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磊
(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055)
廣清城際鐵路上跨并行廣清大道公路改移設計
徐 磊
(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055)
結合廣清城際鐵路并行跨越廣清大道引起的公路改移情況,提出了廣清大道局部改移方案,并對公路交通組織進行了設計,實踐證明,該方案符合既有道路的標準,同時保證了鐵路施工期間公路的交通組織暢通、有序。
公路改移設計,框架墩,橫斷面
廣清城際廣州北至清遠段項目是珠江三角洲地區城際軌道交通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廣州市和清遠市境內,全長約38 km,線路主要經過廣州市花都區,清遠市清城區,沿線共設6個車站。廣清城際鐵路為雙線鐵路,速度目標值為200 km/h,正線線間距為4.4 m,最小曲線半徑為2 000,最大坡度為20‰,到發線有效長度為400 m,牽引種類為電力,機車類型為CRH6城際動車組。線路在銀盞度假村南側設銀盞站,出站后跨越廣清大道,與廣清大道并行約2.7 km,見圖1,廣清城際在該處基本與廣清大道道路中線重合,鐵路橋墩占壓了既有道路,需對廣清大道進行局部改移。
廣清大道是城市主干道,是聯系清遠市區與廣州市的紐帶,承擔著大量的交通量。廣清城際與廣清大道上跨并行約2.7 km,設計以框架墩形式拐入和拐出廣清大道。框架墩的優點是布置靈活,跨越能力較強,在小角度跨越下方道路上應用較多[1],故本段線路采用框架墩形式拐入和拐出廣清大道。線路拐入廣清大道段,線位與廣清大道斜交角度為12°,共設置8排框架墩,如圖2所示;拐出廣清大道段,與廣清大道斜交角度為15°,共設置7排框架墩。其余地段線位在路中高架走行于廣清大道上。廣清大道現狀路寬度為41 m,現狀行車道為雙向6車道。鐵路框架墩按照凈距17 m設計,橋墩邊緣距行車道邊緣0.5 m。路中高架段立于中央綠化帶中。橋梁跨度一般地段選用32 m,24 m簡支梁,與廣清大道平交路口處采用(30+45+30)m連續梁,跨廣清大道公路橋處采用(45+69+45)m連續梁。簡支梁的墩身寬度根據墩高設計為4.0 m~4.7 m,綠化帶需加寬至6 m,連續梁墩寬6 m或6.6 m,綠化帶需加寬至7 m或7.6 m。由于橋墩的布置占用了廣清大道的中央綠化帶及兩側輔道,需對該并行段中廣清大道進行局部改移。
廣清大道技術標準為:1)道路等級:城市主干道。2)設計車速:60 km/h。3)路面類型:瀝青混凝土路面。4)設計使用年限:15年。工程現狀為自然地段,包括林地,山區林地,荒地,魚塘。改移道路總長約為3 120 m,道路寬度為45 m,局部路段拓寬。道路中心線總體上按現狀平面線型為基礎,以盡量少拆遷,少征地為原則,按接順現狀路面標高為基準,進行縱斷面標高設計[2,3]。

圖1 廣清城際與廣清大道交叉并行位置圖

圖2 廣清城際拐入廣清大道橋梁平面布置圖
其中鐵路簡支梁地段處,根據橋墩尺寸大小,設計廣清大道中央綠化帶拓寬至6 m,鐵路連續梁地段處,由于橋墩尺寸加大,廣清大道中央綠化帶調整為7.6 m;受門式框架墩影響,廣清城際拐入、拐出廣清大道部分,廣清大道西側綠化分隔帶由標準橫斷面的2.5 m寬調整為7.5 m寬。
道路改造后的橫斷面形式基本保證現有斷面功能不變,僅將中央綠化帶加寬,保證廣清城際橋墩安放位置,如圖3,圖4所示。

圖3 廣清大道橫斷面對比圖
現狀中央綠化帶的寬度為2 m,改造后的中央綠化帶拓寬至6 m~7 m。現狀兩側綠化帶寬2.5 m,改造維持綠化帶寬度不變,僅位置向外挪動2 m左右,整體風格保持原樣式不變。
廣清城際的實施及廣清大道的改造勢必會影響交通順暢,造成一定程度的阻塞,所以需要合理計劃施工期間的交通組織,具體結合實際,采取如下方式:

圖4 鐵路拐入(拐出)廣清大道框架墩橫斷面圖
考慮到施工主要集中于道路中線位置,且占地較大,故提出分期施工方案:
1)破除道路兩邊側綠化帶并將其修復為機動車道路面,使用現狀機動車道的最外側一條車道,和綠化帶及非機動車道,作為臨時交通便道,本階段主要施工鐵路橋墩,如圖5所示。

圖5 第一階段道路導改標準橫斷面圖
2)道路兩側往外各拓寬一條車道,與現狀非機動車道,共兩車道作為臨時交通便道,本階段施工中央綠化帶和設計機動車道部分,如圖6所示。

圖6 第二階段道路導改標準橫斷面圖
3)道路新建機動車道施工完畢,可以開放交通,本階段施工兩側非機動車道部分,如圖7所示。

圖7 第三階段道路導改標準橫斷面圖
鐵路與公路交叉跨越時,要針對具體的線位和橋墩布設方案,對產生影響的公路路段,按照相關規范研究合理的改造方案,并進行道路施工時交通的組織設計,做到鐵路施工與公路改造互不產生影響。本文通過對廣清城際鐵路并行跨越廣清大道引起的公路改移設計,針對鐵路橋的設計提出了廣清大道的局部改移方案,設計方案保證了既有道路的標準,同時保證了鐵路施工期間公路的交通組織。
[1]張明欣.大跨徑框架墩在跨線橋中的應用[J].公路,2009 (7):99-100
[2]JTG D20-2006,公路路線設計規范[S].
[3]CJJ 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S].
On diversion design for overpass parallel Guangzhou-Qingyuan Avenue along Guangzhou-Qingyuan interurban railway
XU Lei
(China Railway Engineering Consulting Group Co.,Ltd,Beijing 100055,China)
Combining with the circumstance at the road diversion caused by Guangzhou-Qingyuan interurban railway which is paralleled and crossing Guangzhou-Qingyuan Avenue,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partial diversion scheme for Guangzhou-Qingyuan Avenue,designs the road communication organization,and proves by the practice that the scheme adheres to the standards for existing roads and ensures the smooth and orderly communications organization of roads in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of the railway.
road diversion design,frame pier,transverse section
U412
A
10.13719/j.cnki.cn14-1279/tu.2013.10.044
1009-6825(2013)10-0128-03
2013-01-11
徐 磊(1985-),男,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