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利鋒
(山西省長治市中醫院,046000)
下肢靜脈性潰瘍是下肢靜脈疾病晚期的臨床表現,是一種常見的周圍血管疾病,中醫稱之為“臁瘡”、“褲口瘡”,俗稱“老爛腿”。占小腿潰瘍的90%,常發生于原發性下肢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淺靜脈曲張、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后遺癥等,好發于小腿下1/3處。病人常年到醫院、診所換藥 ,不斷改變抗生素,甚至皮膚移植,但潰瘍依然反復發作、經久不愈,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是血管外科臨床治療中的難點之一。2010年起我們應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下肢靜脈性潰瘍48例,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48例病人中男36例,女12例;年齡26~78歲,其中50~70歲38例;病程平均3~5年。主要表現:下肢靜脈性潰瘍多發生在足踝部的內側即“足靴區”,小腿前內側也是好發區域。潰瘍的位置和數目變化較大,可為一個或多個。潰瘍的肉芽蒼白、水腫,表面有稀薄分泌物,周圍皮膚色素沉著,有皮炎和濕疹樣變化,有時呈急性炎癥發作。潰瘍病程長時,面積大、疤痕多,而且底面纖維化嚴重。
1.中醫治療:根據辨證施治的治療原則,本癥可分三期:(1)濕熱蘊毒期:多發生在早期或者急性期,正不勝邪。治以清熱利濕解毒。藥用:蒼術10g,黃柏10g,牛膝10g,金銀花10g,連翹10g,牡丹皮10g,梔子10g,澤蘭10g,防己10g,地龍10g,甘草10g。(2)瘀滯期:為非急性期。治以活血化瘀通絡為主,輔以清熱利濕。藥用:當歸10g,黃芪10g,地龍10g,白術10g,赤芍10g,牡丹皮10g,牛膝10g,金銀花10g。(3)恢復期:濕邪漸去。宜扶正益氣、和營活血。藥用:白芍10g,熟地黃10g,黨參10g,茯苓10g,白術10g,柴胡10g,升麻10g,威靈仙10g,劉寄奴10g。
外用中藥:黃柏30g,冰片30g,煅龍骨30g,血竭30g,爐甘石30g,枯礬30g,白及30g。諸藥合用,研末外敷傷口,促進創面愈合。另外可用我院自行研制的生肌玉紅膏外用,療效甚好。
2.西醫治療:(1)手術治療:通過淺靜脈高位結扎及剝脫術,交通支靜脈結扎術,潰瘍周圍的淺靜脈及交通靜脈結扎等手術,改變局部血液循環,增加潰瘍面血供,改善營養狀態,促進炎癥消退及愈合。(2)保守治療:①換藥處理創面:先用生理鹽水清潔,根據情況采用干濕性敷料。創面分泌物多時用干敷料吸收分泌物,創造清潔干燥的創口環境,減少外界接觸,降低感染機會,促進愈合。創面滲出物脫水,形成痂皮,延緩創面愈合,則用濕性敷料,更有利于創面愈合。還可配合中藥外用膏藥外敷創面提高療效。②部分潰瘍無感染時,使用彈力繃帶壓迫治療,減少病理性靜脈反流,加強腓腸肌泵功能,促進靜脈血液回流,減輕淤血,促進潰瘍愈合。③口服華法林減輕高凝狀態,促進潰瘍愈合。④用高壓氧、激光、超聲波等物理療法促進潰瘍愈合。
療效標準:癥狀明顯減輕或消失為顯效;癥狀減輕或緩解為有效;癥狀無變化為無效。
治療結果:治療1~3個月,顯效31例,有效17例。
下肢潰瘍是外科的常見病,有靜脈性、動脈性、糖尿病性以及外傷性等多種類型。但90%是下肢靜脈性潰瘍,往往得不到足夠的重視而被不恰當地處理,經久不愈,給病人帶來極大的痛苦,我們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可以明顯提高療效。西醫普遍認為下肢靜脈性潰瘍致病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單純性大隱靜脈曲張、原發性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深靜脈血栓形成后綜合征等引起的靜脈反流、深靜脈血栓形成引起的靜脈回流障礙都會出現下肢靜脈系統淤血和站立型靜脈性高壓。靜脈性高壓導致局部血液循環障礙,阻礙組織液回收,代謝產物堆積,組織營養不良,肢體水腫,皮膚營養改變是下肢潰瘍的主要形成原因。淋巴回流障礙造成組織間隙液體積聚及糖尿病、心臟病、關節炎、肥胖癥、紅斑狼瘡等疾病均可使下肢靜脈潰瘍難以治愈。通過血管彩超或多普勒顯像來了解靜脈內有無阻塞或反流,觀察靜脈瓣膜的活動和功能,評價靜脈反流的嚴重程度。采用手術、保守換藥促使下肢靜脈潰瘍愈合。
本病中醫證候特點與潰瘍病因診斷有密切關系,單純的靜脈潰瘍多表現為濕熱下注型,內服四妙勇安湯加減;合并淋巴水腫者多見于血瘀濕盛型,內服茵陳赤小豆湯加減;合并肢體動脈缺血性疾病多見氣虛血瘀型,內服丹參通脈湯加減;合并糖尿病者多見氣陰兩虛型,內服十全大補湯加減。單純的西醫手術或者單純的中醫治療均難以達到滿意的療效,復發率高。中西醫結合治療下肢靜脈性潰瘍療效滿意。遇此類患者,應分析造成下肢靜脈潰瘍的原因,根據具體情況,應用手術方法和非手術以及中醫內服、外敷療法提高綜合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