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嘯宇 (長春理工大學法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的嚴重,遺產繼承問題層出不窮。以民法為普通法標準,我國還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特別法??梢娢覈鴮τ诶夏耆说臋嘁嬖诒Wo上有著特別的關注。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是否可以做到完全的保護老年人的權益,本文認為在各法相結合的方面,我國對于保護老年人權益尚有不足之處。
對于遺產繼承中的不動產所有權問題,往往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繼承人的繼承順序,繼承人的法定遺產份額和共同共有的不動產處分權。根據我國《繼承法》第二章第10條規定:“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庇纱丝梢?,在第一順位繼承上,對于配偶、子女和父母的繼承順序沒有特別規定。而通常情況下,不動產繼承的所有權往往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繼承人共同所有。那么,當被繼承人的不動產所有權歸屬既包含配偶,同時又包含子女的情況出現后,其不動產的處分權又當由誰所有?倘若一方繼承人意圖出售,變賣不動產,而其他不動產繼承人并不同意,那么意圖出售不動產一方是否有權出售全部不動產或僅能出售自己所有份額?假如一方繼承人私自將不動產出售,那么轉讓不動產的合同是否有效?帶著以上問題,本文就民法中所規定的遺產繼承中的喪偶一方的不動產所有權歸屬問題在此進行辨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三條規定:“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對生活有特殊困難的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予以照顧?!币簿褪钦f在無特殊情況下,配偶、子女、父母應獲得同樣份額的遺產繼承。在我國,不動產的產權通常歸夫妻共同所有,而根據我國《婚姻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財產,除有約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遺產,應當先將共同所有的財產的一半分出為配偶所有,其余的為被繼承人的遺產”。“在美國法律中,如果被繼承人在遺囑中沒有指定生存配偶的繼承權,或者給生存配偶留下的繼承份額少于生存配偶應享有的遺產的1/3的選擇份額時,則生存配偶可以選擇遺囑繼承或者選擇法定的應繼份額”。由此可見,國外對于配偶的繼承權上已經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從而保護配偶的遺產份額。我國對于喪偶一方遺產繼承的保護上也有相關規定,我國《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二條第三款規定:“老年人以遺囑處分財產,應當依法為老年配偶保留必要的份額?!本褪钦f在一般情況下,即被繼承人沒有特別立定遺囑的情況下,喪偶一方的遺產份額會有所保證。而在被繼承人的配偶、子女及父母同時作為第一順位繼承人時,配偶往往會是分得最大份額的遺產。這就使得喪偶老人在繼承的不動產中成為擁有最大份額的共同共有人。而通過和美國關于繼承的法律對比,也可以看出我國對于配偶繼承權的保護還有待提高。在有明確遺囑的情況下,生存配偶的繼承份額有可能縮減,而對于避免這樣情況發生的法律法規,我國尚未作出完善法規。
而繼承的不動產遺產對于退休后經濟能力較弱的喪偶老人又是一筆重要的生活資金。我國《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第十六條規定:“贍養人應當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強迫老年人居住或者遷居條件低劣的房屋?!蓖ǖ谑鶙l還規定:“老年人自有的或者承租的住房,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侵占,不得擅自改變產權關系或者租賃關系?!睆囊陨戏l我們可以看出,我國《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對于保護老年人的住所上已經做出了具體規定,但假如其繼承的不動產遺產并非老人的居所,同時又是多個遺產繼承人共有財產,那么《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的作用將會被大大消弱,并不能全面的保護喪偶一方的合法權益。
既然房產的繼承是有多個繼承人,房產自然也就有多個產權人,對于此房產的所有權應屬于按份共有。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八十九條規定:“共同共有人對共有財產享有共同的權利,承擔共同的義務。在共同共有關系存續期間,部分共有人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一般認定無效。但對第三人善意、有償取得這項財產的,應當維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對其他共有人的損失,由擅自處分共有財產的人賠償”。也就是說在有多個產權人的情況下,不動產的轉讓、出售都必須經過所有產權人同意才行,若有一方不同意,那同意一方只能將自己的份額出售。
當一方繼承人在未經得共同共有人同意的前提下,私自將全部產權不動產轉讓給他人時,而受讓方為善意第三人,即《物權法》第一百零六條規定:“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一)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二)以合理的價格轉讓;(三)轉讓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登記的已經登記,不需要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受讓人依照前款規定取得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的,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賠償損失?!蓖ǖ谝话倭懔鶙l第三款規定:“當事人善意取得其他物權的,參照前兩款規定??梢陨埔馊〉玫钠渌餀?,是質權、留置權、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地役權、宅基地權、建設用地使用權,沒有抵押權。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庇纱丝梢?,當這樣的情況出現時,根據《物權法》規定,受讓人可以作為善意第三人,而我國2007年修改的《物權法》中已將不動產包含在善意第三人的合法取得范圍之內,那么,這樣的合同的成立對于與外界交流相對較少的老年人則十分不利?!拔覈F行體制中的不動產物權登記機關分散,而且紛紛試圖脫離土地登記制度而獨立的情況,既不合法理,也嚴重妨害了不動產物權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若其他繼承人在喪偶一方不知情的情況下轉讓房產,而受讓人為善意第三人,那么依照《物權法》的規定房產的轉讓合同能夠成立表見代理從而生效。
為了能夠確實保證喪偶一方的合法權益,首先,為了避免以上情況的出現,提高老年人喪偶一方配偶遺產繼承權的地位勢在必行。如果被繼承人在遺囑中沒有指定生存配偶的繼承權,或者給生存配偶留下的繼承份過少,可以由生存配偶選擇遺囑繼承或法定繼承以保護其合法權利。其次,法院可以設立相應的遺產繼承公告制度。公告行為可以由被繼承人的律師組織,在召集相關人員后統一進行遺產分配的公告。若被繼承人沒有律師,可以在發放死亡證明后由法院指派律師組織遺產公告。再次,對于第三人是否出于善意購得不動產,更應當保證不動產所有人的利益,對于表見代理的成立上也應采取實施調查清楚,確定第三人在主觀上沒有惡意取得的意向后才可成立。最后,對于侵犯老年人的不動產遺產繼承權的情況筆者建議采用不告不理的形式來對待這種情況的出現?!胺芍挥斜淮蠹移毡樽袷?,法律實施的效率原則才具有意義,訴訟只是維護法律實施的最后一道防線。立法和司法的工作出發點應當是盡量預防、減少糾紛,盡早解決糾紛,避免訴訟的發生,使社會生活在有序的狀態下運轉,這才是效率原則的本質所在。”不告不理的處理方式既可以在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緩解家庭內部成員的遺產糾紛問題,盡量避免親屬間使用法律途徑解決。這樣的訴訟機制還可以節約司法資源,為確實有訴訟必要的當事人提供充足的法律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