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雯雯 桑 林 鮑陶然 董 科
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鉑金消費國、玉石和翡翠消費市場以及世界第二大黃金市場,同時也是亞洲最大的鉆石市場,又是名副其實的珍珠大國。中國已取代歐美,成為全球最主要的奢侈品消費市場。然而,面對如此龐大的消費市場,中國珠寶首飾企業良莠不齊,絕大多數品牌在產品品質、工藝水平、款式設計、功能內涵等方面相當接近,品牌特色差異化小①王宣喻、趙瑜玲:《我國珠寶首飾業的競爭態勢研究》,載《上海經濟研究》2003年第7期,第37~44頁。。尤其在造型設計方面以模仿或抄襲國外知名珠寶品牌的樣式為主,其中既包含以圖片形式的設計稿的抄襲,也存在對首飾成品的外觀造型抄襲。這種現象久而久之,不僅弱化了我國珠寶首飾行業在世界舞臺上的競爭力,削弱了品牌附加值,更是淡化了行業的知識產權意識、原創意識,最終造成“天下珠寶一般抄”的混亂局面,對于行業的原創動力、良性競爭、良性發展危害嚴重。
但是,重整行業風氣,推動原創動力,維護良性競爭困難重重。實踐中,一部分企業具有維權意識,主動通過申請專利進行保護,但是大部分珠寶外觀的實用性設計通過專利法保護存在現實性困難。這是因為珠寶設計處在一個快時尚的行業范疇,流行周期非常短,一個珠寶外觀設計專利剛開始申請,市場上幾天內就出現了各類仿造或抄襲的產品,在等待授權的過程中,產品外觀難以獲得維權和保護。而專利授權后該款珠寶已經落伍,也無人再抄襲。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本文以珠寶首飾設計為切入點,分析中國知識產權目前對不同分類的珠寶首飾的保護現狀,并通過比較發達國家對設計抄襲這一現象的知識產權維權方式,提出符合中國的珠寶首飾行業發展趨勢的相關知識產權的優化設想。同時也探討了中國珠寶首飾企業可以借鑒發達國家在面臨此問題時已經行之有效的維權方案,通過法制等手段最大化地保護原創產品的知識產權。進而促進中國珠寶首飾的原創設計,為中國創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
珠寶首飾設計可分為珠寶商業設計和首飾創意設計兩個方向。前者屬于工業產品,可反復批量生產,此類作品是目前珠寶首飾知識產權保護的難點,也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內容,其中包含了作為珠寶設計稿的著作權保護和珠寶產品的專利權保護;后者多為表達某種概念,通過獨特材質和純手工制作的藝術作品,往往單獨或成系列存在,但不可復制和大批量生產,因此這類作品相對來說難以被抄襲。
珠寶設計的知識產權保護是指用知識產權制度來保護珠寶設計的款式、圖案、色彩等方面,讓設計者或所有者對它具有獨占排他性的權利。②汪曉玥:《珠寶設計的知識產權保護研究》,載《法制與社會》2008年第6期,第68頁。一般來說,珠寶設計作品符合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的定義:即珠寶設計是一種具有一定形狀或構造、具有應用新技術特征并可以以工業方法再現、有一定創新性的產品。③黃軍輝、丘志力:《珠寶首飾設計的法律保護問題探討》,載《寶石和寶石學》2001年第3期,第40~44頁。此外,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出版的《伯爾尼公約指南》規定,公約中實用藝術品適用于小裝飾品和玩具、珠寶飾物、金銀器具、家具、墻紙、裝飾物、服裝等制作者的藝術貢獻。可見,珠寶設計作品可以在不同情況下受到專利法和著作權法上的保護,設計師或依申請成為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的權利人,或因創作行為而自動成為版權的權利人。
一般而言,珠寶設計相較其他工業生產領域的科技含量較低,基本上很難達到發明專利的“創造性”要求。通常來說,只有具有以下特點的產品或方法才能判斷為具有發明專利意義上的“創造性”:(1)發明解決了希望解決但始終沒有解決的技術難題;(2)發明克服了技術偏見;(3)發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技術效果;(4)發明在商業上獲得成功。顯然,珠寶設計領域是很難實現這種“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即非顯而易見性。然而,這并不代表珠寶設計不可能被授予實用新型專利。