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文江 王振東 曾 婷
耳內鏡在耳病診斷中的應用
岳文江 王振東 曾 婷
目的對耳內鏡在耳病診斷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和探討。方法選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0例耳病患者,共2446耳,對其檢測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采用耳內鏡對外耳道的各項疾病進行檢查,外耳道疾病共567例(共648耳),中耳疾病共1433例(1502耳)。結論采用耳內鏡進行檢查不但能夠獲得清晰的圖象,而且操作更為簡便,經濟性高,故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耳內鏡;耳病;診斷
從上世紀中葉開始,耳科疾病的診斷臨床上已普遍采用了耳內鏡技術,由于該技術操作簡便、視角廣闊及圖像真實等優點,受到了越來越多耳科醫師的親睞。為了對耳內鏡在耳病診斷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和探討,筆者選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2000例耳病患者,并對其檢測情況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2000例耳病患者,共2446耳。其中男1179例,女821例,年齡為4~88歲,平均年齡(48.6±9.2)歲。
1.2 檢測方法及設備選用直徑為2.7mm及4mm的0b耳內鏡(南京醫學儀器有限公司生產)、理光攝像系統及HP彩色打印機。檢查前,先在鏡頭處抹上防霧劑,以右手持鏡,左手控制錄像系統,以病變的特征為依據,尋找到最理想的影像后馬上進行打印,自開始檢查,直至完成圖片的打印,通常在1min內完成,檢查完成后,馬上打印出一張四幅雙耳的清晰彩色圖片,并納入病歷資料統一管理。
1.3 診斷依據
1.3.1 外耳道在耳內鏡下,急性彌漫性外耳道炎存在外耳道皮膚的彌漫性充血腫脹,一般處在外耳道的后上壁,還會伴有漿液及漿液膿性的分泌物。在外耳道可發現團塊狀或筒狀耵聹栓塞和外耳道膽脂瘤,采用耳內鏡檢查能夠明確診斷,當清除外耳道膽脂瘤后,能夠發現外耳道的擴張。外耳道內的異物一般為入侵性飛蟲居,采用耳內鏡可以準確對其定位并無創性夾除。
1.3.2 中耳急性鼓膜炎患者早期的錘骨柄處存于血管擴張,充血一般在鼓膜上部,少量患者在鼓環處,后期鼓膜和周邊的外耳道皮膚會出現充血及腫脹,表現為淺紅色地毯樣。大皰性鼓膜炎患者存在鼓膜紅腫,且在鼓膜上部的表皮層會存在大小不一的數個圓形及橢圓形皰疹,一般是紫紅色或紅色,少數患者的數個血皰會連接成一個大皰。外傷性鼓膜穿孔患者的病變位置在鼓膜底部,穿孔形狀不一,穿孔周圍存在血跡。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存在鼓膜光錐變形,鼓室內有積液,鼓膜通常為淡黃色或琥珀色,少數患者經鼓膜能發現氣泡。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患者存在光錐縮短、變形或消失等癥狀,其鼓膜無光澤,一般為灰藍或乳白色,錘骨柄向后上方移位,錘骨短突存在顯著的外突。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存在清晰的鼓膜穿孔。
采用耳內鏡對外耳道的各項疾病進行檢查,外耳道疾病共567例(共648耳)。其中396例(439耳)為彌漫性慢性外耳道炎,52例(81耳)為外耳道癤腫,39例(42耳)為外耳道濕疹,36例(40耳)為外耳道異物,28例(29耳)為外耳道耵聹栓塞,7例(8耳)為外耳道真菌病,8例(8耳)為外耳道膽脂瘤,1例(1耳)為外耳道乳頭狀瘤。
中耳疾病共1433例(1502耳),其中745例(760耳)為急性鼓膜炎,195例(210耳)為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129例(131耳)為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126例(129耳)為外傷性鼓膜穿孔,98例(107而)為急性化膿性中耳炎,96例(113耳)為大皰性鼓膜炎,29例(37耳)為氣壓性中耳炎,8例(8耳)為中耳乳突根治術后中耳炎,7例(7耳)為頸靜脈球體瘤。
耳內鏡的優勢在于可以通過較為寬廣的區域且視野清晰,在明亮光源和顯示系統的輔助下,可以得到清晰的成像。該技術在診治外耳及中耳疾病中具有積極的意義。在臨床實際應用中,采用耳內鏡進行微創外科手術具有良好的效果[1]。使用耳內鏡檢查時應注意以下方面:①應注意外耳道的清潔。在檢查耳道病變時,應當把外耳道里面的碎屑、痂皮等清除,防止其影響檢查結果。②選擇合適的耳內鏡型號。依據病變的具體情況以及耳道的寬度,選擇合適型號的耳內進行檢查,以得到理想的視野。③比照兩耳。在對患者進行檢查時,同時還應對患者的健耳進行檢查,由于部分如急性彌漫性外耳道炎及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患者的鼓室內,可能存在積液,若沒有進行對比,可能對診斷結果造成影響[2]。綜上所述,采用耳內鏡進行檢查不但能夠獲得清晰的圖象,而且操作更為簡便,經濟性高,故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張英華,盛才華.耳內鏡下經耳道鼓膜成形術48例報告[J].中國內鏡雜志,2009,11(4):102-103.
[2] 王躍建.耳內鏡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321-322.
R764
A
1673-5846(2013)03-0277-02
牡丹江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五官科,黑龍江牡丹江 157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