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芝 劉美霞
胸膜有臟層和壁層胸膜組成。當胸膜發生疾病時,胸膜腔內可有液體或實體組織[1]。胸液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不斷地由壁層胸膜形成,又不斷被臟層胸膜吸收,它的產生及吸收處于動態平衡。胸液的形成和吸收遵循Frank-Starling定律[2]。臨床上胸腔積液是一種常見病癥,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從2003年2月~2012年11月共收治各種胸腔積液206例,其中40例為惡性胸腔積液,本病雖然已經有大多數人已經可以得到明確的診斷,但是還有難以診斷的情況,大概在20%~30%左右。本文就40例癌性胸腔積液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文自2003年2月~2012年11月間,在本院收治各種胸腔積液患者206例,其中40例為癌性胸水,占所有胸腔積液的19.4%左右,男性28例;占40例為癌性胸水的70%;女性12例占30%,年齡最小的33歲,最大的88歲。
1.2 臨床表現 主要癥狀有咯血或痰中帶血、不同程度的咳嗽、胸痛、呼吸困難、發熱。咯血或痰中帶血15例,占37.5%;不同程度的咳嗽 22例,占 55%;胸痛 15例,占37.5%;呼吸困難15例,占37.5%;發熱13例,占32.5%。本文40例癌性胸水中有2例為惡性胸膜間皮瘤,3例淋巴瘤,5例乳腺癌胸膜轉移,27例肺癌,1例胃癌胸膜轉移,2例不明原因癌。
1.3 胸水性狀 淡黃或輕度混濁10例,占25%,血性27例,占67.5%,乳糜性1例,占2.5%,膿性2例,占5%。
1.4 實驗室檢查 李凡他試驗:有32例呈陽性反應,占80%,8例呈陰性反應,占20%。胸水蛋白測定,有30例>30 g/L。血清乳酸脫氫酶(LDH)80~860 IU/L,平均292IU/L,其中80 IU/L者2例,300~860 IU/L者38例。胸水LDH>500 IU/L者31例。本文對40例患者的胸水、血清均做了CEA檢查,其值在3~395μg/L(參考值2~5μg/L)之間,平均56μg/L,其中高于參考值范圍的有32例。血清CEA升高者21例,其值在5~370 μg/L之間,平均49 μg/L。白細胞計數:本文對所有40例患者的胸水均做了白細胞計數,其值在(0.05~7.7)×109/L之間,平均0.85×109/L。
1.5 癌細胞查找 本文對40例胸水均經高速離心后涂片,經瑞士染色后油鏡下查找腫瘤細胞,找到癌細胞作為診斷的重要依據之一。經仔細認真查找本文有24例找到癌細胞,陽性率高達60%。癌細胞形態:①大細胞性腺癌,此型腺癌最常見,涂片中癌細胞單個散在或聚集成團。癌細胞很大,圓形、卵圓形或長柱型。胞漿豐富。細胞核常偏位,體積很大,呈圓形、橢圓形、香蕉形、梭形,輕度至中度畸形。核染色質非常豐富,顆粒較細,分布不均勻,有時染色較深,成墨水滴樣結塊。核仁較明顯。②小細胞型癌細胞,較少見,可來自于肺癌、肝癌和胰腺癌,常集合成堆直徑8~12 μm之間。呈裸核外觀,胞核緊密排列,相互擠壓或鑲嵌狀,大小、形狀、排列均不一致。染色質不均勻,核畸形明顯)。
1.6 診斷依據 淋巴結活檢10例,纖維支氣管鏡活檢10例,胸水找到癌細胞24例,CT提示占位病變22例。
癌性胸腔積液發生機制是多樣性的[3]。可能原因:腫瘤胸膜轉移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蛋白滲入胸腔的量超過回吸收的量;腫瘤壓迫或阻塞淋巴管,淋巴液回流受阻或胸導管受阻是產生癌性胸腔積液的主要機制;支氣管受壓,產生的肺容積減少,使胸腔內壓力降低;心包填塞使血管靜水壓升高,產生液體外漏;胸水LDH明顯增高>500 IU/L且胸水LDH之比>0.6;積液量多,增長迅速,不容易形成兩層胸膜粘連;胸水LDH作為癌性胸水的鑒別有重要價值意義,大部分的LDH多于200 IU/L,胸水LDH/血清LDH之比>0.6。如果胸水LDH明顯高于500 IU/L時,可提示惡性胸腔積液。
在臨床上,突破傳統的認識,來判斷胸腔積液的性質,更應該對非血性惡性胸腔積液有足夠多的認識,了解血性胸液而不是非惡性胸液的特征。根據資料可以得知:大約23%的惡性胸腔積液的患者沒有任何癥狀,50% ~90%的患者可以發現轉移瘤或者原發性腫瘤。患者的首發臨床表現之一就是胸腔積液。因此,對于高度懷疑為惡性胸液者,在診斷不清的情況下,應該反復做胸水脫落細胞學檢查。
[1] 牛廣升.癌性胸腔積液局部應用滑石粉加順鉑治療40例臨床分析.中華現代臨床醫學雜志,2006,4(10).
[2] 戴鴻禧,曹曉華.癌性胸腔積液50例臨床分析.腫瘤防治研究,1994,21(3):159-160.
[3] 閻鳳霞.重組人白介素-2治療惡性胸腔積液40例臨床分析.青島醫藥衛生,2008,40(3):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