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鳳云
淺談中藥炮制在臨床運用中值得注意的幾點看法
朱鳳云
中藥;炮制;作用
中藥炮制是因中藥臨床辨證用藥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一項傳統制藥技術,從而提高藥物質量更好地發揮它在臨床上的應有作用。藥物炮制的好壞,不但直接影響到治病的療效,而且影響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筆者自1990年至今在臨床觀察中發現許多醫藥部門普遍存在未經加工炮制的藥品直接供給患者使用。有些處方中附居的藥物明明需要炮制品,而藥房人員為了省事,直接供給患者生藥,不僅未按處方的規定履行職責,而且違背了處方的原則。本文重點舉例說明某些藥物的炮制與非炮制間的異同及其毒性比例,以告戒同行高度重視,加強今后中藥炮制工作。
例1:焦三仙(麥芽、神曲、山楂)需要炒至藥物表面成焦黃或焦褐色,并且有焦香氣味時取出,火候過度炒至碳化影響療效,一定要掌握火候的程度,否則達不到藥物的療效而起到相反的作用,炮制后能更好地發揮藥物的療效,增強了消食健胃的作用。
例2:麻黃生用發汗作用甚強,但發汗有傷陰亡陽之慮,對體虛患者不宜使用,蜜炙能緩和發汗并與止咳平喘的功效起協同作用,適用于表證較輕而咳嗽較重的患者。
例3:大黃生用氣味濁重,走而不守,直達下焦,泄下峻烈,易傷胃氣,酒潤炒后瀉下作用緩和,能減輕腹痛的副作用,并能增強活血祛瘀、止血的功效。
例4:乳香、沒藥二藥生用氣味濃烈,對胃有一定的刺激性,容易引起嘔吐,醋炒后能增強活血止痛,收斂生肌的作用,并能緩和刺激性,有利于服用,便于粉碎。
例5:川烏、草烏二藥生用有大毒,經炮制后大大降低了藥物的毒性,保證了用藥安全。
炮制的目的就是降低其毒性,使藥物發揮最大的療效,這已是長期的臨床實踐所證實[1]。以草烏、川烏為例,二藥辛、苦、熱、有大毒,經炮制后可降低其毒性,保證用藥的安全。而有些非專業人員為了省事,私自將未炮制的藥品用于臨床,不但未給患者治好病,而且造成了嚴重的不良后果,又損害了醫生的名譽;況且服中草藥者大多是久病體弱,年老體衰者。根據有關中藥炮制資料報道,生川烏、生草烏在不同炮制品中生物堿的含量顯示,生川烏為0.7008%,泡35日后為0.0301%,浸泡35日后再與甘草、銀花煮至內無白心后為0.0269%,毒性試驗小白鼠按每公斤4000mg的劑量口服各種炮制品,結果顯示生品組全部死亡,假如這些未加工炮制的川烏、草烏等用于病患,那后果會怎樣呢?又如肉豆蔻生用收斂止瀉,溫中行氣,用于久瀉不止、脾胃虛寒、氣滯、脘腹脹痛、食少嘔吐,本品有滑腸之弊,并具有刺激性。煨后可降低油質,免于滑腸減少刺激性,從而增強固腸止瀉功能。本品含大量油質,脂肪油25~40%、揮發油8~15%,內含有毒物質肉豆蔻醚約4%,服用過量可致中毒、產生昏迷、瞳孔散大及驚厥現象。炮制后可除祛部分油質并且揮發油的顏色變深,折光率增大,說明炮制后肉豆蔻的理化性質有所改變,而且對家兔離體腸管的蠕動有顯著的抑制作用[2]。訶子生用澀腸止瀉、斂肺利咽,主要用于久瀉久痢、脫肛、肺虛喘咳、久咳失音。煨后去核加強澀性,而增強了溫胃止瀉的功能。白附子生用有毒,適用于風痰壅盛、口眼歪斜、破傷風、偏頭痛、瘰疬痰核、毒蛇咬傷,經炮制后可降低毒性增強祛風逐痰的功能[3]。吳茱萸生用有小毒,用于脘腹泠痛、嘔吐吞酸、疝痛、虛寒久瀉、腳氣水腫。制后降低毒性和燥性。綜上,中藥必須嚴格按照處方規定需經加工炮制后,方能應用于臨床,發揮應有的作用。
[1] 江兮春.正確使用中草藥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中華醫學實踐雜志,2007,6(02).
[2] 張雪梅.淺析含揮發油中藥的炮制[J].中國實用醫學,2011(22).
[3] 盧啟立.有毒中藥飲片炮制存在問題分析及對策[J].當代醫學,2011(23).
R283
A
1673-5846(2013)03-0257-02
新疆博樂市烏圖布拉格鎮衛生院,新疆博樂 83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