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允萍
(山東省棗莊市中醫醫院,277100)
筆者對10年來肛門直腸疾病手術后并發癥進行回顧性調查,發現部分并發癥的發生與人為因素(如預防意識不夠)有關。現就臨床常見并發癥的發生原因及護理干預對策分析如下。
1999年12月~2009年12月共收治住院病人3613例。其中男2112例,女1501例;年齡18~80歲,平均46.5歲;混合痔1604例,混合痔并直腸前突206例,單純內痔776例,肛裂702例,肛瘺(含高位、復雜性)301例,直腸息肉24例;麻醉方式為行骶管麻醉2552例,肛門局部麻醉1061例。
術前準備:術前常規檢查排除禁忌證[1]。排空二便,做好心理護理,對情緒過分緊張者給予安定肌肉注射或口服。
手術方式:患者取側臥位或截石位,對混合痔行外切內結扎,消痔靈注射;混合痔并直腸前突者給予直腸前壁黏膜點狀結扎及黏膜下消痔靈注射;單純內痔行內扎+消痔靈注射術;肛裂行括約肌松解術;直腸息肉在肛鏡下摘除或結扎;肛瘺行瘺管切開,對高位復雜性肛瘺給予掛線+開窗留橋術。
出現術后并發癥者共563例,其中暈厥210例,占5.8%;尿潴留150例,占4.2%;岀血23例,占0.6%(即時性出血15例,繼發性出血8例)。對發生術后并發癥者給予針對性護理,出院后定期隨訪均再無并發癥發生。
暈厥:多在術后即刻發生,多因回房后在無人協助的情況下下床小便,突然直立造成體位性低血壓所致。①護理:當暈厥發生后立即給病人采取平臥位,同時注意觀察呼吸及血壓的變化。約5min仍不蘇醒可靜脈推注25%~50%的葡萄糖20~50ml,配合針刺人中等穴。蘇醒后安慰病人,給予糖水飲用,必要時給予液體輸入。②預防:術前可進流質飲食,以免空腹時手術時間延長,能量供給不足;術后協助病人下床排尿,避免病人突然直立或久站。
尿潴留:尿潴留也是本病手術后較為常見的并發癥,多發生在手術當日,也有發生在數日后,男性多于女性。多因術前行骶管麻醉后暫時抑制了排尿反射;手術后為預防出血肛管內填塞紗布過緊,擠壓尿道而致;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肥大或有慢性泌尿系感染史的患者發生率更高;過分精神緊張和環境欠安靜以及不習慣床上或室內排尿;麻藥作用及肛門疼痛反射而致等。①護理:尿潴留癥狀輕者可見小便費力或呈滴狀但能勉強排出,重者致膀胱過度充盈引起下腹脹痛,伴有情緒不安,因此應盡快實施措施予以解除:毛巾濕熱敷膀胱區,以中極穴為中心;溫水沖洗會陰部;聽流水聲誘導;針刺中極、關元、三陰交、足三里等穴位,強刺激不留針;新斯的明1mg肌肉注射或足三里雙側封閉各0.5mg。極個別仍不能排出小便者盡快實施導尿術。②預防:術前練習床上排尿習慣,尤其是骶管麻醉的病人術后4h之內不宜過多飲水或輸入過多過快的液體,以免膀胱充盈過快;術畢肛管內不宜填塞過多的敷料擠壓尿道,包扎前肛門留置引流管一根,及時排出直腸內積氣、積液;術后飲食宜清淡易消化為主,減少豆類、糖類的攝入,并忌食生冷,以免腹脹或產氣過多。
術后發熱:術后1~3d發熱在37.3℃~37.5℃屬正常吸收熱,一般不需處理。如果術后持續發熱超過37.5℃以上并伴有全身不適等癥狀,應評估發熱原因及時對癥處理。①護理:對出汗較多者及時擦干汗液,更換內衣,保持舒適;給清淡高營養易消化飲食,忌辛辣。②預防:術后及時預防和控制感染;慎起居,防外感。
術后出血:術后24h之內出血為即時性出血,出血量一般在200~300ml;術后第8~12d(痔核脫落期)或出院后1個月內發生出血為繼發性出血,出血量通常在300~500ml。①護理:一旦發現病人出血,立即采取措施迅速控制出血,對于出血量在300ml以下者,立即給予創面撒敷云南白藥、三七粉與腎上腺素棉球外加無菌紗布壓迫止血;對超過300ml以上者應立即在肛鏡下給予血管結扎止血,同時給予輸液,必要時輸血。不論何種止血方式力求及時、準確、有效;臥床休息待出血停止24h后方可下床適當活動,避免再次出血。給予清淡易消化飲食,忌食辛辣、厚味、炙煿之品,避免大便干結、排便努掙誘發出血,必要時給予開塞露納肛協助排便。②預防:術中止血完善;術后24h內不宜過早下床活動,以免掙脫結扎線;術后麻藥作用消失前30min預防性給予止痛劑;對創面大且復雜者可在術后常規使用止血劑靜脈滴注;術后5日內不宜藥熏,只能溫水坐浴;術前有感染情況,可在基本控制感染后再行手術;做好出院指導,對術后急于出院的患者,特別是在痔核脫落期應囑其減少活動,避免步行較遠,更不宜騎自行車;加強營養,促進恢復,忌煙、酒、辛辣之品3~6個月,預防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