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耀世
縣處級干部職務犯罪調查報告
文◎王耀世*
*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回族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450000]
縣處級領導干部職務犯罪案件造成的政治影響壞,社會危害大,嚴重損害領導干部形象。查辦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職務犯罪,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檢察機關的打擊重點。2003年至今,鄭州市管城區人民檢察院共辦理縣處級干部職務犯罪案件13件20人,查辦了一批省工商系統、省教育系統職務犯罪大案要案,涉案人員中正處級干部10人,占總數的50%,副處級干部10人,占總數的50%。
從辦理案件統計結果看,涉案人員中行政事業機關人員9人,占總數的45%,國有公司企業工作人員11人,占總數的55%。
據統計,20名涉案人員中專文化程度1人,大專文化程度6人,本科文化程度12人,研究生文化程度1人。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共13人,占涉案人員總數的65%。
涉案人員黨員比例高,20名涉案人員中有19人是中共黨員,占總數的95%。
20起案件中,涉及受賄罪9件,占總數的45%;涉及貪污罪10件,占總數的50%;涉及挪用公款1件,占總數的5%。
1.受賄案件涉案金額多在10萬元以下,但涉案金額也有30萬元以上案件。如辦理的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兩名干部孟某、馬某受賄案,身為教研室發行部主任的孟某,利用負責初中《語文閱讀》系列教學輔助用書編排工作的職務便利,先后收受某公司30萬元現金;教研室另一主任馬某同樣利用負責教學輔助用書編排工作的職務便利,收受另一公司30萬元現金及1萬美金,兩人賄賂金額均高達30萬元以上。
2.挪用型犯罪涉案金額較高。如辦理的正處級干部原河南省谷物儲貿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陳某挪用公款案,陳某挪用公款數額為20萬元。
3.貪污案件涉案金額相對受賄、挪用公款類案件較高,有的高達百萬元以上。如辦理的河南省石油化工供銷總公司總經理張某貪污案,侵吞國有資產高達107萬元。
1.多數涉案人員不止一次作案,而是呈現連續性特征,時間橫跨幅度較大,多體現于在任期間連續多次作案。如2004年辦理的原河南省工商局機關服務中心副主任梁某受賄案和辦公室副主任王某受賄案,前者利用其負責機關食堂改造、房產出租創收等方面職務之便,從2000年至2003年間分3次收受某裝飾有限公司商業賄賂近4萬元,后者則是利用其負責機關后勤工程及購置會議室桌椅辦公家具等職務之便,從2002年至2003年間分三次收受商業賄賂4萬元。
2.涉案人員犯罪形式多樣化,不單觸犯一種罪名,出現“貪污”與“挪用”并舉、“貪污”與“受賄”共存的形式。如2008年辦理的鄭州交通運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鄭州交通運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實業開發總公司總經理王某,四次虛構燃油促銷費支出后套取現金13萬元占為己有,并在與河南時代英雄文化藝術廣告有限公司簽訂廣告業務合同中利用職權受賄2萬元,觸犯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兩項罪名。
3.犯罪手段不固定,呈現多樣化,其中受賄案件犯罪手段比較單一,大多表現為收受商業賄賂,而貪污案件犯罪手段表現不盡相同。如2004年辦理的原河南省安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長張某貪污案,張某在任河南《時代工商》雜志社主編期間,利用職務之便指使會計將其他公司交來的,存入河南省工商管理學會集資房款帳戶上的購雜志款分兩次提現90000元和84980元,存入雜志社以“河南工商管理學會”名義在中國建行的帳戶上,事后用一張虛假支付印刷費的發票將此款在賬上報銷沖抵,后張某伙同他人以發勞務費的名義將該款提現私分。而張某在擔任中國工商報河南記者站常務副站長期間,又與會計同謀,將公款購買電力債券,后采取收入不入賬的方式將該款私分。此外,同年辦理的原河南省石油化工供銷總公司總經理張某貪污案,張某分兩次擅自變賣公有房產后,將所得公款轉至女兒、女婿所有實為其個人所有的公司的賬戶,直接侵吞公款107萬元。
