠狀動脈的藥物, 注意藥物避光。定期來院檢查心電圖、心臟彩超、冠狀動脈造影、HOITER等, 以明確病變的部位和程度。
健康教育是提高冠心病患者健康水平的得力措施, 要根據冠心病患者的年齡、心理狀態、知識水平、對疾病的認識程度、個性化進行健康宣教。護士的工作不單純是打針、發藥, 還要和醫生密切配合, 通過健康教育, 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 改變不良的心理和生活方式, 不合理的膳食, 改善預后, 減少并發癥, 延長壽命, 從而達到減少冠心病的發病率、致死率的目的, 提高全民健康素質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