那是因為實用新型的“創造性”要求遠遠低于發明專利,僅要求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即可授予專利權。司法實踐中,某項產品包含具有“新穎性”和“實用性”的技術方案,就可授予實用新型專利。需要強調的是,實用新型一定是一種包含新的技術方案的產品,而非方法。珠寶設計作為一種工業產品,如果包含某種全新的技術方案,就可以被授予實用新型專利。例如,誕生于上世紀初的世界頂級珠寶品牌梵克雅寶(Van Cleef &Arpels)于1933年發明了“隱秘式鑲嵌法”,先在法國取得了獨家實用新型專利④該實用新型專利的客體是含有“隱秘式鑲嵌法”的珠寶首飾,而非“隱秘式鑲嵌法”本身。實用新型專利與發明專利除了“創造性”程度不同以外,另一個重要區別是,發明專利的客體既可以是方法,也可以是產品,而實用新型的客體只能是產品。,然后又在1934年至1936年陸續在美國及世界其他國家取得專利權⑤Marc Petit.Van Cleef &Arpel[M].PARIS:CERCLE D’ART,2006:96.。此法先由玫瑰金絲線制成方格鑲座,經過切割后的珠寶拋光后精細地嵌入每個底座中,創造光影的微妙效果,底座另設有特殊的凹槽,使得寶石滑入晶格內能夠固定⑥Katherine Kryszynski. A JADEITE AND DIAMOND NECKLACE[J].NEW YORK:CHRISTIE’S, 2006-10-11:62.。“隱秘式鑲嵌法”的最大優點是保存了寶石的自然光澤,避免因為嵌入金屬鑲座而造成的分隔現象,有損于寶石切面的純凈之美,通過該技術,寶石的使用更為靈活,在三維空間里營造各式造型,并可自如搭配不同色彩的寶石。目前,全世界熟練掌握這種技術的工匠不超過6人,并全部就職于梵克雅寶公司⑦王丹嬌:《高級服飾珠寶皮具》,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156頁。。此類富含高科技的珠寶首飾,相對難以被抄襲,同時在實用新型專利的授權后,得到了很好的知識產權保護。
可見,珠寶設計在某些條件下,可以被授予實用新型專利。但是這并非珠寶設計的常態化保護,絕大多數珠寶設計(珠寶商業設計)都只能通過外觀設計專利進行保護。這是因為包含“全新技術方案”的珠寶商業設計是非常少的,珠寶商業設計往往追求的是產品實用性和藝術性上的完美結合,旨在通過設計行為產生美感以增強珠寶首飾市場上的競爭力,在此基礎上很難包含具有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而法律之所以設立外觀設計制度,目的就在于鼓勵“通過產品的外觀設計引起的美感從而激發購買者的購買欲望”⑧李揚:《知識產權法的基本原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618頁。的設計創作行為。可見,珠寶商業設計所追求的目標,顯然與外觀設計制度的趣旨高度一致。因此,只要是具有新穎性、實用性,且有創造性的珠寶商業設計就應該被授予外觀設計專利權。需要說明的是,在進行“三性”審查時,要從一般需要者的角度進行判斷,而不是從專業設計人員或專家等的角度進行判斷。此外,還應當在審查時注意排除以下情況:簡單置換和拼湊、簡單改變珠寶設計構成要素的位置關系、簡單增減公知珠寶商業設計的數量或者大小、以自然物或公知的著作物和建筑物的全部或一部分形狀和圖案等作為珠寶商業設計,且以極為普通的手法表現產品的珠寶商業設計,以及商業上慣用的轉用珠寶商業設計。
著作權法保護的是具有獨創性的智力成果。而珠寶設計作為一種設計師創造性活動的產品,在具有獨創性的前提下,理應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然而,著作權法保護的是思想的表達形式而不是思想本身,因此只有當設計師的創意凝結在具體的珠寶首飾或設計圖⑨珠寶首飾的設計圖可以通過版權法保護,但是設計圖的版權法保護不能理解為對設計圖中的創意或思想的保護,而是保護設計圖對思想或創意的表達形式。比如相同創意首飾的不同表現形式的設計圖具有不同的著作權,可以分別受到版權法上的獨立保護。上時,該珠寶設計方能獲得法律上的保護,設計師才能享有法律上的排他性權利,而僅僅停留在概念層面的創意是不被法律所保護的。因此,某項珠寶設計只要是設計師獨立創作完成,且具有一定的創作高度就可以被認為是版權法保護下的智力成果(無論是珠寶商業設計還是首飾創意設計,只要形成產品或設計圖,并具有獨創性,都應受到法律保護)。
