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延安時期助力中國革命的國際友人

2013-01-28 08:15:10徐世強
黨史博覽 2013年7期

■ 徐世強

延安時期,國際上許多有識之士在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和影響下,在共產國際和國際援華組織及盟國政府的協助下,紛紛來到中國西北部這一神秘的區域——延安和陜甘寧邊區。他們在那里采訪、參觀、考察、學習、工作、戰斗,不同程度地受到紅色中國欣欣向榮的革命氛圍的感染、熏陶,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報道紅色中國真相的外國記者

在延安和陜甘寧根據地活動最頻繁、影響最大的國際友人是外國新聞記者和作家。十年內戰期間,由于受國民黨嚴密包圍和封鎖,中國共產黨與國際社會的接觸被完全切斷。國民黨利用其控制的宣傳工具,將共產黨人說成是基本被消滅的、剩下的只是由“文匪”領導的一群“流寇”。國際社會無從知曉中國共產黨人的真實情況,只是從國民黨控制的報刊上,間或看到一些諸如所謂“共產黨匪幫”“土匪與共產黨騷動”等一類的報道。在這種情況下,為打破國民黨的包圍封鎖,將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和各項政策宣告于世,告知于民,中共中央認為此時急需一位可以信賴的外國人,來報道事實真相,由此樹立起中國共產黨人正面的國際形象。1936年春,中共中央密電上海地下黨,囑托邀請一位誠摯的西方記者和一位醫生到陜北蘇區訪問。

與此同時,急于了解紅色蘇區奧秘,執意探求“東方魅力”的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專程趕赴上海向宋慶齡表達了訪問陜北的愿望。實際上,斯諾的陜北之行也得到了中共北方局的支持。當時斯諾獲得的求見毛澤東的介紹信,就是由中共中央北方局組織部部長柯慶施起草,劉少奇直接批準的。在宋慶齡周密安排和美國《紐約太陽報》、英國《每日先驅報》全力支持下,斯諾成為冒險進入陜北蘇區訪問的第一位外國記者。從1936年7月到10月,斯諾在陜北保安和陜甘寧根據地進行了為期4個月的訪問,全面考察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性質、社會基礎,紅軍官兵軍事素質及根據地建設,饒有興趣地重點考察了中共領袖毛澤東的個人經歷及在黨內的地位和作用。采訪歸來,斯諾完成有史以來介紹中國革命的第一部著作《紅星照耀中國》 (即《西行漫記》),首次把中國共產黨和紅色政權的真相介紹給全世界,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在國內外的影響和威望。斯諾也因此成為首位采訪陜北蘇區的西方信使而載入歷史。

有了斯諾的陜北之行,外國記者和作家、學者紛至沓來。1937年初,美國進步女作家艾格妮絲·史沫特萊到達延安,采訪了眾多紅軍官兵,并擬為朱德撰寫傳記。4月底到9月初,斯諾夫人海倫·斯諾在延安采訪了斯諾未曾采訪的中共領導人和紅軍將領,目睹了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參加抗戰的歷史性變遷,完成了《紅色中國內幕》 (即《續西行漫記》)和《延安采訪錄》等著作。同年6月,美國學者托馬斯·彼森(中文名字畢恩來)訪問延安,就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政策及其對中國前途的設想、國共合作等問題,同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博古等中共領導人多次交談。彼森認為,中共領袖“考慮的是民族的事業,最重大的任務是趕走日本侵略者”。“他們全部談話的中心思想是為了用中國的全部力量對付日本而全民族團結起來。”此外,德國女學者安娜利澤(中文名字王安娜)博士、美國學者歐文·拉鐵摩爾博士和美國記者維克托·蓋、厄爾·列夫、哈里森·福爾曼等人也于抗戰爆發前夕訪問了延安和陜甘寧根據地。

抗戰爆發后,訪問延安和陜甘寧邊區的外國記者主要有英國記者詹姆斯·貝特蘭、德國記者漢斯·希伯、美國記者白修德(英文名西奧多·懷特),以及有美、英、蘇等國記者參加的中外記者西北參觀團。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也于1939年9月重訪延安。絕大多數外國記者訪問后,都能客觀真實地向外界宣傳報道中國共產黨抗戰主張和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抗戰業績。貝特蘭是1937年10月訪問延安的,就中國共產黨抗戰期間將要采取的方針、政策及戰略戰術等問題采訪了毛澤東。中共中央對這次談話非常重視,整理后予以公開發表,后正式收入《毛澤東選集》。漢斯·希伯是德國共產黨員,他于1938年春訪問延安,在與毛澤東談話后決心到抗戰前線進行戰地采訪,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正義斗爭多寫一些有價值的東西。1941年11月,希伯在山東根據地反“掃蕩”中壯烈犧牲。

