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超萬億確實值得慶祝。但是,“萬億俱樂部”不是終極目標,我們更應該審視GDP的含金量,從而向更有質量的增長方式轉變。
目前值得關注的是一些地方過度追求投資拉動GDP的傾向。因為過多的依靠投資,產能過剩、庫存積壓、投資效益降低、環境問題增多等一系列問題逐漸浮出水面。首先是長效和低效基礎設施的投資,如高速公路、地鐵的修建等,這種投資回收期比較慢。據統計,目前全國很多城市都在上地鐵項目,不得不引起擔憂,地鐵一公里需要五到七億元人民幣的建設資金,修地鐵是拉動GDP最快的,一投入馬上產生拉動效應。但是修好地鐵以后問題隨之而來:現在很多地鐵都需要財政補貼。所以修地鐵盡管當時拉動了GDP,但是長遠來看成本和效益不相匹配。其次是無效GDP,投入的時候拉動GDP了,但建成了以后不能生產,不能發揮效益,不能產生GDP了,這樣也會造成浪費。再次是破壞性的GDP,比如說豆腐渣工程。雖然投資對GDP的推動有巨大作用,但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僅僅依靠大項目、大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有很多水分,而且這種增長方式不是可持續的。
對于云南來說,投資對經濟拉動作用十分明顯。數據顯示,云南省2012年固定投資增長27.3%,高出全國平均水平6.7個百分點,成為三個主要拉力中增長最明顯的一個。云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郭樹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達了對云南過度依賴投資的擔憂:“近幾年云南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拉動,在基礎設施建設相對完善后,投資對GDP增長的拉力會相對減弱,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將成為今年經濟工作重點。”
雖然主要靠投資拉力,但云南加入萬億GDP俱樂部,無疑是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它標志著從財富總量上看,云南縮小了與發展程度高的地區的差距,也為云南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事實上,歷年的“GDP含金量”排名,云南都有不俗的表現,這遠比GDP本身更值得炫耀,根據《中國經濟周刊》計算繪制的中國內地31個省、區、市GDP含金量排名表,2010年云南位列第八,2011年云南位列第七。在GDP的含金量指標中,民生改善是最重要的一部分。2012年,云南城鎮新增就業、城鄉居民收入、社會保障工作以及保障房建設等多組數據均顯示了民生事業取得積極變化。2012年,云南省民生支出占財政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到七成多。
因此要辯證看GDP超萬億。GDP是基礎,有了這個基礎,發展才有更大的空間和無限的可能性;GDP也是底氣,有了這種底氣,政府才有能力改善民生。同樣不能忽視GDP作為衡量經濟狀況的核心指標,存在著過度注重經濟流量的增長,而忽視了發展品質和素質的提升。這必然會帶來一種潛在的發展風險:一旦GDP增長成為經濟發展的單向度甚至唯一的指標,就很容易走進另一個極端,造成經濟的跛腳和社會的畸形。發展永遠只是手段,民眾幸福才是目的,兩者不能本末倒置。
回首全國萬億GDP省份發展歷程,應清醒認識到,云南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全新階段,正處于加快轉型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也是全面推進建成小康社會的黃金期,更是云南加快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關鍵期。同時,云南完全可以利用后發優勢,吸取其他“萬億俱樂部”成員的經驗和教訓,破除對GDP的崇拜,破除一切為了增長,增長就是一切的思想,更加明確發展路徑,從而順利完成從單純追求發展速度到注重發展質量的轉型,讓GDP與民生福祉和人民幸福真正意義上緊密地結合起來。
鏈接
2012年云南發展亮點多
1、橋頭堡建設取得新突破。簽署84份戰略合作協議,45個國家部委參加的國務院橋頭堡建設第一次部際聯席會議順利召開,橋頭堡建設總體規劃成功獲批,中國—南亞博覽會落戶昆明。
2、“央企入滇”、“民企入滇”成效顯著。開展系列重大招商引資活動,“央企入滇”、“民企入滇”協議資金雙雙超萬億。引進省外到位資金256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3%和26.4%。
3、邊遠地區享受到現代文明。全省實現戶戶通電、村村通廣播電視和電話,現代文明進入最邊遠的山區。
4、實體經濟發展加快。連續打響園區經濟、縣域經濟、民營經濟“三大戰役”,工業發展“3個10千億工程”全面推進,民營經濟比重提高到44%。
5、城鄉統籌發展提速。加大保護壩區農田、建設山地城鎮推進力度,新增建設用地260.9萬畝。統籌推進農民轉戶進城,實現286萬農村人口轉戶進城,遠遠超過120萬的預期目標,城鎮化率一年提高2.5個百分點。
6、就業規模持續擴大。通過“貸免扶補”等措施,城鎮新增就業29.3萬人。“零就業家庭”至少1人實現就業。全省小額擔保貸款共扶持創業13.67萬人,帶動(吸納)就業36.6萬多人,創業帶動就業創歷史新高。
7、保障性住房建設全面推進。新開工建設31.8萬套城鎮保障性住房、實施了53.3萬戶農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
8、民族貧困地區發展速度加快。民族自治地區生產總值預計達到3900億元,增長13.7%,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預計150萬群眾脫貧。
未來5年云南發展10大藍圖
1、2017年全省經濟總量跨上2萬億元臺階。同時,力爭人均GDP翻一番。
2、力爭培育10個以上收入超過千億元的龍頭企業,打造10個產值超千億的產業園區,培育一批銷售收入超3000億、2000億、1000億的產業梯隊,有色、生物、旅游、建筑產業銷售收入超過3000億元,煙草、電力、文化產業銷售收入超過2000億元,鋼鐵、石化、磷化工、煤化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及新材料、建材家居、現代物流產業銷售收入超過1000億元,金融產業增加值超過1000億元。
3、全省公路總里程達到26萬公里,高等級公路2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6000公里,實現高速公路與鄰近省份對接、省內所有州市府所在地貫通,經濟強縣、人口大縣基本實現通高速公路,縣縣通高等級公路,農村路網通達率和通暢率進一步提高。鐵路運營里程達到4200公里,昆明至曲靖、玉溪、楚雄實現1小時內到達。民航通航和在建機場達到16個。水運通航里程達到4100公里。
4、新增蓄水庫容25億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30億立方米,城鄉供水保障和抗旱減災能力進一步提高。電力裝機超過1億千瓦,天然氣進入百姓家庭,生產生活能源供應充足。
5、城鄉差距明顯縮小,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轉變為城鎮居民,城鎮化率達到48%。
6、城鄉居民收入實現倍增,貧困人口減少500萬人以上,就業更加充分,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終身教育體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形成,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保障,社會安全感大大增強,全省各族人民日子越過越好、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7、把滇中產業新區建設成為橋頭堡建設的龍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戰場,把中國—南亞博覽會打造成為對外開放的新平臺,把瑞麗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成為開放合作新的增長極和沿邊開放示范區,把云南發展成為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新基地,努力形成滇中腹地與沿邊地區發展互動、我省與其他省區發展優勢互補、與周邊國家發展互利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初步建設成為我國沿邊開放新高地。
8、經濟體制改革全面深化,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邁出實質性步伐,初步構建起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在更大程度、更廣范圍得到發揮。
9、人才總量大幅增加,到2017年,全省高新技術工業占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0%,培育一批產值過億元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綜合科技進步水平力爭達到全國中等水平。
10、主體功能區布局基本形成,森林覆蓋率進一步提高、達到55%以上,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領先,節能減排目標全面完成,城鄉環境大為改善,資源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初步建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總把關:蘇麗霞
欄目主持:黎 風
執行編輯:杜 杉
圖片:王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