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彩波 王 芳 趙翠花 楊 青
(山西省長治鋼鐵有限公司職工總醫院,046031)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傳統的觀念認為冠心病患者長期休息能減少心臟并發癥,預防再梗死和猝死的發生[1]。但現代康復醫學的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長期臥床會對機體造成不良影響[2]。二級預防和康復現在已經是心臟病患者長期綜合醫療的一部分。
1.心臟康復的概念。狹義上講,“心臟康復”就是針對冠心病患者開出的運動訓練處方,就是使心臟病患者達到身體的、心理的、社會性的最佳狀態的治療新方法,它已經成為以心臟病發病率和病死率下降為目的的新治療手段。心臟康復也成為用于評價醫學目標,開展運動療法,制定個體化運動處方,減少冠狀動脈危險因素以及健康教育組成的長期性、綜合性的計劃項目。
2.冠心病康復護理的目標。改善心臟功能,減少再梗死和猝死的發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包括從冠心病有臨床表現時就開始采取措施進行康復[3]。康復服務的范圍包括生理、心理、社會和職業康復,并維持良好適應性;對潛在的疾病過程,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推遲其發展。具體內容包括控制危險因素,增加患者相關知識,減少心理的焦慮和抑郁,進行醫院、家庭和社區三階段康復治療,提高其再就業的能力。
3.冠心病康復護理具體措施。引起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吸煙、血脂代謝異常、高血壓、肥胖、糖尿病、腎臟病、靜坐的生活方式、過多生活壓力等。康復護理措施以醫療康復訓練為主,針對各種易患因素實施康復教育、飲食調理、高壓氧、體外反搏及必要的冠心病藥物治療等綜合性措施。針對不同的個體實施心理護理,并且對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加以控制。
4.冠心病的康復治療與護理。冠心病康復治療過程一般分為3個階段:住院階段、家庭自行康復階段、返院復評階段。住院早期的康復治療常在監護病房進行,其主要內容包括早期活動、個人生活(如洗臉)、床上進餐、床邊大小便、簡單的上下肢被動和主動練習等。注意事項:活動強度不宜過大,以心率不低于50次或不高于120次、無不適癥狀為宜。有研究表明,住院早期的康復治療與護理可降低病死率,預防并發癥,促進病人早期康復,提高其生活質量。
康復,從運動開始。冠心病患者的康復主要是指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的康復,又以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復最為重要,因此本文重點介紹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復。心肌梗死后由于心臟功能受到影響,患者必須臥床休息以減輕心臟負擔。然而,運動是冠心病康復的中心任務,對預防復發、改善心境、建立生活自理能力等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義[4]。
心肌梗死后采用急診介入治療成功的患者,介入治療成功24~48h后,血壓、心率、心律穩定,如果無合并癥者即可下地活動,但僅限于室內生活自理。采用溶栓治療冠脈再通的患者,若血壓、心率、心律穩定且無合并癥,在臥床24~48h后可以開始床上活動,從抬高床頭開始,一般在第五天過渡到下地活動。對于溶栓未通或未溶栓患者,如果無合并癥,第三天開始床上活動,一般在10~14d時過渡到下地活動。
運動康復“課程表”。由于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差別很大,筆者以未進行介入或溶栓治療(或治療未成功)的患者為例,制作了一份運動康復“課程表”,可以在主治醫師的指導下在醫院內參照執行。發病2~3d抬高床頭45°,持續15~30min。第4~7d床上伸展上肢5次,伸展下肢5次,做深呼吸5次。每天完成2套。第二周在床上直立靜坐,每天2次,每次5~10min;可在床上或床邊坐位洗臉、吃飯;坐椅子,每天2次,每次5~10min;床邊站立,每天2次,每次5~10min;床邊走動,每次10~20步,每日2次;室內步行,每次10~20步,每日2次。第三周病區走廊步行,從每日1次、不超過50m開始,每日遞增,至周末時達到300~500m,行走不要求速度,可以自由速度步行。第四周可以在室外步行,每日步行2次,周末時應能在步行中上下1次二層樓。4周之后,患者就可以根據醫生對病情的把握,測算出適合自己的運動量,選擇步行、慢跑、騎車、游泳等動態型運動(避免舉啞鈴、搬重物、掰腕子等靜態型運動)進行后期的康復鍛煉。
除了運動康復療法外,患者還應保持樂觀的情緒和配合醫療的積極態度。護理人員要做好康復指導、心理護理、疾病知識宣教等。另外,要注意影響心臟康復的因素,保證康復效果[5]。
家庭自行康復階段。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主要針對出院早期病人,在家自行康復鍛煉60~90d,通過隨訪進行指導;另一部分是出院后持續康復鍛煉6~9個月,主要目的是使病人在生活方式改變后逐步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護士應根據每位病人的病情及個人特點制定家庭康復護理措施,幫助他們合理安排生活日程及合適的運動程序,運動時注意掌握運動量,以靶心率=180-年齡為宜。
冠心病康復護理的返院復評階段。主要進行康復指標評價,根據每位病人的恢復情況及時修正運動處方,繼續康復治療;還可讓病人在康復中心接受為期8~12周的運動治療,如二階梯負荷康復治療方法。此階段護理人員的主要任務是記錄病人康復治療的具體執行情況,評價并提高康復效果,幫助病人修訂運動方案,教會病人自我健康維護的方法等。
高水平的恢復期心臟康復程序可能需要6~12個月的時間,這是一個艱苦而漫長的過程。經驗表明,能夠順利堅持完成恢復期康復程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過50%[6]。但是,完成恢復期康復程序的患者大大提高獨立生活能力,恢復職業能力,恢復性生活,平均預期壽命延長,患者的心理、社會狀態幾乎與正常健康人沒有區別。因而可以完全克服心臟殘缺和殘疾所帶來的不利影響,生活質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1]Joel AD.康復醫學——理論與實踐[M].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4:1207.
[2]鄭秀峰,靳其芹.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復治療[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3,9(3):364.
[3]卓大宏.中國康復醫學[M].第2版.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1299.
[4]李樹青,高航,王曉麗,等.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活動的預后評價[J].現代康復,2001,11(5):78.
[5]周意,陳霞,方芳.心臟康復運動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06,20(1B):103-104.
[6]王海東.心臟康復運動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06,12(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