處長作為相對較低級別官員,并不具有決策權,他們只是決策后的具體執行者,簽字決策權在司局長甚至更高級別的官員手里,但作為上情下達的中間層,處長拿出的意見往往最有分量。于是,權力在處長這個政策的執行者這里,發生了變異,成為一部分處級干部以權謀私、貪污腐敗、權力尋租的絕佳手段。交通、財政、規劃等要害部門的“權力”很大,但實際上卻分解在幾個關鍵處室中,具體權力又落到了幾個人手里,一個處長的一句話就可能涉及成千上萬的資金和項目。一般情況下,如果沒有大的問題,他們的意見就會被采納,權力就名正言順地搭上了“利益的快車”,尤其以發生在工程承包、招投標等工程建設領域和國有資產管理兩個重點領域居多。
如辦理的杜某受賄案,杜在任河南省工商局基建辦主任期間,先后接受中建二局二公司鄭州分公司、鄭州亞倫電氣公司、中建二局二公司建筑安裝分公司項目部負責人賄賂款共計6萬元,均是對方為了感謝杜在招標工作中的支持,感謝杜將其單位管網工程交給項目部施工,上述錢款杜存入銀行后自用。又如周某受賄案,周某在任中原國家糧食儲備庫主任期間,利用負責中原糧庫新鄭庫區基建工程的職務便利,先后幫助主倉房工程承包商河南第五建筑公司項目經理張某、道路和排水工程承包商鄭州弘業建筑公司項目經理王某、辦公區工程承包商鄭州弘業建筑公司項目經理李某三人承接工程,收受三人賄賂款共計62萬元,后周建民被依法判處7年有期徒刑。
從處理結果上看,被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包括三年有期徒刑緩期執行)的12人,占總數的60%;被免予刑事處分2人,占總數的10%;被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的1人,占總數的5%;有5人案件正在辦理中,法院尚未作出判決。
信念動搖,私欲無限膨脹是造成縣處級干部走上職務犯罪道路的主觀方面原因。一些重要崗位上的領導人員平時不注重學習,對法律知識知之甚少,法律意識淡薄,不能用法律及制度來規范自己的行為。一些手中掌握一定權力的領導干部,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放松了對自己世界觀、人生觀的改造,不能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念,經不住誘惑,市場經濟等價交換、有償服務等觀念深入影響他們的思想,甚至擴大到權力領域異化為權錢交易,以權換錢、貪污受賄,直至身處高墻之內,才悔恨交加。如2004年辦理的原河南省安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長張某在其悔恨書中寫道:“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是黨幾十年的教育培養使自己成為一個縣級干部,由于放松了對世界觀的改造,放棄了原則,犯了嚴重的錯誤,觸犯了法律。沒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失去了人生坐標,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p>
一些單位的“一把手”或者是部門領導干部,較多權力集于一身,而同時又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和制約措施,為權力濫用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間。這種監督乏力一是體現在上級單位對下屬單位縱向管理、約束不到位,二是體現在本單位對“權力濫用者”的橫向監督不力。如2006年辦理的原河南省谷物儲貿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陳某挪用公款案,陳某為繳納個人購房款,擅自決定讓公司財務經理從該公司賬外小金庫中取出20萬元為其繳納房款,暴露出河南金地糧食集團有限公司對其下屬單位河南省谷物儲貿有限公司的管理監督不到位,也充分暴露出谷物儲貿有限公司領導班子對本單位“一把手”監督乏力的突出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涉案單位往往存在違反財務制度的有關規定,存在私設小金庫和帳外帳現象,而小金庫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和開支隨意性,脫離監管和控制,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一些單位長期處于財務管理混亂狀態,隱瞞收入,私設小金庫,且對小金庫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極為混亂,假票白條充斥其中,還有一些單位小金庫資金來源不清,違反《會計法》有關規定,對套取收入和支出的原始憑證予以銷毀,這些都給單位負責人及有關人員以權謀私提供了便利條件。