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華
(河南省周口市中醫院,466000)
急性冠脈綜合征是由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血栓形成導致的心臟急性缺血性綜合征。急性冠脈綜合征作為一種強烈的應激源,會使患者出現生理和心理上的問題,加之住院期間飲食改變、活動受限及病理因素或藥物不良反應等,易發生便秘。患者用力排便常會導致心肌梗死范圍擴大,引起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并發癥,嚴重者會猝死。為降低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便秘的發生,我院對首次診斷為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排便進行護理干預,取得較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0~2012年我院住院首次診斷為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患者63例,均符合2000年歐洲心臟病學標準。其中男48例,女15例;年齡32~82歲,60歲以上患者38例;21例患者合并糖尿病。所有患者入院初期排便正常。
收集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患者的心理、生理、病理、社會文化、飲食與活動等因素進行評估,找出可能導致患者便秘的因素。找出最切實可行的干預措施并有效實施。觀察患者便秘發生的情況,評價護理的效果。
63例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后,住院期間10例(15.87%)患者發生便秘,明顯低于文獻報道的急性冠脈綜合征便秘發生率(40.0%~72.9%)[1]。1例患者排便時出現心律失常。
心理干預:患者突然發病,加上頻繁而劇烈的心前區疼痛、醫護人員忙碌的身影,患者易產生焦慮、抑郁、恐懼、緊張不安等不良情緒。徐穎等[2]報道急性冠脈綜合征發病后抑郁的患病率為46.7%。而諸如焦慮、抑郁等負性因素可抑制外周自主神經對大腸的支配,影響患者的腸蠕動引起便秘[3]。患者入院后我們對患者的病情、嗜好、社會背景、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并讓患者填寫醫院焦慮抑郁表,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降低負性情緒。告知患者及家屬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發病機制、誘因和預后,消除患者的恐懼感。
生理干預: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以老年人居多,隨著年齡的增長,胃腸蠕動減慢,心肌本身供血欠佳,胃腸道供血相應減少,出現排便功能異常。我們協助患者雙腿屈膝,順時針按摩腹部,每日2次,每次10min,用雙手拇指指腹按壓,每穴位按壓1min以產生腹脹感為宜。
飲食干預: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飲食方案,告知患者和家屬多食蔬菜、水果和富含粗纖維素食物的意義和重要性,無糖尿病的患者建議每天清晨喝20ml蜂蜜,加溫開水,心功能良好的患者建議每天喝1500ml左右的溫開水,分少量多次飲入,心功能較差的患者飲水量根據病情而定。
活動干預:活動可刺激腸蠕動,有助于維持正常的排便功能,由于老年患者常常擔心活動會加重病情,故長時間臥床,易引起排便困難。告知患者適當活動,一方面有利于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供血;另一方面有利于刺激腸蠕動,減少便秘的發生。讓患者意識到適當活動的重要性,積極主動地遵守護士制定的活動計劃。對于溶栓的患者,急性期12h臥床休息,若無并發癥,鼓勵其進行床上肢體活動;若無心絞痛或心電圖穩定者,第二天即可坐起;若無低血壓,第三天讓患者在病房內走動,但對于多病變的患者,應限制活動量,建議1周以內床上活動。
社會文化干預:排便屬個人隱私的觀念已被大多數人接受,當排便喪失隱私時,因緊張、顧慮等就可能壓制排便或不能順利完成排便而造成便秘。排便時協助患者取較為舒適的體位,急性高危期床上排便。為防止患者長時間壓制排便,護士應多觀察和詢問患者有無腹脹、腹痛,若3d未排便,應使用開塞露通便。
采用護理干預的方法預防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便秘,不但減輕因便秘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和不適,而且還大大降低了便秘所致的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在臨床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值得推廣。
[1]于勤 .對心肌梗死患者便秘進行護理干預的探討[J].中華全科醫學,2009,7(3):328-329.
[2]徐穎,馬文林,李美婧,等.急性冠脈綜合征后抑郁情緒對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8,23(2):432-434.
[3]McCrea GL,Miaskowski C,Sotts NA,et al.Pathophysiology of constipationin the older adult[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8,14(17):2631-2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