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紅艷 董興紅 劉詠梅
(山東省青州榮軍醫院,262500)
當前,被曝光的醫院感染事件頻繁發生,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事件的發生不僅加重了患者的痛苦,增加了他們的經濟負擔,而且也影響了醫院的聲譽,減弱了醫院的社會公信力。醫院感染已經成為國際、國內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較高的發病率、醫院感染后的難治性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諸多社會問題,已經成為臨床實踐、醫院管理和醫事法律中的重要課題。加強對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工作,對保障患者安全、提高醫療質量、降低醫療費用、減少醫患糾紛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醫院感染的定義在學術上與法律上均得到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九章第78條第10款明確規定醫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后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者入院時已處于潛伏期的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也屬醫院感染。醫院感染一般分為外源性感染和內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又稱交叉感染,是指引起病人發生醫院感染的病原體來自于病人身體以外的地方,如其他病人、醫務人員的手、醫療器械、醫院環境等。內源性感染又稱自身感染,是指引起感染的病原體來自于病人自身的某個部位,如來自病人的皮膚、口腔部、腸道、呼吸道等的常居菌或暫居菌,在一定的條件下這些細菌發生移位或菌群數量發生改變,而致病人發生感染。
1.醫院感染管理組織不健全。主要表現在醫院領導不夠重視,只注重經濟效益,注重醫院硬件建設和醫療技術的提高,很少過問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對醫院醫療護理人員的防控、醫院感染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力度不夠,導致在工作時不注意自身防護和操作不當,造成醫院感染事件的發生。同時,感染管理科室權責不一致,隸屬關系不明確,有的醫院將其歸屬于醫務處領導,有的則掛靠在護理部管理。而衛生部相關文件明確規定:感染管理科歸主管院長領導,具有管理和業務雙重職能。
2.醫院感染管理制度表面化、形式化。有些醫院為應付檢查、評審等工作,速成大批管理制度規定等文件,沒有組織相關部門和人員認真學習落實,各科室負責人感染意識淡薄,對醫療安全和醫院感染防控工作重視不夠,措施不到位,造成感染控制工作難度加大,工作中也未能根據國家衛生行政部門的要求和醫院發展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導致制度滯后陳舊,不能很好地指導工作,制度成為表面化、形式化的文章。
3.無菌觀念淡薄,消毒隔離措施落實不到位。有些醫院未能把醫院感染管理納入醫療質量管理,或者制度落實及執行不到位。醫務人員無菌觀念不夠強,消毒滅菌工作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在具體的操作上也存在很多問題 ,具體表現如下:① 消毒滅菌方法選擇不當。②消毒劑的應用問題較多,如消毒劑種類選擇不當;濃度不合適,過高或過低,甚至測不到消毒劑的濃度,達不到消毒的目的;配制方法不正確;消毒時間達不到要求。③消毒滅菌效果的監測不規范。④隔離工作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如無菌操作時未戴帽子、口罩;給不同患者治療及護理之間未做到洗手或手消毒;未落實傳染病預檢分診及隔離制度等。
4.醫療廢物(廢水)管理不規范。未建立健全醫療廢物管理責任制。存在著醫療廢物暫存處選址不合理,醫療廢物與生活垃圾混放,醫療廢物未使用專用包裝袋及專用容器,無交接登記,未經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集中處置,醫院污水處理后不進行自檢等問題。
1.加強領導,明確職責。按照國家衛生法規的要求,建立健全醫院感染的三級網絡組織,明確醫院領導在醫院感染防控中的責任,強化醫院感染管理科的管理職能。感染管理的專職人員不僅需要掌握多學科的知識,還要具有很強的執行力,嚴格執行各種規章制度,要經常到臨床各科室了解感染發生的情況,監督和評估預防控制措施的執行情況,同時完善醫院感染管理各項制度及檢查標準,將醫院感染質量考核內容和監測結果納入醫療質量考核范疇,發揮各科室醫務人員在醫院感染防控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感染管理科根據國家和本地區衛生行政部門有關醫院感染管理的法規、標準,擬定全院感染控制計劃、工作計劃,組織制定醫院及各科室醫院感染管理規章制度,具體組織實施、監督及評價。負責全院各級各類人員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知識與技能的培訓、考核。負責進行醫院感染發病情況的監測,定期對醫院環境衛生學、消毒、滅菌情況進行監督、監測,及時匯總、分析結果,制定控制措施,并進行督導實施。
2.加強學習,提高認識。醫院領導、醫院管理工作者及衛生技術人員必須更新觀念,提高對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認識。要認識到醫院感染不僅嚴重威脅病人的身心健康,也可造成包括國家、社會和個人在內的衛生資源的嚴重浪費;要認識到醫院感染暴發流行對醫院社會聲譽的影響和對醫護人員工作士氣的打擊是沉重的。各科室每年制定一個防控醫院感染目標,年末對目標的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對考核情況有明確的獎懲措施。醫院感染控制是日常性的工作,貫穿于整個醫療活動之中,醫院感染管理不能有任何松懈,稍有松懈,就有可能釀成大禍,甚至關系到一所醫院的生死存亡。因此,應采取多種形式開展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學習,將醫院感染管理落實到實處,使職工認識到醫院感染管理歸根到底是對人的管理,只有人的認識到位了,才能保證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
3.加強監測,科學防控。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監測是基礎,管理是手段,控制是目的。醫院感染的監測是為醫院感染管理和控制提供科學的依據。同時,也只有通過監測,才能及時發現醫院感染可能的暴發流行,才能發現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各種問題和薄弱環節。因此,必須按照操作規范和技術要求認真開展醫院感染的監測工作,并要及時對監測資料認真總結分析,才能及時發現問題,以指導改進工作。對總結材料要采取適當的形式向衛生行政部門、醫院領導匯報,并將處理結果向有關科室領導和全體醫務人員反饋。
4.加強和規范醫療廢物的管理與處置。建立醫療廢物管理責任制度,明確法人代表為第一責任人。制定醫療廢物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加強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運輸、登記、交接等全程的管理及監督,使用專用的垃圾袋、垃圾桶和利器盒,使醫療廢物的處置進入規范化管理。污水處理系統應保證正常運行,并定期檢測,避免對環境的二次污染。制定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應急預案,當醫院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和意外事故時,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采取緊急處理措施,盡快確定醫療廢物范圍、嚴重程度以及安全處理方案。
總之,醫院感染管理是一項綜合工程,要提高醫院感染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眾的就醫安全,必須提高醫院各級人員對醫院感染管理的認識,加強相關衛生法規的學習,認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并將所學知識應用于醫院感染管理的實際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