白修德是美國《時代》雜志駐遠東首席記者、哈佛大學費正清教授的研究生。1942年曾揭露報道了河南大災荒真相。1944年底,為了解那些“即將掌握中國命運的人”,白修德來到延安并采訪了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彭德懷、彭真等中共領導人。在白修德與賈安娜合著的《中國的驚雷》一書中,他這樣寫道,延安“是一個思想工廠”,“是一所巨型的實驗室”,“毛澤東的人格支配著整個延安”。他認為,延安人是一支正在壯大著的力量,“他們能夠打敗日本人,并治理好這個國家”。

1944年夏訪問延安的中外記者西北參觀團影響更大,被譽為“全世界人民的眼睛”。在記者團訪問延安前,國民黨頑固派對陜甘寧邊區進行了長達5年的軍事包圍和新聞封鎖,“不許共產黨發表戰報、不許邊區報紙對外發行、不許中外記者參觀、不許邊區內外人民自由往來。總之,只許國民黨詆毀、謾罵、造謠、污蔑,向世界橫飛亂噴,也決不讓共產黨的真理稍許透露于世”。正如毛澤東所說:“在國民黨統治區,在國外,由于國民黨政府的封鎖政策,很多人被蒙住了眼睛。在1944年中外新聞記者參觀團來到中國解放區以前,那里的許多人對于解放區幾乎是什么也不知道的。”記者團中的外國記者,寫出了諸多介紹敵后解放區的文章和書籍,如美國記者哈里森·福爾曼的《紅色中國的報道》 (即《北行漫記》)、英國記者岡瑟·斯坦因的《紅色中國的挑戰》、美國記者莫里斯·武道的《我從陜北回來》、美國記者伊斯雷爾·愛潑斯坦的《中國未完成的革命》等,都如實介紹了他們在解放區的所見所聞。愛潑斯坦后來還參與新中國建設,并加入中國國籍和中國共產黨,長期任《中國建設》雜志總編輯、全國政協常委等職。

解放戰爭開始后,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于1946年7月抵達延安采訪。毛澤東會見她時,發表了“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斯特朗相信這一理論是正確的,中國共產黨是不可戰勝的。經她的報道,“紙老虎”一詞在國內外得到廣泛的傳播。

外國醫生在解放區救死扶傷

黎巴嫩裔的美國醫學博士喬治·海德姆是最早進入陜甘寧邊區的外國醫生。1936年夏,他和斯諾一起進入陜甘寧邊區。據海德姆回憶,在他所攜帶的幾箱藥品底層,就藏有共產國際關于發展統一戰線的絕密文件。他和斯諾在蘇區進行了4個月訪問后認為,陜北是中國土地上最先進的區域,代表著中國的未來和希望。他決定留在陜北,留在蘇區并參加紅軍。與此同時,他對根據地的醫療衛生狀況進行實地考察,寫出一份詳細調查報告,并提出改進蘇區醫療衛生方法的建議,受到毛澤東高度評價。同年10月,喬治·海德姆正式參加紅軍,任中革軍委衛生部顧問,并改中文名為馬海德。1944年到1949年,馬海德用聽診器和手術刀為邊區軍民看病4萬余次,占延安全城人口的2/3以上,根據地群眾親切地稱他為馬大夫。1937年2月,經吳亮平和張浩介紹,馬海德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馬海德娶延安魯藝女學員蘇菲為妻,這對跨國夫妻相親相愛直至暮年。新中國成立后,馬海德加入了中國籍,任國家衛生部顧問等職。去世前,他留下遺言要將骨灰撒入延河,以實現其“生在異國,魂歸延安”的愿望。

