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 文
太行精神
■奕 文
巍巍太行,雄踞華北,虎視中原,戰略地位十分重要。67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太行兒女同仇敵愾、浴血奮戰,筑起了抗日的銅墻鐵壁,譜寫了中華民族抗擊外來侵略的光輝篇章,鑄就了偉大的太行精神。
太行精神是國家和民族面臨危亡的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人領導太行兒女展現的勇敢頑強、不畏艱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展現的百折不撓、艱苦奮斗的精神,是為人民利益展現的勇于犧牲、樂于奉獻的精神,是數千年來中華民族精神的積淀和延續。
太行區包括山西省東南部、河北省西部和河南省黃河以北的西南部。太行山海拔1500米以上,其山縱貫南北,峭壁如林,居高臨下,易守難攻,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是開展游擊戰爭的天然戰場??谷諔馉幈l后,八路軍一二九師進入太行山,在中共中央北方局的直接領導下,大刀闊斧地開展創建根據地工作。一二九師與太行區地方黨組織聯手發動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迅速開創了抗日游擊戰爭的新局面。太行山的游擊隊如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了,太行山的800萬勞苦大眾和廣大人民動員起來了,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廣大青年學生爭先恐后地參加抗日武裝,每個城鎮和鄉村都涌現了“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的動人事跡?!按宕逑褴姞I,人人都是兵,抗日根據地,一片練武聲”,抗日的烽火在太行山熊熊燃燒。在一個封閉落后、山高崖險的山區堅持抗戰八年;在一個沒有任何物資接濟和給養的環境中發展、成長、壯大;一個沒有現代武器裝備,有的只是“小米加步槍”的軍隊,要對付擁有現代飛機大炮,數倍于自己的瘋狂的侵略者,并且最后還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根據地軍民遭遇了多少艱難困苦,經歷了多少浴血奮戰!在嚴峻的天災人禍面前,根據地軍民沒有糧食自己種,沒有衣物自己織,沒有水源自己挖,沒有蔬菜自己種。從八路軍的總司令、部隊首長、地方干部到普通士兵和老百姓,軍民和衷共濟、共度難關,正是這種軍民一家、艱苦奮斗的精神,使共產黨贏得了群眾,贏得了戰爭。
抗日戰爭是一場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全民戰爭,為了全中國人民的利益,中國共產黨人顧全大局、團結民眾、英勇斗爭、無私奉獻,從1937年10月到1944年10月,以根據地一二九師主力部隊對日偽軍作戰共19777次,斃傷日偽軍120241人;太行區的民兵自衛隊在抗戰期間共作戰33716次,斃傷日偽軍11409人。八路軍和地方武裝在抗戰中獻出了不知多少寶貴的生命!進入解放戰爭時期,太行區人民在黨中央“解放全中國”的號召下,積極動員起來,踴躍參戰,又有144267人加入到人民子弟兵的行列中。太行根據地近8000名干部陸續調往全國各地,為全中國的解放做出了特有的貢獻。
在八年抗日戰爭中,多少共產黨人和人民子弟兵英勇殺敵,前赴后繼,直到獻出寶貴的生命;又有多少太行兒女武裝起來,走向戰場,直至流完最后一滴血。
太行革命根據地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塊豐碑。太行精神是數千年來中華民族精神的積淀和延續,是我們永遠的旗幟。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依靠這種精神,在趕走了日本侵略者后,又勝利地打完了解放戰爭;也正是依靠這種精神,黨和人民努力開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使貧窮落后的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責編:張靈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