《伯爾尼公約指南》規定珠寶首飾屬于實用藝術品。實用藝術品是指具有實用性、藝術性并符合作品構成要件的智力創作成果。實用藝術品按照實用部分和藝術部分是否可以分離的標準,可以分為以下三類:(1)實用性與藝術性可以分離的,如繪畫作品復制到T恤衫上;(2)實用性與藝術性相對可以分離的實用藝術品(物理上不能分離,但是觀念上可以),如鼻煙壺上的紅樓十二釵,這種實用藝術品的實質是以實用品為媒介,直接在其上面創作的藝術作品;(3)實用性與藝術性絕對不可分離的實用藝術作品。該種實用藝術品考察的是實用部分的形狀設計或該形狀設計和顏色組合是否屬于藝術品。顯然,珠寶設計屬于第三類,因為珠寶設計追求的目的就是通過設計產生的美感激發市場消費,其藝術性與實用性是相互融合的。舉例而言,我們很難界定出“工藝設計鉆石”的實用性與藝術性區分⑩以鉆石戒指為例,未經設計的指環部分應當屬于實用部分,但是由于其不具有獨創性,所以根本不受版權法保護,而鉆石的外形設計既是實用部分又是藝術部分,單就鉆石本身而言,其實用性和藝術性很難區分。。
對于作為第三類實用藝術品的珠寶設計,總體原則應該是,采取專利法和著作權法的雙重保護,但通過著作權法保護時,應當嚴格判斷。
具體而言,珠寶設計只要符合授予外觀設計的條件,就應該授予其申請者外觀設計專利權,通過專利法進行保護。珠寶的外觀設計專利權保護期過后,雖然擁有者不再享有專利權,但由于外觀設計專利權與著作權并不是兩種非此即彼、互不相容的權利,因此只要珠寶設計符合作品的構成要件,其擁有者仍應享有著作權。這種思路也得到了我國法院的認同。
但是,為了防止權利人濫用著作權保護制度,阻礙競爭和產業的發展(在某類產品上,著作權的長久存在很可能形成壟斷局面),防止對個人生活自由的過度妨礙(如生活、生產必需品上長久存在著作人身權和財產權,必將對個人生活自由造成巨大障礙),防止專利法功能的萎縮(既然任何產品都可以通過著作權法保護,還有什么必要費時費力申請外觀設計呢),對于已經獲得外觀設計專利保護的珠寶設計再通過著作權法進行保護時,由于同時保護了思想和思想的表達,因此應當對其“藝術性”進行嚴格解釋。與外觀設計的判斷主體不同,只有在專門從事珠寶設計創作的一般專業人士看來,某個外觀設計具備審美價值時,才能認為其屬于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才能享受著作權法的保護。這樣,就不能將一般需要者作為珠寶設計的“藝術性”的判斷主體。
此外,還要注意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專利法保護與著作權法保護的差別。專利法保護的是設計思想,因此在進行侵權判斷時,不管行為人是否接觸過權利人的珠寶設計,是否獨立設計出了珠寶首飾,只要使用的珠寶首飾相同,外觀設計本身相同或近似,就構成侵權。而著作權法保護的是思想的表達,因此在進行侵權判定時,原告必須證明行為人事實上接觸過其珠寶設計或圖紙,并且以此為依據,創作了相同或近似的珠寶設計,如果原告無法證明,則屬于巧合,被告行為不侵害珠寶設計的著作權。
第二個問題是,即使通過著作權法保護珠寶設計,在一定條件下,也應當對珠寶設計的著作權的行使進行必要的限制。對于專利權人的被許可人而言,專利權過了保護期后,繼續生產、銷售該珠寶設計乃屬行為預期范圍內的事情,如果允許原專利權人以著作權為由禁止其生產、銷售,必將超出被許可人的行為預期,給被許可人造成不可預測的損害。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應當授予被許可人在原許可的范圍內繼續生產、銷售的一般法定免費實施權。但為了防止給著作權人造成不可預測的侵害,除非發生繼承、合并等一般承繼事由,該種免費的實施權不得進行其他形式的轉移。
由于珠寶首飾可分為用于工業生產的商品型首飾和純手工制作難以復制的概念型藝術品,在我國的知識產權法條中往往視珠寶作品為“工業產品”來保護,忽視了珠寶的藝術特性,而國外與之相關的公約協定,對改善我國珠寶行業的知識產權立法等方面提供了可參考的依據。
與珠寶設計相關的知識產權國際法框架主要由《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以及《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保護的海牙協定》構成。《伯爾尼公約》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版權公約,其明確提出保護“實用美術作品”和“工業設計”,其成員國對實用藝術作品以及外觀設計可采取專利權保護或版權保護,但《伯爾尼公約》并沒有禁止成員國同時提供兩種保護。另外,對實用藝術作品給予互惠保護,如實用藝術作品的起源國僅僅將其作為平面與立體設計保護,其他同盟成員國也只給予同樣保護,在該國并不給予專利權保護時,該實用藝術作品則享受該國版權法的保護,最低期限為25年(11)。