抗戰爆發后,加拿大著名胸外科醫生、共產黨員亨利·諾爾曼·白求恩率一支援華醫療隊,不遠萬里來到中國。1938年3月底,白求恩和醫療隊護士瓊·尤恩攜帶三卡車藥品及醫療器械抵達延安。中共中央領導人毛澤東會見了援華醫療隊。白求恩告訴毛澤東,他最能發揮作用的方式,是組織戰地醫療隊,去前線搶救重傷員。白求恩說:“如果立刻動手術,這類傷員中的75%,一定可以復原。”毛澤東請白求恩立刻組成八路軍第一支戰地醫療隊,并就土法藏血、國際形勢、中國抗日戰爭進程(持久戰)和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綱領等問題,同白求恩交談了近3個小時。此后,護士尤恩去了晉綏抗日前線,白求恩則和到陜北度假的加拿大青年醫生查理·布朗轉赴晉察冀抗日根據地。1939年11月,白求恩在抗日前線以身殉職。朱德通令全軍舉行哀悼,延安各界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毛澤東寫下了著名的悼念文章《紀念白求恩》,號召解放區軍民和全體共產黨員學習他“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國際主義精神。

1939年2月,由5位醫生組成的印度援華醫療隊,沖破國民黨的阻攔,乘坐救護車并攜帶63箱藥品和器械到達延安。為了表示援華抗戰的決心,他們一致決定在每個人的姓氏后再加一個“華”字,即愛德華、卓克華、柯棣華、巴蘇華和木克華。在延安參觀訪問后,愛德華、柯棣華、巴蘇華被派往八路軍晉東南前線。卓克華和木克華則到八路軍衛生學校從事教學工作。8個月后,柯棣華和巴蘇華去了山西前線。1940年10月,巴蘇華返回延安,志愿留在中國,被任命為延安八路軍醫院五官科主任,并當選為陜甘寧邊區參議員,直到1943年3月才離開延安回國(在此之前,卓克華、木克華和愛德華因服務期滿或因病先后從延安或晉東南返回印度)。留在晉察冀根據地的柯棣華被任命為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院長兼白求恩衛生學校教員,并于1942年7月經江一真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柯棣華因過度勞累,與世長辭,年僅32歲。毛澤東在挽詞中對其作了高度評價:“印度友人柯棣華大夫,遠道來華,援助抗日,在延安、在華北工作近五年之久,醫治傷員,積勞病逝,全軍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華大夫的國際主義精神,是我們永遠不應該忘記的。”值得一提的是,柯棣華與一位來自山西的護士郭慶蘭在共同戰斗生活中產生了真摯的愛情,1941年11月25日,郭慶蘭和柯棣華按中國的習俗在晉察冀根據地舉行了簡樸而又喜慶的婚禮。

1942年5月,蘇聯醫生安德烈·阿洛夫來到延安。作為一位出色的外科醫生,阿洛夫總結了一套火線搶救、止血包扎、固定搬運的野戰醫術,為邊區培養了一批野戰外科人才,并獲得陜甘寧邊區“模范醫務工作者”稱號,延安《解放日報》曾多次報道他的先進事跡。抗戰勝利后,阿洛夫為給延安購置藥品返回蘇聯,1946年1月又回到延安,新中國成立后阿洛夫回國。

由英國醫生任桐年率領的英國公誼救護隊于1946年到達延安,他們贈送的藥品和器械足可為邊區裝備一所急救醫院。國民黨胡宗南部進攻延安時,公誼救護隊還隨解放軍轉戰陜北。此外,德國醫學博士漢斯·米勒,奧地利醫生傅萊、羅生特,朝鮮醫生方禹鏞,美國軍醫梅爾文·卡斯伯格、護士瑪格麗特·斯坦莉等人也曾在延安和陜甘寧邊區工作過。米勒和傅萊不僅參加了八路軍,后來還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后又加入了中國國籍,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盟國官員考察抗戰時期的中國共產黨

埃文斯·卡爾遜上尉,是美國駐華使館海軍參贊、羅斯福總統派駐中國的秘密觀察員。1937年夏他奉命來華之時,羅斯福總統請他將在中國所見所聞連同他本人的見解,可直接寫信報告總統。同年8月,卡爾遜到達上海,考察了淞滬會戰。此后,受埃德加·斯諾的鼓勵,卡爾遜于1937年12月和1938年8月兩次巡游中國北方,在八路軍前線走訪了好幾個月,足跡遍及陜西、內蒙古、山西、河北、山東五省,全面考察了八路軍在華北初創的所有根據地及八路軍抗戰、民眾動員和國共合作等情況。1938年4月底,卡爾遜以美軍觀察員身份來到延安,拜訪了毛澤東、張聞天、蕭勁光等共產黨和八路軍領導人,考察延安軍民的軍事訓練,走訪一些機關、學校和群眾團體,并拍攝許多反映根據地軍民戰斗生活的照片。回國后,卡爾遜向羅斯福總統匯報了在延安和華北根據地的所見所聞,在各種場合宣傳共產黨、八路軍的抗戰業績,呼吁國民黨政府和國際社會給予八路軍以實際的援助。1940年,他在美國出版了《中國的雙星》 《中國陸軍》兩本書,真實記錄了他在中國各戰場考察的情況。他稱華北敵后抗日根據地是“新中國的試管”,在國外引起很大震動。

