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茂松楊 佳
淺談取黑療法在推拿療法中的臨床應用
田茂松1楊 佳2
取黑療法;推拿
取黑療法是貴州土家族一種常用于兒科病的推拿療法。“取黑”即貴州土家族的土語,意思是祛驚嚇。兒童在受驚嚇后,常常引起夜睡不寧、哭鬧、夢中驚醒、飲食減少、坐臥不寧、消化不良、腹瀉、日漸消瘦等癥狀。貴州土家族的民間中醫師通過一系列的推拿手法,讓上述癥狀減輕或消失,這一系列推拿手法簡稱為取黑療法。取黑療法屬中醫的推拿療法之一,是祖國醫學偉大寶庫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歸屬于中醫的外治法。取黑療法一直局限于家傳口授,是很多民間中醫師代代相傳的傳家寶。
“取黑療法”是醫生以雙手在患兒體表部位運用不同的手法,如推、拿、提、打、捏、拉、揉、掐、按、運等,從而使人體氣血暢行、經絡疏通,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取黑療法遵循中醫理論中的辨證論治為法則,而陰陽五行學說和經絡學說是取黑療法的理論基礎。本文就取黑療法的具體手法及臨床應用報告如下。取黑療法在推拿療法中共八個手法,又名“八大金剛取黑法”,意寓八大金剛護法,外邪莫入,內邪自消。其具體操作手法如下。
1.1 先以掐代行針醫師右手拇指指甲逐次點刺患兒眉心、人中、承漿、合谷、二扇門、精威穴、太淵、曲池、尺澤、曲澤,又名開門點穴法。即推拿取黑前的前路先鋒手法,有開竅醒神、歸陽和打通患兒氣血之功效。
1.2 首推天門二十四,以順一年二十四氣醫師以雙手扶住患兒頭頂部,面對患兒,雙手拇指由眉心向額頭推二十四下(男患兒,醫師右手拇指先上,左手拇指后上,共推二十四下;女患兒反之),以順應一年二十四節氣。即田氏中草醫的天人合一理念。
1.3 自古陰陽數有九,分推陰陽九歸一醫師雙手扶住患兒頭頂部,面對患兒,雙手拇指由印堂穴同時分推至兩側太陽穴。該手法意寓陰陽平衡病自消,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天地陰陽和,風調雨順;人體陰陽和,內外邪不生”。
1.4 掐揉五指爪節,魂魄歸身顯法靈面對患兒,醫師左手抓扶患兒左手掌,掌心向下,右手拇指指甲依次掐揉患兒左手中指節、食指節、拇指節、無名指節、小指節。
1.5 赤鳳點頭魂歸身面對患兒,醫師左手拿住患兒手掌,掌心向上,右手食指托住患兒左手中指甲,右手拇指甲掐住患兒中指尖靠近指腹處,向醫師方向牽拉并上下搖動五次,如赤鳳點頭狀,再將患兒指尖內曲向掌心。依次順序為中指、食指、拇指、無名指、小指。
1.6 掐提肩井穴,不愁氣血不周身醫師采用雙手拇指、食指、中指同時用力抓住患兒兩肩井穴,向上提拿三次。
1.7 猿猴摘果兒神安醫師兩手拇指和食指同時捏住患兒兩耳垂向下拉三次,如猿猴摘果狀。
1.8 捧耳搖頭愁云消醫師采用兩勞宮穴同時對準患兒兩耳眼,兩手捧住患兒頭部左右輕柔搖晃三次。
患兒風寒發熱無汗,男重揉太陽,女重揉太陰(即右側太陽穴,左為陽,右為陰),重揉曲池,清天河水,推上三關,退下六府。患兒體虛多汗,男重揉太陰止汗,女重揉太陽止汗;雙手搓熱,熱敷患兒下丹田。患兒消化不良、腹脹,可雙手搓熱揉腹,加揉足三里、合谷。患兒腹瀉,從食指尖橈側直推向虎口。
醫師的尊容宜目慈面善,語言要有親和力,能把兒童逗笑,使整個取黑療法在溫馨祥和的氣氛中完成。操作手法宜輕柔,不能掐破患兒皮膚或擦傷患兒皮膚,推、掐力度以患兒皮膚發紅為度,必要時,醫師手可涂抹滑石粉或按摩油。取黑療法宜在下午四點至晚上十點進行操作,取黑后患兒家人不宜擦患兒前額,第二天無禁忌。冬冷天取黑,宜在溫暖的房間,醫師手要烘熱或搓熱,避免冰冷刺激患兒。
兒童臟腑嬌嫩,湯藥容易損傷兒童腸胃,加之兒童某些病癥伴有嘔吐癥狀或有些兒童聞到、嘗到難吃的藥味就產生嘔吐,筆者認為推拿療法對兒童的某些病癥行之有效,不失為一種最佳療法。綜述,取黑療法操作簡單,只要認真學習,認真操作,就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R244.1
A
1673-5846(2013)03-0258-02
1貴州省江口縣閔孝鎮哨上社區衛生服務室,貴州銅仁 554406
2貴州省江口縣民族中醫院婦產科,貴州銅仁 55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