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天華 崔 紅
核桃楸皮的抗衰老自由基機制研究※
賈天華 崔 紅
目的研究核桃楸皮的抗衰老自由基的作用機制。方法健康成年ICR小鼠60只,雌雄各半,用四唑鹽(MTT)微量自動比色法測定脾淋巴細胞轉化指數(SI);用免疫熒光法測定脾T淋巴細胞亞群;用PI染色法測脾淋巴細胞的凋亡率,觀察其對免疫功能的影響。結果60只雄性大鼠除正常組外,實驗組小鼠大腦組織勻漿液D值在15以上,(P<0.05)。結論通過對核桃楸皮的藥理試驗,說明核桃楸皮具有抗衰老的作用,為臨床研制經濟型、天然無毒抗自由基、抗衰老的新藥研制提供依據。
核桃楸皮;抗衰老;自由基
過多的活性氧自由基對人體有破壞作用,可使人體正常的細胞和組織受到損壞,從而引起多種疾病。自然因素外周環境中的陽光輻射、空氣污染、吸煙、農藥等都會使人體產生更多自由基,使核酸突變,這是人類衰老和患病的根源,本文旨在研究核桃楸皮中有效物質的作用,對其有抗衰老和抗疾病的作用進行詳細闡述。
核桃楸皮提取及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與有效成分含量測定[1]:核桃楸皮1kg,干燥、粉碎。加水8L浸泡24h;30℃超聲提取,每次30min。過濾,留取濾液。濾渣加水4L,超聲提取,重復三次,過濾,合并過濾,旋轉蒸發濃縮,按系統溶劑法分別提取,作為供試藥物。
2.1 衰老大鼠模型實驗方案60只雄性大鼠隨機分為正常組、D-半乳糖模型組、維生素E對照組、給藥低、中、高劑量組每組10只。各組大鼠在實驗前需要禁食水10~12h后進行實驗,主要是針對其空腹提取藥進入體內易于吸收,效果更加明顯,易于觀察。方法是正常組每日皮下注射等量生理鹽水,并灌胃等量蒸餾水。連續40d,其余各組每日均皮下注射0.48D-半乳糖48mg/kg,同時模型組灌胃蒸餾水10ml/kg,維生素E對照組灌胃VitE油劑141mg/kg。給藥低、中、高劑量組,給藥體積與模型組相同。正常組于第41d處死大鼠,立即取血和腦皮質,血液按常規方法分離血清或溶血后測定各項指標。
采血后分別測定各項衰老指標。用四唑鹽(MTT)微量自動比色法測定脾淋巴細胞轉化指數(SI);用免疫熒光法測定脾淋巴細胞亞群;用PI染色法測脾淋巴細胞的凋亡率,觀察其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腦皮質以0.1M、PH=7.4的磷酸鹽緩沖液在冰浴下制成勻漿后待測。血清總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和腦勻漿SOD活性按黃嘌呤氧化酶法測定,血清過氧化脂質產物丙二醛(MDA)和腦勻漿MDA含量按硫代巴比妥酸法,全血谷胱苷肽過氧化物酶(GSH-Px)和腦勻漿(GSH-Px)活性按DTNB直接法。腦勻漿液蛋白定量采用考馬斯亮蘭(Bradford)法。
2.2 衰老小鼠模型實驗方案健康成年ICR小鼠60只,雌雄各半,體質量18~20g。隨機分為6組:①D-gal+給藥低劑量組;②D-gal+給藥中劑量組;③D-gal+給藥高劑量組;④D-gal+陽性藥物組;⑤D-gal組;⑥正常對照組。①、②、③、④、⑤組小鼠每日頸背部皮下注射5D-gal(0.25ml/10g),連續注射6周建立衰老動物模型;其中①、②、③、④組小鼠第3周分別每日灌胃給藥低、中、高及腦復康6.2mg/10g;⑤組小鼠給予等量雙蒸水;⑥組小鼠頸背部皮下注射等量生理鹽水,并于第3周給予等量雙蒸水作為非模型正常對照組。
2.3 大腦SOD活性測定小鼠要進行斷頭處死,在20min內迅速取大腦組織,然后加入適量組織勻漿液,在冰浴中勻漿,采用Bradford法測定總蛋白含量。取1%大腦組織勻漿液,采用黃嘌呤氧化酶法(SOD檢測試劑盒),于波長550nm處分別測定各實驗組和對照組小鼠大腦組織勻漿液的光密度(D)值。
2.4 大腦MDA含量測定小鼠大腦組織腦蛋白勻漿和定量方法同上。采用TBA比色法(MDA檢測試劑盒),于波長532nm處分別測定各實驗組和對照組小鼠大腦組織勻漿液D值。實驗組的D值為17,正常組D值為9,(P<0.05)。
之所以會老化、體力衰退、皮膚失去光澤及彈性,除了年齡是無法抗拒的因素外,主要是體內自由基過多,年輕時體內有較好的中和系統來排除自由基,降低其所造成的傷害;然而隨著年齡增長,人體修復自由基的能力也隨之下降;若未能及時補充抗氧化物,細胞就開始損傷,疾病就會產生,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體內自由基含量越高,壽命越短。用核桃楸灌胃的小鼠血清中丙二醛的質量濃度明顯低于未給藥的對照組,說明核桃楸具有抗氧化的作用[2]。
隨著世界范圍內,老齡化趨勢的不斷發展,抗衰老這一世界性醫學課題在我國也日益受到關注。自由基對人體的損害主要有三個方面:使細胞膜被破壞;使血清抗蛋白酶失去活性;損傷基因導致細胞變異的出現和蓄積。抗衰老的意義和價值在于能夠使人類主動預防,延緩或終止過速衰老的過程,有效地預防癌癥、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與衰老相關疾病的過早發生。所以核桃楸皮在臨床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 楊凡.核桃楸根皮化學成分及其抗癌活性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7.
[2] 吳運帷.胡桃楸內生真菌的分離及高抗癌活性菌株篩選[D].上海交通大學,2008.
R93
A
1673-5846(2013)03-0212-02
牡丹江醫學院紅旗醫院,黑龍江牡丹江 157001
目黑龍江省衛生廳科研課題,課題編號201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