1944年7月至1945年4月,有史以來訪問延安地區的第一個美國官方代表團——中緬印戰區美軍司令部派駐延安的觀察組(代號為“迪克西使團”),在延安和陜甘寧邊區及華北敵后抗日根據地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察訪問。中緬印戰區美軍司令部給觀察組的任務是:搜集敵偽軍方面情報;考察共產黨政治情況和軍事實力及其戰爭能力的潛在貢獻;提出援助共產黨軍隊以增強其戰斗力價值最有效的辦法;為海空軍作戰提供氣象資料。觀察組組長是時任戰區情報官戴維·包瑞德上校,中緬印戰區美軍司令部政治顧問、美軍駐華使館二等秘書約翰·謝偉思、雷蒙德·盧登、約翰·戴維斯任觀察組政治顧問,他們都是有名的“中國通”。成員中包括步兵、信號兵、航空兵、軍醫等,前后共30余人,隸屬于美國海陸空軍及戰略情報局各系統,多數人有長期在中國生活和工作的經歷。中共中央對美軍觀察組的來訪非常重視,認為這是“我們在國際間統一戰線的開展,是我們外交工作的開始”。毛澤東審閱并修改了1944年8月15日《解放日報》社論,在原稿標題“歡迎美軍觀察組”之后特意加上“戰友們”三個字。社論指出,觀察組的到來“是抗戰以來最令人興奮的一件大事”。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彭德懷、葉劍英、陳毅、賀龍、聶榮臻、羅瑞卿等中共中央和八路軍、新四軍領導人分別多次會見觀察組成員,向他們全面介紹中國共產黨與抗日軍民堅持敵后抗戰、實行人民戰爭的生動事實及各根據地實行民主政治的情形,闡述國共兩黨關系的歷史,表達了積極與美軍合作抗日的愿望。

除在延安和陜甘寧邊區活動外,觀察組成員還分批到華北各抗日根據地進行實地考察。亨利·惠特爾賽中尉1945年春在太行山根據地考察時,與敵遭遇,壯烈犧牲。觀察組根據自己的觀察與思考,以及在敵后遇險又被營救而護送到延安的美軍飛行員所提供的情報,陸續寫成大量的軍事政治報告,上報中緬印戰區美軍司令部和美國國務院,僅在頭兩個月(截至9月27日) 發送和準備發送的報告就有112份。謝偉思一人在1944年7月至10月就撰寫報告51份,1945年2月至4月又完成報告26份。報告中觀察組確信“共產黨得到當地百姓的完全支持”,“中國共產黨人將在中國存在下去,中國的命運不是蔣的,而是他們自己的”。包瑞德上校曾多次建議中緬印戰區美軍司令部立即向中國軍隊提供援助,并說明這是觀察組成員們的“強烈愿望”。謝偉思、戴維斯還建議美國政府全面支持國共兩黨,推動中國政治潮流向達成聯合政府的方向發展。觀察組的上述活動和見解,從某種程度上抑制了國民黨頑固派發動內戰的企圖,對美國政府對華政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世界學聯代表團于1938年6月29日至7月4日訪問延安,受到毛澤東和延安各界熱情接待。代表團團長柯樂曼是英國人,團員有加拿大人雷克南、英國人傅雷德和美國人雅德,他們都是世界學聯的著名領袖。經過考察,他們表示回國后要做好三件事:熱情地做好宣傳;如實地講解見聞;為八路軍募捐,以實際行動支持中國抗戰。

此外,荷蘭駐香港總領事范伍登、荷印(荷屬南洋群島)政府外交部東亞事務司中國事務科科長歐福廷、國聯防疫大隊代表南道爾也在抗戰初期訪問過延安,南道爾還向陜甘寧邊區捐贈了1萬美元醫藥款。英國婦女領袖、統一援華基金會會長克里普斯夫人應周恩來邀請,于1946年10月底訪問延安。她在談訪華觀感時認為:假如不來延安,終將感覺此行是不滿足我的。

