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麗 樊若男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IE)是臨床常見的新生兒危急重癥,是指圍產期窒息導致腦的缺氧缺血性損害,若不及時科學治療可能導致智力障礙、癲癇、腦癱、痙攣、共濟失調等神經系統后遺癥,嚴重時甚至導致新生兒死亡。早期干預有效的治療對于減少和避免后遺癥的發生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目前對HIE的治療尚無公認有效的藥物,近年來,章丘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應用神經節苷脂GM1輔助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0年2月~2012年12月新生兒科收治的78例HIE患兒,診斷依據和標準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新生兒學組關于HIE診斷和臨床分度標準[1],并經頭顱CT掃描確診。將全部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9例。對照組男22例,女17例;平均胎齡(39.5±1.3)周;臨床分度HIE輕度11例,中度22例,重度6例。觀察組男21例,女18例;平均胎齡(39.3±1.2)周;HIE輕度12例,中度20例,重度7例。兩組患兒在性別、胎齡、HIE臨床分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病例入院后均給予常規治療,及時吸氧,保持氣道通暢和良好穩定的腦血流灌注,維持血糖和血壓在正常上限范圍,維持體內酸堿平衡,糾正代謝紊亂,保證機體內環境的穩定,控制驚厥,降低顱內壓、減輕腦細胞水腫等。對照組在以上常規治療基礎上,用胞二磷膽堿,0.25 g/次,1次/d。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應用神經節苷脂GM1,20 mg/次,1次/d,加入10%的葡萄糖20 ml中靜脈滴注。兩組均7 d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兩個療程,觀察并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療效評定標準:顯效:用藥7 d內意識轉清,呼吸平穩,肌張力恢復正常,原始反射可引出,抽搐停止,雙側瞳孔等大等圓,肌張力和前囟張力恢復正常,且出生后28 d腦CT正常;有效:用藥7~14 d內上述癥狀、體征恢復正常,腦CT正常;無效:治療14 d后各項指標均無好轉。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顯效26例(66.67%),有效10例(25.64%),無效 3例(7.69%),治療總有效率92.31%。對照組顯效20例(51.28%),有效12例(30.77%),無效7例(17.95%),總有效率82.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HIE是威脅新生兒生命及導致神經后遺癥的嚴重疾病,目前其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明確,一般認為其主要由缺氧缺血損害與再灌注損傷共同引起。關于HIE的治療,醫學臨床尚無滿意方法治療,治療主張早期預防、早期治療,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早期給予腦細胞代謝激動劑。隨著人們對HIE防治的進一步研究,神經節苷脂作為一種神經保護劑在臨床得以廣泛的應用,其在治療腦神經疾病方面療效顯著。
神經節苷脂是一類含膜糖脂的總稱,其與神經元的神經沖動傳遞、組織免疫和細胞識別有密切關系,可保護神經細胞。GM1是存在于哺乳類動物神經組織中一種重要神經節苷酯,有報道指出,其對缺氧缺血性腦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可降低損傷的病理形態變化,延緩其發生發展過程,促進損傷的愈合。當腦組織缺氧缺血性損傷時,外源性神經節苷脂可以嵌入神經細胞膜,模仿內源性神經節苷脂的某些功能發揮神經保護作用。另外其還可防止細胞凋亡,拮抗興奮性氨基酸的神經毒性,減輕腦水腫和腦細胞損傷,抑制氧自由基的產生,同時對神經元細胞分化、生長、軸漿轉運和再生有關鍵作用。本組研究資料顯示,HIE患兒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應用GM1治療與采用胞二磷膽堿治療比較,治療總有效率高,提示神經節苷脂能明顯促進HIE患兒神經癥狀緩解。綜上所述,在常規HIE綜合治療基礎上加用神經節苷脂GM1能減輕臨床癥狀、提高治愈率,應用前景廣闊。
[1]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科學組.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的診斷標準.中華兒科學雜志,2005,45(8):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