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玲欽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急救護理分析
陸玲欽
目的探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急救護理方法及效果。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6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方式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采取了急救護理,對照組未對患者采取急救護理,觀察兩組患者在治療總有效率、死亡率及并發癥發生率方面的差異。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死亡率及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實施院前急救護理,能夠降低死亡率及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治療有效率。
高血壓腦出血;急救;護理
高血壓腦出血是臨床上的常見急癥,病情危重并且進展迅速,如不給予及時的救治,患者可在較短時間內出現中樞性呼吸衰竭或循環衰竭而死亡,而給予正確有效的急救護理可以防止進一步出血,降低顱內壓,控制病情進一步發展,提高治療效果[1-2]。筆者以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6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急救護理方法及效果進行了探討和分析,現闡述如下。
1.1 一般資料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36~78歲,平均年齡為(56.37±7.62)歲;發病至送往醫院的時間在1~12h之間,平均時間為(4.16±2.16)h;其中3h以內者36例,4~8h者17例,大于8h者7例;入院后血壓水平在160~210/85~110mmHg,平均血壓為(182.67±15.69)mmHg;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給予患者急救護理,對照組未給予患者急救護理。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發病時間、入院后血壓水平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急救護理方法
1.2.1 保持呼吸道通暢立即使患者平臥,頭偏向一側,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有假牙者取出假牙,用舌鉗夾住舌體進行固定防止舌根后墜,放置口咽通氣管,給予高流量氧氣吸入,氧流量調節為6~8L/min,保證大腦的氧供應。必要時給予氣管插管。
1.2.2 開放靜脈通道并給予藥物輸入腦疝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及時開放靜脈通道,盡量給予靜脈留置針,給予20%甘露醇加壓輸入,防止腦水腫、降低顱內壓,避免形成腦疝;給予地塞米松10mg靜推,必要時給予40mg利尿劑脫水;心跳呼吸驟停者立即給予心臟按壓復蘇;如伴有抽搐狂躁,則給予安定12~20mg靜推進行鎮靜;尿潴留患者給予導尿[3]。
1.2.3 適當控制血壓將血壓維持在140~150/ 90~100mmHg[4],以預防繼續出血及再出血,注意選擇作用溫和、不良反應小的降壓藥,血壓水平不宜低于患者平時的基礎血壓水平。注意監測血壓情況,并根據血壓水平調整藥液滴速。
1.2.4 安全轉運及監護搬運時先將患者置于被褥一側,輕輕翻身至被褥上,固定頭、胸、臀、下肢,平行搬運至擔架,下樓時應置于頭高腳低體位,轉運過程中患者頭部朝向車頭,選擇平坦的道路,防止震動;途中給予心電監護,注意密切監護患者生命體征變化,觀察瞳孔的變化,保持呼吸道及靜脈輸液通道的通暢;隨時對各種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進行預防及處理;轉運過程中及時與醫院急診科取得聯系,并取得CT室及相關科室的配合,做好檢查、住院等準備工作。
1.2.5 正確有效的院內救治運送到醫院后立即幫助患者進行CT等檢查,協助家屬辦理住院手續,迅速整理好床單,將患者安全移至床上,擺放好正確的體位,給予高流量吸氧,準確測量生命體征,需要手術者做好術前準備。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死亡率及并發癥發生率方面的差異。
1.4 療效判斷標準于治療后第7天根據中國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量表[5]對患者進行評分,神經功能缺損積分值減至0分為治愈,減少30分以上為顯著進步,減少15~30分為進步,減少15分以內為無效。
1.5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組間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愈12例,顯著進步10例,進步5例,植物狀態1例,死亡2例,其中發生中樞性高熱5例,氣道阻塞1例,腦疝2例;對照組治愈8例,顯著進步7例,進步6例,植物狀態3例,死亡6例,其中發生中樞性高熱9例,氣道阻塞5例,腦疝6例。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死亡率及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高血壓腦出血是在高血壓和腦動脈變性的基礎上,短時間內發生血壓驟然升高,動脈發生破裂而引起的出血。主要臨床表現有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血壓升高等,嚴重者可迅速出現昏迷、失語、失明、肢體癱瘓等表現,未及時給予救治,可出現多個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6]。高血壓腦出血的病情發展迅速,屬于急危重癥,病死率及病殘率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為家庭及社會造成極大的經濟及精神負擔。而科學有效地急救護理能夠為患者的搶救贏得重要的時機,顯著改善腦出血患者的預后,提高治療效果,降低病死率和病殘率。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急救護理包括現場急救、安全轉運、院內急救三方面的內容,主要搶救措施有呼救、初步急救處理、安全轉運和途中監護等。急救的目的是搶救患者生命和減少傷殘,而護士在急救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護理人員應快速建立靜脈通道,保證藥物正確有效地輸入,安全轉運患者,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注意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暫時的穩定和緩解,為院內治療創造有利的條件,贏得寶貴的搶救時間。
[1] 謝曉梅,楊大金.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急救和轉運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17):4116.
[2] 張麗琴.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與護理[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8,10(5):684.
[3] 劉漫香.院前急救與護理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預后的影響[J].臨床醫學工程,2012,19(2):285-286.
[4] 張智會,張玉蘭.腦出血院前急救84例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 2010,31(21):3573-3574.
[5] 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l-383.
[6] 劉林.高血壓腦出血的院前急救護理體會[J].中國誤診學雜志, 2009,9(35):8644-8645.
R473.5
A
1673-5846(2013)03-0388-02
廣西上思縣人民醫院,廣西防城港 53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