外國專家用技術援助邊區建設

班威廉(英文名威廉·班德)是英國物理學家,1930年攜夫人克蘭爾來華,任北平燕京大學教授。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班威廉夫婦冒險穿過日軍封鎖線奔赴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在晉察冀軍區主辦的無線電技術培訓班講授高等物理、數學和理論電磁學等課程,為八路軍培養無線電技術人才。在近兩年的教學中,他們還留心考察、記錄了根據地的建設成就與重大活動。1943年9月,班威廉夫婦抵達延安,受到熱情接待。1944年元旦,毛澤東還特意登門向他們夫婦拜年問好。1944年初,班威廉夫婦離開延安準備取道重慶回國,但受到國民黨特務的監視和阻撓,直到抗戰勝利后才返回英國。1948年,他們夫婦在英國出版《與中共相處兩年》(中文譯名《新西行漫記》)一書,書中不僅記錄了他們兩年中在解放區所目睹的茁壯成長的新生力量和新氣象,同時也揭露了國民黨統治下腐朽敗落的靡靡風氣。

英國學者林邁克(英文名邁克·林賽)1937年12月來華,任燕京大學經濟學、邏輯學和科學方法的講師、教授,是一名無線電愛好者。1944年5月,林邁克應邀來到延安,被聘為八路軍通訊部技術顧問和新華社英文部顧問。他曾為延安新華廣播電臺建造了一部可以發射到美國舊金山和南印度洋的電臺發射機,為改進八路軍通信技術,打通中共與外界聯系作出了重要貢獻。抗戰勝利后,林邁克一家取道重慶回國。他所著的《抗戰的中共》 (中譯本又名《八路軍抗日根據地見聞錄》)一書,對中共部隊高效率的指揮、通信、情報及后勤供應系統等作了記載。

新西蘭的“工合”技術專家路易·艾黎,1939年至1941年曾三次奔赴延安。在延安,他創辦了“延安工合事務所”,為發展陜甘寧邊區軍用和民用工業費盡了心血。毛澤東和葉挺曾寫信給“工合”國際委員會,高度贊揚工業合作社運動對中國抗戰作出的貢獻。英國青年喬治·何克1938年6月訪問延安后深受鼓舞,決定和艾黎一起在甘肅山丹創辦“工合”培黎工藝學校并任校長,為“工合”運動培養專業技術人才。1945年7月,何克不幸感染破傷風去世,為“工合”運動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美國青年李敦白1946年抵達延安,在新華廣播電臺從事電訊技術和英語播音工作。美國畜牧專家陽早、寒春夫婦分別于1946年10月和1949年2月到達延安,先后在延安光華農場、陜北三邊農場工作,為陜甘寧邊區的畜牧業建設作出很大貢獻。

外國革命者和中國共產黨并肩戰斗

共產國際派駐中共的軍事顧問李德(原名奧托·布勞恩),隨中央紅軍爬雪山、過草地,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擔任中央軍事研究委員會委員兼編委會主任,并先后在紅軍大學、抗日軍政大學任教,主講戰役學,直到1939年夏離開延安返回蘇聯。越南革命者洪水(原名武元博)也是隨紅軍長征到達陜北的,先在紅軍大學學習,抗戰爆發后奔赴五臺山抗日根據地,新中國成立后被授予解放軍少將軍銜。

作曲家鄭律成(原名鄭富恩),朝鮮人,從1937年到1942年,一直生活、戰斗在延安。在延安期間,他耳聞目睹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這成為年輕音樂家音樂創作的源泉。他先后為《延水謠》 《延安頌》以及后來被定為解放軍軍歌的《八路軍進行曲》譜曲。值得一提的是,鄭律成是唯一為兩個國家軍歌譜曲的音樂家,《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和《朝鮮人民軍進行曲》都出自他一人之手。

越南共產黨主席胡志明(化名胡光)于1938年底結束在蘇聯的學習,經新疆、西安到達延安,參加八路軍,和中國人民一起并肩戰斗。不久,他受中共中央的委托離開延安,到衡陽、桂林、柳州一帶進行抗日活動。1942年5月,蘇聯外交官彼得·弗拉基米洛夫(中文名孫平)來到延安,公開身份是塔斯社派駐延安的軍事記者,秘密身份是共產國際、蘇共駐中共的聯絡員,弗拉基米洛夫直到1945年9月才回國。在延安期間他出席了中共七大,后來著有《延安日記》一書,作者以日記的形式,記述了在陜甘寧邊區的所見所聞。