如2005年辦理的一系列河南省教育廳有關人員職務犯罪案件,暴露了教育廳基礎教研室不按有關規定,利用職權長期按比例截留本應發給作者的稿酬,以此為來源設立帳外帳,金額高達三千余萬元。帳外帳資金使用由主任一人說了算,濫發濫支,無人監管,支出名目繁多,大到汽車,小到乒乓球拍,吃喝洗浴,送禮招待,更有甚者連在國外購物的小票都能入賬報銷。而基礎教育處設立的“小金庫”更為隱蔽,為逃避檢查和追究,干脆不設帳目,將以宣傳費、回扣等名義收受的帳外資金分別由承辦人分散保管,由處長決定使用,每支出一筆款,就將支出憑據銷毀。此外,一些財務人員失職造成監督不力,甚至存在財務人員伙同“權力”人員共同侵吞私分公款的惡劣現象,作為財務制度維護者的財務人員成了“小金庫”的管理者,違反財務管理規定將大量資金以個人名義以定活兩便形式存入銀行,且只有一人管理,更談不上監督與制約,財務監督職能完全被弱化和異化。
不少貪官認為,行賄和受賄都是一對一的事,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誰也不會送了錢又去檢舉告發,再者受賄的人比比皆是,不一定就能查到自己頭上,反腐敗就是抓倒霉的,自己不會倒霉到撞上槍口的程度。這種僥幸的心理使貪官在貪污受賄時臉不紅、心不跳,從而走向犯罪的深淵。據統計,超過90%的貪官在懺悔錄中描述自己首次作案后的感受,內心恐懼、思想斗爭激烈,過了一段時間之后風平浪靜,膽子越來越大,心理防線逐漸被攻破。如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正處級調研員田某,田某在被檢察機關查處后這樣描述自己的心理:“我一直害怕這個錢出事,就一直沒用,因為我還有僥幸心理,想著這錢要是真沒人查,就可以歸我了,所以一直沒交出來。我很后悔,當初因為自己一時的私心,拿了不該拿的錢。我對自己行為很痛心,恨自己在大是大非面前迷失方向,昏了頭腦,在私心和貪欲膨脹的情況下導致了今天的結果。”
運用各種形式開展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宣傳教育活動,堅持不懈抓好學習教育,制定教育學習計劃,通過扎實、有效、持久的學習教育,逐步提高廣大干部的思想政治覺悟,增強其依法行政的自覺性和能力,增強工作責任感、使命感。同時通過法制講座、現身說法、觀看反腐教育片等形式,結合案件等生動的反面教材,進行警示教育活動,增強廣大干部法制觀念和廉潔自律意識,增強防腐“免疫力”。
一是堅持黨管干部,在重大財務問題上,領導班子要堅持民主集中制,防止個人權力膨脹,導致權力濫用,獨斷專行;二是建立廉潔自律責任制、熱點崗位輪換制、公務公開辦理機制、離任審計制度等,用制度引導和規范行為,徹底消除誘發職務犯罪的制度根源,防止以權謀私;三是在單位內設立專門機構,強化內部監督。如在行政機關中,設立專門監督機構,定期對本單位的財務及有關工作進行抽查,此外還可設立群眾意見箱,對群眾反映的問題進行調查落實,并定期將調查情況和結果予以公開,強化單位內部監督力量。而在企業內部,可通過強化職工代表大會的監督和制約機能,加強對領導干部有關決策、決定的監督。
一是完善內部財務管理,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財務工作查擺及總結整改,建立財務工作人員嚴格責任制,督促并要求財務人員嚴格按照《會計法》、《會計作帳準則》和《會計基礎規范》的要求處理帳務,妥善管理有關原始憑證,堅決制止隨意銷毀或不記會計憑證現象的發生,有效遏制帳目不清、管理混亂等現象;二是全面推行會計委派制度,建立購銷和財務結算之間的制約制度,強化對領導干部及負責人對單位財產處置的制約;三是在國企范圍內,設立國家和企業聯合審計制度,嚴格財經紀律,規范財務管理,堅決杜絕小金庫。
要加大宣傳力度,不斷擴大和加強社會監督的力量,重視群眾舉報,拓寬案件來源渠道。要善于利用各種監督力量,整合各種社會資源和司法資源,形成職務犯罪預防和打擊網絡。杜絕職務犯罪現象的發生。要加大對違法違紀行為的查處力度,一經發現,決不姑息,堅決查處,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要堅決依法懲處。通過嚴厲懲治,將職務犯罪苗頭遏制在萌芽狀態,以達到震懾和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