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珊
(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襄陽市中醫醫院,441000)
干眼(dry eye)是指由于淚液量或質的異常引起的淚膜不穩定和眼表損害,從而導致眼不適癥狀的一類疾病。它是目前最為常見的眼表疾病[1]。隨著白內障超聲乳化吸出+人工晶體植入術的日漸普及,術后干眼癥的發生也逐漸增多。中藥超聲霧化治療這類干眼癥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行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后來門診復診被確診為干眼癥的患者60例60只眼。隨機分為治療組(中藥超聲霧化治療)30例30只眼,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齡67.61歲。對照組30例30只眼,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齡68.52歲。兩組在性別、年齡、手術內容等方面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干眼癥的診斷標準:①淚眼分泌試驗(schirmer Itest,SIt)<10mm/5min。②淚液破裂時間(BUT)<10s,角膜熒光染色陽性。③癥狀:眼部干澀和異物感,或伴有眼部燒灼感、畏光、紅痛、視物模糊、視疲勞等[2]。
納入標準:①符合以上診斷標準。②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后1個月后發生的干眼。③手術過程順利,術后無嚴重并發癥,除干眼外,術眼無需點用其他眼藥的因素存在。④眼瞼形態、閉合情況良好。
排除條件:①術前即存在干眼的患者。②存在其他眼病,如翼狀胬肉、角膜瘢痕。③手術后嚴重并發癥:眼內出血、炎癥反應、角膜水腫、繼發性青光眼等。
中藥超聲霧化組采用中藥超聲霧化治療,中藥用加減六味地黃湯:枸杞子15g,菊花15g,熟地黃15g,山藥15g,山萸肉15g,牡丹皮15g,茯苓15g,澤瀉15g,麥冬15g,石斛15g,甘草15g,黃芩15g。上藥煎取汁100ml,使用江蘇魚躍牌402AI型超聲霧化機,每次加入20ml藥汁?;颊唠p眼睜開,分別對準藥霧熏蒸,每眼各15min,每日1次,視病情治療2~6周。
對照組給予愛爾康公司生產的淚然眼藥水(右旋糖酐羥丙甲纖維素滴眼液)滴眼,每日3~5次,視病情治療2~6周。
療效標準:臨床痊愈:臨床癥狀消失,SIt>10mm/5min或BUT>10s,角膜熒光素著色消失。顯效:自覺癥狀明顯改善,SIt≥10mm/5min或BUT≥10s,角膜熒光素著色減少或消失;有效:自覺癥狀減輕,SIt(5~10)mm/5min或BUT 5~10s,角膜熒光素著色減少;無效:自覺癥狀無變化,SIt<5mm/5min,或BUT<5s,角膜熒光素著色無變化。
結果:治療組臨床痊愈4例,顯效9例,有效13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86.67%;對照組臨床痊愈1例,顯效3例,有效15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63.33%。兩組療效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干眼癥與眼科手術的相關性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眼科醫師的關注。而大部分白內障患者術后都會出現干眼癥,且通常在術后1個月達到高峰[3]。其發生原因目前通常認為與局部麻醉(表面麻醉)、使用含防腐劑(如苯扎氨鈉)的滴眼液、手術切口對角膜組織的破壞等因素有關。通常人工淚液作為首選廣泛應用以改善臨床癥狀,然而有部分患者因對人工淚液產生依賴性或效果不理想,最終導致患眼不能有效恢復眼表內環境,從而癥狀改善不良。
中醫學認為,干眼當屬“神水將枯”范疇,認為本病與肺、脾、肝、腎等臟關系密切,其中與肝、腎二臟關系尤為密切?!端貑枴ば魑鍤狻氛f:“五臟化液……肝為淚?!薄端貑枴つ嬲{論》說:“腎者水臟,主津液。”故而干眼癥的病因病機多為肝腎不足,津液虧虛,目竅失養。方用加減六味地黃湯,乃取其滋補肝腎、清肝明目之功。方中熟地黃滋陰補腎、填精益髓,為主藥。山萸肉溫補肝腎、收斂精氣;山藥健脾益陰,兼能固精,均為輔藥。用澤瀉清泄腎火,以防熟地黃的滋膩;以牡丹皮清瀉肝火,并制山萸肉的溫澀;以茯苓淡滲脾濕,使山藥補而不滯,均為使藥。六藥配合,補中有瀉,寓瀉于補,相輔相成,共奏滋補肝腎之效。加之麥冬、石斛、甘草生津潤燥;黃芩清熱解毒,可有效治療干眼癥。內服藥劑療效較慢,很多患者因各種原因不能長期堅持。將藥液通過超聲霧化儀直接轉變成霧化分子,與患眼結膜、角膜直接接觸,并深入眼表組織,作用快捷而顯著。且其藥霧能產生清潔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清除睫毛根部油性分泌物、菌落及碎屑等作用[4]。此方法簡便易行,患者容易接受,免去每日多次點眼藥的麻煩和長期局部點眼藥可能產生的依賴性或副作用,避免了內服藥劑對全身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
總之,在白內障超聲乳化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后出現的干眼癥中,中藥超聲霧化治療顯示了獨特的優勢,簡便易行,療效顯著,值得推廣。
[1]李鳳鳴.中華眼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153.
[2]葛堅.眼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2-73.
[3]劉祖國,李煒.與眼科手術相關的干眼[J].中華眼科雜志,2009,45(6):483-485.
[4]莊曾淵,金明.今日中醫眼科[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