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寶慶
(山東黃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新城金礦,山東 萊州261400))
礦山企業設備是礦山生產的根本保障,礦山設備種類、規格型號多,分布分散,多數設備處在24小時運轉狀態,設備的好壞對生產影響較大,因此對設備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套科學合理、實用性強的設備管理方法是設備管理工作的基礎,是生產連續的可靠保證。本文結合黃金礦山實際,對當前設備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從設備選型、安裝調試到維護使用等方面研究探索出適合礦山發展的設備管理新方法,并探討了該方法在確保設備完好率、提高設備效率,降本增效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1)設備選型和品質把關不嚴。結合實際應用,對所選設備的技術性能,經濟效益、品質等方面的分析論證不足,常常導致所選設備不能充分發揮效率,既增加成本壓力又影響生產。
(2)設備安裝調試跟蹤制度建立的不夠完善。當設備安裝完畢投入使用后,由于設備維護人員對設備性能的不完全了解,導致設備與維護人員之間存在“磨合期”現象,這種現象的存在既損害設備又影響生產。
(3)設備管理和維護隊伍素質參差不齊。隨著黃金礦山設備的不斷更新,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管理與維修隊伍的技能水平與設備的先進程度產生了矛盾,給設備管理和維護工作帶來困難。
(4)設備檔案管理工作不夠細致。
(5)維修隊伍積極性和能動性不高,缺乏成型的全員覆蓋的設備管理體系。
(6)設備固定資產投資較大,成本壓力給設備管理工作帶來一定制約。
(1)成立專門機構。該機構負責設備選型的技術和經濟效益論證,選型從設備應用的實際出發,結合使用環境、地點、配套設備型號等情況進行充分論證,既要避免出現“大馬拉小車”現象,又要保證設備安全運轉,要對設備廠家和設備使用情況進行考察,確保設備品質。
(2)建立設備安裝調試及使用跟蹤制度,特別是在大型設備使用前,應安排技術人員到設備廠家進行實地學習,從安裝到調試全程跟蹤,全面細致掌握設備技術性能、操作規程和維護保養方法,減少甚至杜絕設備與人的“磨合期”現象。在設備運行初期,避免因操作維護人員的“不熟悉”對設備造成的傷害,充分發揮設備效率,提高設備壽命。在設備使用過程中要有使用跟蹤單,詳細記錄設備運行數據,掌握設備效率和壽命曲線,結合使用情況,分析對比設備運行狀況,便于及時發現故障。
(3)理論與實踐結合,模擬與實戰結合,通過多種形式的培訓提高管理和維修隊伍的技能水平。員工培訓工作要作為一項長期工作常態化,培訓前提是讓員工從心底里接受培訓,甚至是渴求培訓,這樣才能提高培訓效果,達到促進生產的目的。
首先,要給員工提供一個晉升平臺,讓他們通過培訓能夠一步一個臺階前進,可以建立企業內部人才選拔機制,通過技術比武活動選拔一批理論基礎好,實戰技術強的員工充實到骨干崗位上,并以有效的物質激勵為保障,使員工在晉升過程中物質和精神方面同時獲得滿足。
其次,要有科學合理的培訓形式,理論是基礎,實踐是鞏固,模擬是檢驗,實戰是提升,以貼近生產實際為出發點,以工作中常見的技術問題為主要內容,采取理論與實踐,模擬與實戰雙結合的形式全面提升培訓水平,提高培訓品質。
(4)完善設備基礎檔案,為設備維護提供第一手數據資料。設備檔案是設備管理的基礎,一臺設備需要從技術性能數據、維護保養說明、故障記錄與排除、易損部件更換周期等方面分類建立相應檔案,詳實的記錄和使用設備檔案,對幫助設備管理人員分析總結設備使用中常見問題及處理方法,準確合理地制訂維護和維修工藝標準,以及備品備件的選購都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首先,設備投入運行前要對設備技術性能數據進行詳實的記錄,掌握設備最基本資料。