該公約的突出優勢是同時保護了設計稿的版權和珠寶作品的專利權。《巴黎公約》保護的對象是專利、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商標、服務標記、廠商名稱、貨源標記、原產地名稱以及制止不正當競爭。公約強調國民待遇原則。《巴黎公約》規定參加國組成保護工業產權聯盟,簡稱巴黎聯盟。其最終成為各成員國制定有關工業產權時必須共同信守的原則。《TRIPS 協定》的重點是“貿易品”,即不保護非貿易用途的客體。《TRIPS 協定》與《巴黎公約》一樣,要求各成員國必須保護外觀設計,但該協議將外觀設計作為單獨的一項知識產權與版權、專利、商標并列,顯示出制定專門法的傾向。《工業品外觀設計國際保護海牙協定》是專門保護工業品外觀設計的國際條約。成員國只需向伯爾尼工業產權國際局提交國際保存,便可在所有其他締約國獲得對其工業品外觀設計的保護。設計的發明人要獲得保護其申請不需要審批,在政府有關部門注冊備案即可生效。
國際知名珠寶首飾品牌均來自發達國家,而在相關立法以及企業運用法律保護珠寶首飾設計等方面,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經過長期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體系。
在立法模式上,美國對外觀設計的保護形成了專利法為主,商標法、版權法為輔的三法并立的保護模式,并有重疊。美國的版權法保護實用成分與藝術成分可以分離的“實用藝術品”。實用成分與藝術成分不能分離的實用藝術作品,如果滿足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條件,可獲得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否則,專利法不保護,同時,版權法也不提供保護。在這一點上與中國的立法情況相似。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對外觀設計進行法律保護的國家,立法起源于1710年。英國現行知識產權法不為外觀設計提供版權保護,試圖減少雙重保護的色彩(12)。藝術作品如果用于工業生產,其版權保護期就降為25年,而不是作者終身加70年。法國則立法規定:無論實用成分與藝術成分可以分離或不可分離的實用藝術作品,都與一般美術作品一樣,受著作權法保護。
日本通過專門的外觀設計法(意匠法)來保護設計作品。其法律對外觀設計的審查標準極其嚴格,判斷一項外觀設計的標準是“美感”和“工業實用性”,但在審查標準中提高了新穎性、獨特性、創造性的判斷標準。其立法的獨特之處是提出了部分外觀設計的概念,強化了“秘密外觀設計”、“成套設計”,改進了“類似外觀設計”的審查,此法在國際實踐中較為先進。實用藝術品則由版權法保護。
通過以上法條可以看出,發達國家在珠寶設計這一特殊領域給予了分類和專門的保護。因此呼吁國內相關立法部門能夠對珠寶行業給予一定的重視,并因其特性而分類立法。或是面對企業的珠寶外觀設計或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時,減短審批時間和經費,延長保護期限。
然而法條的修訂并非一朝一夕,而對于珠寶企業來說,當目前設計作品被抄襲后在市場的各個角落而不得不面對侵權糾紛時,可采用如下保護措施:首先,派專人收集侵權樣品,對侵權樣品的種類、數量、侵權企業獲取的利潤進行登記、計算;其次,跟蹤造假企業,查找造假據點,通知有關部門進行查抄,收集證據,追繳損失;最后,掌握充分的證據后,向法院提起訴訟,通過司法程序獲得經濟賠償。因此,通過一系列行動,企業既可以挽回損失,也可以威懾造假企業,同時樹立良好的維權形象(13)。由此可見,健全的組織機構、完善的實踐措施、精通業務的專業人員和對造假企業嚴懲的信念,多管齊下的維權方式,是當代發達國家維護珠寶設計知識產權的主要手段。
隨著近年來創意產業的大力發展,原創設計已然成為該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只有以款式新穎、風格獨特、文化內蘊豐厚的作品,才能增添中國珠寶首飾在世界市場的核心競爭力。企業管理者、設計師及相關立法機關多方共同加強知識產權在該領域的研究和保護,才能及時制止、制裁侵權行為,通過加強珠寶設計在專利權、著作權等方面的互相滲透的意識,才能從根本上避免設計的模仿和抄襲,并通過優化市場產品細分,奠定中國的珠寶首飾設計行業的良性競爭,并把原創設計推向一個全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