日本共產黨人野坂參三(即岡野進,中文名林哲、村田)在共產國際工作9年之后,于1940年3月與荷印共產黨領導人阿里阿罕分別裝扮成華僑及治療臂傷后回國的周恩來的隨員,于當月25日抵達延安,受到毛澤東和中共中央的熱烈歡迎。他對《解放日報》記者發表談話時說:“我來到延安,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和中國人民緊密地握手,為反對中日兩國人民的共同敵人——日本法西斯軍部而戰。”野坂參三在延安從事反戰和反法西斯宣傳工作,并兼任八路軍總政治部對敵工作部顧問等職。他發起組建了在華日本人反戰同盟延安支部,和森健等人創辦延安日本工農學校并擔任校長,從事日本戰俘的思想改造工作,培養了900多名反法西斯戰士。1945年春,野坂參三作為唯一的兄弟黨代表在延安出席了中共七大,并在會上作了《建設民主的日本》的書面發言。直到1946年1月,他才返回日本。

此外,朝鮮革命者武亭、鄭振光、金昌華(中文名陳光華),印尼共產黨人黃慶光(化名王大才)等人也曾在延安工作過,武亭還被選為陜甘寧邊區參議員,金昌華則在1942年5月太行山根據地反“掃蕩”中壯烈犧牲。

1941年10月26日至31日在延安召開的東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會,是東方各民族人民團結一致,共同反對德、意、日法西斯侵略的一次盛會。來自中外18個民族的130多位代表參加了大會,延安黨政軍學各界代表1000多人出席了大會。會議推選斯大林、季米特洛夫、臺爾曼、野坂參三、毛澤東、朱德等組成名譽主席團,朱德、林伯渠、阿里阿罕、巴蘇華、原清志(女)、森健、武亭等組成主席團,推舉荷印職業革命家阿里阿罕為主席團主席。阿里阿罕、武亭分別致大會開幕詞和閉幕詞,朱德作總報告。日本代表森健、原清志,朝鮮代表武亭,荷印代表畢德文(以西班牙國際縱隊隊員身份參會),越南代表黃振光,泰國代表馬納,猶太族代表葉華等人先后發言,一致表示東方各民族要緊密地團結起來,為堅決打死德、意、日這三只吃人的老虎而戰斗不息。日本工農學校的35名學員在會上宣誓參加八路軍。會議決定成立東方各民族反法西斯聯盟,總部設在延安,由朱德、林伯渠、吳玉章、高崗、羅邁(即李維漢)、阿里阿罕、巴蘇華、原清志、森健、烏蘭夫、武亭、馬納等37人組成聯盟執行委員會,并在各地設立分盟。聯盟的成立有利于加強東方各民族人民反法西斯斗爭的領導和援助,從組織上為推動東方各民族人民反法西斯運動走向高潮奠定了基礎,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戰勝困難、堅持抗戰、爭取最后勝利的勇氣和信心。毛澤東在會上稱贊說:“各民族都能團結起來,共同對付日本帝國主義,這是很好的現象。”

綜上,國際友人在延安和各根據地的活動,打破了國民黨對紅色政權的包圍封鎖,向國內外傳播了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和解放區軍民的抗戰業績,成為紅色中國聯系世界的橋梁,他們對中國革命作出的貢獻以及為正義而戰的精神,將永載史冊。

主站蜘蛛池模板: a亚洲天堂|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精品99在线观看| 国产swag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 a毛片基地免费大全|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观看|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波多野结衣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玖玖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69av在线| 国产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国产麻豆va精品视频| 久久婷婷六月| 精品1区2区3区|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99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91在线精品麻豆欧美在线| 国产91高清视频| 最新午夜男女福利片视频|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 国产喷水视频| 在线亚洲天堂| 亚洲天堂.com| 女高中生自慰污污网站|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久久亚洲欧美综合| 精品三级网站| 国产精品19p| 久久无码免费束人妻| 日韩大乳视频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一区| 看国产一级毛片|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2021国产精品自拍|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在线观看视频99| 永久在线播放| 日韩av高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美女被躁出白浆视频播放| 欧美日韩另类国产| 国产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观看|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97视频在线|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成人日韩欧美| 欧美一级高清片久久99| 久草视频中文| 青青青视频蜜桃一区二区| 欧美a级完整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午夜| 欧美h在线观看|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色88|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狠狠色丁香婷婷| 孕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99r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成人精品在线|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亚洲永久色| 欧美成人日韩|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码免费看片| 亚洲性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动漫| 中国精品自拍| 国产av剧情无码精品色午夜| 污视频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