其次,對設備檔案進行不斷完善,對新安裝設備的運行狀況和維護維修及備件更換情況應及時作詳細記錄。對設備檔案不斷完善的過程是對設備故障處理經驗積累的過程。對一些易損件應制定明確的檢查周期,落實責任人,發現問題及時更換,避免對其他它部件造成更嚴重的損害。
此外,及時總結設備故障發生時所表現出來的不正常狀態,制定設備故障排除手冊,輔助生產操作及設備檢修人員及時準確的對設備故障進行預判,變應急搶修為事前計劃維修,提高檢修效率,保證檢修品質。
(5)建立全員、全過程設備管理機制。要實現全員全過程參與的設備管理格局需要為每一臺設備特別是重要設備建立一份維護保養手冊,就同一臺設備可根據崗位工、維修工、管理人員不同層次、不同特點制定不同的維護保養內容,內容要數據化,可具體到電流、溫升、噪聲范圍,可根據不同季節不同月份,不同負荷情況下設備潤滑特點制定詳細的設備潤滑注意事項等,保養手冊要詳細到讓非本崗位人員對照手冊也能明確設備是否運轉在正常狀態,為全員全過程設備管理體系建設提供基礎保障。
新設備管理機制要有明確的考核措施作保障,以設備運轉率、故障率、磨損情況、主要備件消耗情況、設備理論壽命與實際壽命對比情況等可量化指標為依據,細化考核點,設備維護到位要重獎,反之要重罰,讓員工從思想上重視,從行動上落實,要明確設備維護好與壞與自己息息相關。
(6)采用技術手段,應用設備管理軟件,建立智能網絡平臺,通過安裝相應的傳感器,把設備信息數字化、模擬曲線化,并建立集中監控平臺,實現局域網遠程網絡監控,擴大監控面,通過對采集的設備信息,監控信息進行分析,隨時掌握設備狀況,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有效措施,減少設備故障。
(7)建立設備物資超市,使設備物資市場化,減少固定資產投資和成本壓力,既保證設備備件充足又可實現“零庫存”。多數企業為保障正常生產,會為生產線關鍵設備儲備充足的備件,大型備件或者進口備件價格往往較高,所以企業會面臨儲存備件造成的成本壓力問題,而建立物資超市不但可以解決這一問題而且還能為備件品質提供保障。在企業內部建立物資超市應明確以下幾點:
一是,物資超市具備獨立采購的權力并對設備備件品質負責;
二是,超市內應具備礦山需要的所有備件且同種型號備件最少保證3家以上的品牌,便于對比品質優劣;
三是,供貨商需對備件不同情況下使用壽命提供詳細信息,設備及備件直接用戶對使用情況出具書面反饋單,確定最終品質情況;
四是,超市內所有設備及備件實行先用后付款方式,建立有效誠信體系,進一步保證備件品質。大型企業一般信譽度較高,對于供應商而言先用設備后付款方式不存在資金風險,所以此舉措一定可行。
(8)實行設備內部承包制,整合內部維修力量,將設備維修維護承包給一個維修集體,建立完善的維修承包合同,以設備運轉率、設備成本、設備電耗等重要指標為主要考核依據,充分調動維修人員積極性和能動性,達到減小故障率,降低維修維護成本,節能降耗的目的。
設備管理是一項需要不斷探索和更新思路的長期工作,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設備管理的方式方法也不斷更新和向前發展,設備管理人員需要不斷加強自身學習,跟上發展節奏,找到適合自己企業的最有效、最經濟的設備管理方法,推動對設備依賴較大的企業向更好方向發展。
設備管理工作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設備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設備管理工作也將更加先進化、科學化,作為設備管理者,要不斷地學習和積累經驗,不斷提高和完善企業設備管理工作,為生產的順利進行提供可靠的設備支撐。
[1]常 青,鄧寶庫.淺談設備管理[A].第19屆全國鐵合金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江蘇:中國金屬學會鐵合金分會,2010,358-359.
[2]王其營.設備管理對企業生產成本的影響及控制[J].設備管理與維修,2012(1):9-10.
[3]馮 恒.談設備管理發展趨勢[J].設備管理與維修,2011,(z019):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