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艷芳
(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吉林 長春 130021)
過敏性鼻炎是身體對某些過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在鼻部出現的異常反應,以發作性鼻癢、鼻塞、噴嚏、流涕及鼻黏膜水腫、蒼白、鼻甲腫大等為臨床表現。本病的發病可呈季節性或常年性,為一種陣發性疾病,往往突然發病,具有反復發作、遷延難愈的特點。為了提高過敏性鼻炎患者的臨床療效,我們采用雷火灸療法治療過敏性鼻炎,并對患者實施規范的護理,收到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2012年1~11月我科門診治療過敏性鼻炎患者48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齡18~55歲,平均33.53歲;病程最短1年,最長9年。所有患者均符合過敏性鼻炎的診斷標準[1]:①反復發作史,具有鼻癢、噴嚏、鼻分泌物多和鼻塞4項癥狀中至少3項。②鼻腔黏膜蒼白、水腫、下鼻甲腫脹。③實驗室檢查:變應原皮膚試驗呈陽性反應、變應原鼻黏膜激發實驗陽性。為了更好地觀察患者的療效,治療中告知患者勿使用外用滴鼻劑。
采用純中藥配方的雷火灸懸灸治療。
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打開灸盒,用大頭針將植物柱固定在灸具上,將植物柱頂端用酒精燈點燃,火頭對準施灸部位,距離皮膚2~3cm,隨時吹掉火灰,保持紅火,灸至皮膚發紅、深部組織發熱,灸后及時滅火,以防火患。施灸穴位:灸上星穴至素髎穴,距離皮膚2cm,上下來回灸10次,用手按1次,共灸60次,上下1個來回為1次。灸印堂穴至左、右側迎香穴,距離皮膚2cm,印堂至左、右迎香來回各灸60次,上下來回為1次,每灸10次用手掌平按1次。灸前額部,距離皮膚3cm橫向左右來回灸整個前額部,共計60次。灸印堂穴、睛明穴、雙側迎香穴、上星穴,用雀啄法(距離皮膚1cm),每穴28次,每灸7次后用手按揉1次。灸耳部,距離耳部前后2cm,灸至皮膚發紅、深部組織發熱,每灸10次后用手壓1次,每面用旋轉法灸40圈后,距離耳心2cm用雀啄法灸(用左手拉耳輪中部處向外拉,使耳道口暴露開大)28次,每灸7次后用手壓1次。灸合谷穴、大椎穴、肺俞穴,用雀啄法距離施灸穴位1cm,各灸21次,每灸7次用手指壓1次。
每次施灸25min,每日1次,7d為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
雷火灸療法的注意事項:治療前詢問患者既往有無高燒、青光眼、眼底出血、懷孕、心臟病、呼吸衰竭、哮喘及高血壓并發癥等疾病,如患有以上疾病,不宜施灸。灸面部時,患者要采取坐位,防止火灰落入眼中,造成傷害。施灸時,火頭應與皮膚保持用灸距離,切忌火頭接觸皮膚,以免燙傷。治療時,應保持紅火,隨時注意患者表情,溫度不宜過熱,以患者能忍受為度,以避免灼傷。點穴時,若配合按摩手法,療效更佳。施灸時間不宜過長。
心理護理:過敏性鼻炎常常反復發作、纏綿不愈,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針對這一情況,要耐心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為其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使其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避免一切引起疾病發作的誘因,從而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飲食護理: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忌食生冷、寒涼、辛辣的食物。
生活護理:施灸后不宜喝涼水,不宜用冷水洗臉,可喝溫熱水或糖水,否則會影響治療效果。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著涼。平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多鍛煉身體,提高機體免疫力,預防感冒,進而提高日常生活的能力和耐力,以減少疾病的發作。
療效判定標準:治愈: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半年以上無復發;有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體征明顯減輕,偶有復發;無效:臨床癥狀體征與治療前相比無明顯改變或加重。
經3個療程的治療,48例患者中治愈38例,占79.17%;有效8例,占16.67%;無效2例,占4.17%。總有效率為95.83%。
過敏性鼻炎為臨床常見病,隨著現代中醫外治療法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雷火灸已成為在治療鼻炎方面越來越高效、快捷、易于被患者接受的療法。雷火灸療法是雷火灸傳統醫藥的懸灸外治法,利用燃燒時的熱量,通過懸灸的方法刺激鼻部、面部及耳部的有關穴位,并利用其熱效應激發經氣,起到舒經活絡、活血利竅、促使改變鼻面部及鼻甲部的血液循環的作用,使之逐漸恢復鼻腔組織的生理功能。該療法的目的是調節人體各項機能,增強機體自身對疾病的預防和治病能力,通過上述方法的治療及規范的護理,明顯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使患者早期康復。雷火灸療法療效確切、安全可靠、無毒副作用,值得臨床大力推廣使用。
[1]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委員會,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分會 .變應性鼻炎的診治原則和推薦方案(2004年,蘭州)[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5,40(3):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