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鮮輝 張 霖 蔡尚霞 (吉化集團公司總醫院婦產科,吉林 吉林 320)
磁共振成像(MRI)是目前子宮頸癌術前分期的主要影像檢查方法,在子宮頸癌術前分期中的價值已得到廣泛認可,但在分期的準確性方面仍有不足〔1〕。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采用薄層、小FOV成像。提高了腫瘤對鄰近組織侵犯顯示的準確性,目前在直腸癌的診斷中取得了一定的進展〔2〕。本文研究子宮頸癌的高分辨率MRI征象與術后病理的關系,為子宮頸癌的術前準確分期提供依據。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39例在我院住院治療的宮頸癌患者,發病年齡31~69歲,中位年齡45歲。病理類型:鱗狀細胞癌21例,腺癌8例,腺鱗癌5例,小細胞癌5例。在手術前行MR掃描,由2名經驗豐富的副主任醫師對其進行婦科檢查及影像學結果分析,共同確定宮頸癌分期和手術是否可行,全部患者最終均行手術治療,以術后病理結果為金標準,將MRI檢查結果與之比對。
1.2 檢查方法 使用GE3.0T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體部射頻發射線圈。檢查者仰臥位,掃描范圍為髂棘至坐骨結節。高分辨MRI成像序列:小視野(16~18 cm2)、高分辨率(3 mm層厚)的T2WI。子宮頸癌的高分辨成像序列:快速自旋回波T1WI,重復時間480 ms,回波時間12 ms,采集矩陣512 ×512,視野160 mm×160mm,層厚3 mm,層間距0 mm。快速自旋回波T2WI。重復時間4 500 ms,回波時間130 ms,采集矩陣512×512,視野160 mm ×160 mm,層厚3 mm,層間距0 mm。分別行軸位、矢狀位和冠狀位掃描。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行χ2檢驗。
2.1 宮頸癌高分辨MRI表現 在高分辨MRI T2WI上見高信號腫塊局限在子宮頸內,周圍可見正常宮頸間質低信號環,為宮頸間質部分受侵;當低信號環消失或者中斷,與宮頸旁脂肪組織間隙分界銳利、清晰,為宮頸全層間質受侵;如果宮頸外緣不規則,毛糙不光整或宮旁有軟組織影,為宮旁受侵;宮頸癌組織與盆壁之間脂肪組織間隙消失,為盆壁受侵。宮頸癌組織與膀胱、直腸間隙消失,為鄰近器官受侵。正常陰道壁的低信號由高信號所取代,為陰道受侵;宮體肌壁正常的3層組織結構消失,由宮頸癌取代,為宮體受侵。
2.2 高分辨率MRI分期與病理結果對比 臨床Ib期以上未行術前治療的患者32例納入分期,與病理結果比較,MRI分期總體準確度為65.6%(21/32)。MRI對I期宮頸癌分期的準確度、靈敏度、特異度分別為53.1%、75.0%、83.3%,1例IB期病理被低估;對Ⅱ期宮頸癌分期準確度、靈敏度、特異度分別為71.9%、68.8%、75.0%,ⅡA期低估1例、ⅡB期高估2例。
對ⅠA期以上患者均行盆腔淋巴結清掃術。MRI與病理結果均顯示有淋巴結轉移16例,兩者均顯示無淋巴結轉移10例,僅病理結果顯示淋巴結轉移4例,僅MRI結果提示淋巴結轉移2例。高分辨率MRI對淋巴結轉移的診斷,準確度、靈敏度、特異度分別為81.3%、80.0%、83.3%。
子宮頸癌的分期對于指導臨床醫師制定治療計劃,預測病人預后及評價療效非常重要。由于受到取材限制,宮頸刮片或活檢對分期的判斷有時也很難準確。超聲可以顯示腫瘤和周邊正常組織的界限,但無法鑒別宮旁浸潤與炎癥反應,易受患者肥胖及腸道氣體等因素干擾,對于子宮頸癌分期的指導作用有限〔3〕。CT能很好地反映解剖關系,但對患者有電離輻射損害,不能多方位觀察,對于軟組織分辨能力有限,所以對于子宮頸癌分期診斷準確度也有限〔4〕。由于MRI具有較高的軟組織分辨力,可以使用橫軸位、矢狀位、冠狀位三個方向檢查盆腔,其多序列成像的優點可使盆腔各臟器間、臟器內部、臟器與組織間顯示出良好的信號層次差異,并且快捷、無輻射,在宮頸病變分期的診斷中越來越受到臨床醫生與患者的重視。HR-MRI由于對子宮頸結構顯示的分辨率大大提高,可清楚地顯示病變對子宮壁及周圍的浸潤情況,故對病變的顯示及子宮頸癌的分期能提供更準確的信息。本研究規范了HR-MRI的掃描序列和程序,應用薄層厚(3 mm),0間距,小FOV(16 cm),非脂肪抑制的T2WI成像對子宮頸癌進行分期,保證了腫瘤征象和盆腔解剖結構的準確顯示。盆腔淋巴結轉移灶是子宮頸癌轉移的主要途徑,所以術前檢出淋巴結的轉移對于判定分期、選擇術式非常重要。目前,子宮頸癌術前淋巴結評估主要依賴于影像學手段。由于MR具有較高的軟組織分辨率和空間分辨率,它能清晰顯示盆腔細節,所以它是目前評估子宮頸癌淋巴結的可靠方法〔5〕。由于超過一半的轉移淋巴結<1 cm,常規MR容易漏診小淋巴結的微轉移灶。本研究顯示HR-MRI選擇3 mm層厚,對微小淋巴結的檢出具有很高的價值。
總之,標準、合理的檢查方法是保證MRI正確分期的前提,HR-MRI的多序列、多方位成像技術,可以較準確地判斷肌層、陰道、直腸和膀胱浸潤,清晰顯示盆腔解剖結構,又能夠準確提供腫瘤的征象,指導臨床分期,為婦科手術提供依據。
1 Bhosale P,Peungjesada S,Devine C,et al.Rol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s an adjunct to clinical staging in cervical carcinoma〔J〕.J Comput Assist Tomogr,2010;34(6):855-64.
2 高永偉,牛廣明,韓曉東.磁共振彌散及高分辨成像對直腸癌的診斷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2;18(8):1238-9.
3 梁海霞,陳必良.影像學檢查在宮頸癌診治中的應用進展〔J〕.中國全科醫學,2011;5(14):1523-5.
4 李相生,周純武.子宮頸癌CT分期的研究進展〔J〕.醫學影像學雜志,2008;18(9):1073-5.
5 Chung HH,Kang KW,Cho JY,et al.Role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in preoperative lymph node detection of uterine cervical cancer〔J〕.Am J Obstet Gynecol,2010;203(2):156.el-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