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麗 李厚建
(山東省榮成市人民醫院,264300)
血府逐瘀湯治驗
董秀麗 李厚建
(山東省榮成市人民醫院,264300)
患者,女,85歲,2011年10月13日初診。吞咽困難10余年,加重1年。患者10余年前因過度精神刺激后出現吞咽困難,似有物梗阻,伴心中煩悶、胸膈痞滿、納呆,進流質或飲水尚可,不能進固體食物,食則吐出。近1年來上癥加重,進食一餐需1h多,稍有不慎即吐出,一餐能吐數次至10余次,飲水亦不能大口,否則噴涌而出,鼻淚俱下,痛苦異常,伴腹部脹滿不適,大便干燥,半月至20日一行,曾多次做上消化道鋇餐透視檢查均未見明顯異常。刻診:老年女性,形體消瘦,神智清楚,精神不振,時有嘆氣,舌質暗紅,苔薄白,脈弦。上消化道鋇餐透視示:食道上段擴張,下段可見明顯收縮波,但管壁柔軟,未見龕影及充缺;胃鉤型,胃黏膜紊亂,未見龕影及充缺,十二指腸各段未見明顯異常。處方:當歸20g,生地黃15g,紅花12g,桃仁12g,川芎12g,赤芍15g,白芍15g,川牛膝15g,桔梗10g,柴胡15g,枳實12g,三棱10g,莪術10g,檳榔15g,大黃8g,郁李仁30g。6劑,水煎服,每日2次。
二診:患者面帶笑容,高興無比,訴病去十之七八,進半流質或飲水不再吐出,胸腹脹滿基本消除,大便每日1次,不干燥,舌質略暗紅,苔薄白,脈弦。效不更方,上方去大黃,易枳實為枳殼12g,6劑,水煎服。
三診:患者能緩慢進食固體食物,舌質略暗紅,苔薄白,脈細,其余諸證皆無,效果卓著,守方再服6劑,鞏固療效。后跟蹤至今病未再發。
據癥狀初始認為似屬于食道癌,但考慮患者病情長達十年之久亦不大可能,結合多次做上消化道鋇餐透視,四診合參,屬于中醫“噎膈”范疇。患者屬于過度精神刺激致肝郁氣結,憂思傷脾,氣結則津液不得輸布,遂聚而為痰,痰氣交阻食道而生本病。如《醫宗必讀·反胃噎膈》曰:“大抵血氣虧損,復因悲思憂分,則脾胃受傷,血液漸耗,郁氣生痰,痰則塞而不通,氣則上而不下,妨礙道路,飲食難進,噎塞所由。”徐靈胎評《臨證指南醫案·噎膈》說:“噎膈之證,必有瘀血、頑痰、逆氣,阻膈胃氣。”痰氣交阻,食道不利,則吞咽困難,胸膈痞滿;肝失條達,氣逆上沖,則進食或飲水時稍有不慎即吐出;大便干燥,為胃腸津虧熱結;舌質暗紅、苔薄白、脈弦為肝郁氣滯、氣滯血瘀之征。故以血府逐瘀湯活血祛瘀行氣;因病情長達十年之久,非破瘀不能去其沉疴,故加三棱、莪術破瘀通經,行氣消積;以檳榔、大黃、郁李仁理氣潤腸通便。10余劑藥為病人解除了10余年的身體和精神上的痛苦。
201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