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彩霞 張 鵬
(陜西省榆林市中醫院,719000)
過敏性鼻炎屬于中醫“鼻鼽”范疇,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是一種全球性疾病,近年來其發病率有明顯上升趨勢[1]。臨床以陣發性鼻奇癢、連續噴嚏、清水涕及鼻塞為最常見的四大癥狀,常伴有過敏性哮喘,嚴重影響患者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筆者臨床采用針刺夾鼻穴配合雷火灸治療過敏性鼻炎,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02例均為本科門診過敏性鼻炎患者,按照就診的先后順序并結合本人意愿,隨機分為治療組、對照組和西藥組,每組34例。治療組和對照組在治療期間禁用一切與本病有關的藥物。治療組中男16例,女18例;年齡最小16歲,最大62歲;病程最短3年,最長25年。對照組中男17例,女17例;年齡最小18歲,最大60歲;病程最短2年,最長26年。西藥組中男14例,女20例;年齡最小17歲,最大65歲;病程最短2.5年,最長28年。三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2]:即常年性發作,具有鼻癢、打噴嚏(連續3個以上)、流涕、鼻塞臨床四大癥狀。1年內反復發作時間累計超過6個月,1日內發作時間累計超過0.5h;病程≥1年;有明顯吸入物和致敏原線索,有個人或家族過敏史;發作期有典型的癥狀和體征。
對照組:患者取坐位或平臥位,雷火灸藥條距離皮膚2~3cm為宜,在相應部位或穴位上用懸灸方法,要求灸療部位皮膚發紅,深部組織發熱。操作步驟如下:①從印堂穴至迎香穴做八字斜行懸灸,兩側各灸60次。②用A字灸上星穴至雙攢竹穴共灸60次。③用點刺法灸印堂、睛明、迎香,每穴30次,每次后用手按壓1次。④最后用雀啄法灸雙肺俞、腎俞、合谷穴30次。全部操作步驟需20~25min。每天治療1次,7d為1個療程,間隔2d后進行下一療程治療,共治療3個療程。
治療組:采用針刺夾鼻穴配合雷火灸的方法治療,雷火灸治療方法同對照組。針刺方法如下:患者取坐位或平臥位,選用0.35mm×40mm華佗牌不銹鋼毫針平刺入夾鼻穴(鼻骨與軟骨交界處)5mm深,得氣后平補平瀉捻轉5s后出針。每天治療1次,7d為1個療程,間隔2d后進行下一療程治療,共治療3個療程。
西藥組:采用口服鼻炎康片治療,每次4片,每日3次,7d為1個療程,2d后進行下一療程治療,共治療3個療程。
療效判定標準[2]。痊愈:癥狀及體征全部消失,隨訪半年無復發;有效:癥狀消失,體征明顯減輕,但偶有復發;無效:癥狀體征無變化。
結果:治療組34例,痊愈29例,有效4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7.06%;對照組34例,痊愈25例,有效3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82.35%。西藥組痊愈15例,有效3例,無效16例,總有效率52.94%。治療組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和西藥組,總有效率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說明針刺夾鼻穴配合雷火灸治療過敏性鼻炎的效果優于單純雷火灸治療和單純的西藥治療。對照組總有效率明顯優于西藥組,經統計學處理有顯著性差異(P<0.01),說明單純雷火灸治療同樣優于西藥治療。
中醫認為,過敏性鼻炎為肺、脾、腎三臟虛損,致肺氣虛弱,衛表不固,腠理疏松,風、寒、濕邪乘虛外襲,邪正相爭,肺氣不通,肺開竅于鼻,津液停聚于此,遂致鼻竅堵塞,打噴嚏、流清涕而發病[3]。西醫學認為,過敏性鼻炎是由于機體對某些反應原敏感性增高而出現鼻黏膜水腫、黏膜腺體增加為主的Ⅳ型超敏反應。其基本病理為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增高和腺體分泌物增加,促進組胺形成和釋放,以及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等。從神經調節機制分析,過敏性鼻炎的發生與患者鼻黏膜自主神經系統、交感和副交感神經功能失衡有關。針刺局部腧穴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并對自主神經系統有調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降低鼻腔內毛細血管和細胞膜的通透性,減少炎癥滲出,抑制組織胺的形成和釋放[4],從而解除鼻癢、鼻塞、噴嚏、流涕的癥狀。配合雷火灸的灸火熱力,加快血液循環,抑制血管通透性升高,促進機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功能,調整人體免疫功能。筆者在臨床中將二者結合應用,臨床治療效果優于單純的雷火灸治療和西藥治療,但遠期療效尚需進一步觀察。
[1]李華斌,韓德民.變應性鼻炎和環境衛生假說[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3,17(8):449-450.
[2]中華醫學會耳鼻喉科學分會,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編輯委員會.變應性鼻炎診斷標準及療效評定標準(1997年修訂,海口)[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1998,33(3):134.
[3]秦少福.雷火灸治療過敏性鼻炎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1,30(11):765-767.
[4]何天有,李惠琴,趙耀東,等.透刺為主治療過敏性鼻炎60例[J].中國針灸,2006,26(2):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