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海平 徐 波 姚慧欣 董祥梅 李麗娟
病理取材室的感染因素調查及預防
代海平 徐 波 姚慧欣 董祥梅 李麗娟
目的了解病理科,尤其是病理取材室內的一些感染因素及特點,以便提高對病理取材室的消毒及預防意識。方法調查我院病理科近年的感染因素及控制感染及消毒的方法,總結相關的預防工作經驗。結果通過近年來對我院病理科的規范化管理,病理取材室的感染因素得到有效的控制,相關消毒設施配備較好,人員健康及環境安全得以保護,病理取材室的感染控制及消毒意識得到提高。結論病理科尤其是病理取材室,在其感染控制及消毒管理方面應規范化。
病理;取材室;感染;預防
病理科在醫院感染的預防和控制中是容易被忽略的科室[1],近年來隨著對病理科的認識提高,病理科的感染控制也被重視和逐步正規起來,病理取材室作為一個污染工作區,其在病理科的感染控制中尤為重要,由于取材室內會接觸到很多病理組織標本,污染的取材設備、器械及廢棄的體液及固定液等,增加了感染與傳播的風險[2],因此對其嚴格的感染控制及消毒管理將刻不容緩。本文就我院近年來對病理科取材室的感染及消毒管理做如下介紹。
1.1 病理標本的感染性病理取材室內每天需要收置醫院當天的各類新鮮手術送檢標本及患者送檢的體液及脫落細胞標本(包括胸、腹水,痰液及宮頸脫落細胞等),由于患者病因多(如結核標本、病毒感染標本等),還有些病因不詳,標本中可能帶有未知的病原微生物,這些標本在送檢時多半未經消毒,病理取材者未經嚴格防護接觸后,會導致獲得性感染。另外取材后產生的廢棄組織及液體標本如果不經特殊消毒處理,會給他人帶來潛在危害。
1.2 固定液的危害病理標本的常用固定液一般為福爾馬林液(即甲醛溶液),是一種無色、有辛辣味的刺激性氣體,易溶于水、醇和醚,能使蛋白質凝固變性。在室溫下即有較強的揮發性,長期吸入會給人體帶來很大的危害。有調查顯示,在病理科的各工作室中其濃度均非常高,尤以取材室的濃度最高[3]。長此以往,對病理工作者的工作壞境造成很大污染。其次廢棄固定液如果隨意倒置也會污染周邊環境,帶來巨大危害。
1.3 儀器及取材用品的污染新鮮的手術送檢標本(如術中冰凍組織等)上的血液、體液,脫落細胞標本(如胸水、腹水、痰液、宮頸脫落細胞等)及取材者洗手后流下的廢棄液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及病原微生物,會殘留在取材設施、器械及參與取材的醫務工作者服裝表面,形成潛在的污染源。
2.1 標本的處理對于當天送檢的新鮮手術標本,首先要求臨床醫生在申請單上對有特殊傳染性疾病者做重點標記,病理科收到標本后,首先要進行嚴格的特殊消毒(如結核等傳染性標本要固定徹底后再行取材),其余送檢的標本也要充分固定,大的組織標本要多個切面剖開后倒入足夠量的固定液進行固定,可以縮短標本細菌、病毒的存活期,及時控制傳播及感染。一些體液(如胸、腹水、痰液、宮頸脫落細胞等)及時進行涂片處理后,將剩余標本倒入裝有消毒液的污物桶中。
2.2 固定液的處理廢棄的固定液要倒入專門的醫療廢液收集桶內,再有醫院專門人員送到指定醫療廢物收集站處理,不能隨意倒入普通下水道中。
2.3 室內感染控制在我院,病理取材者進入取材室時穿著專門的一次性取材服,戴一次性醫用口罩、眼罩、帽子、鞋套及塑膠手套,取材結束將取材服等一次性的取材裝置丟入指定醫療廢物垃圾筒后步出取材室,有條件的醫院可以設置淋浴間,取材工作者取材結束后可淋浴。另外取材室要有良好的通風及抽風裝置,可以減少有害揮發氣體的吸入及排放,避免污染室內及室外環境。
2.4 廢棄取材用品的處理取材過程中產生的廢棄取材刀片、紗布、紙屑、塑料標本袋、廢棄試劑瓶、玻璃片、針管、取材服、手套、口罩以及病理標本碎組織、廢棄體液污染物等,要按普通廢物、感染性廢物、損傷性廢物及化學性廢物等仔細分類后,置入相應回收袋內,要有鮮明的標示,由醫院統一回收處理。
3.1 設備及室內消毒管理取材后將取材臺面及取材器械(刀、剪子、鑷子等)上的血液及污漬用流水徹底沖洗干凈擦干,取材設備進行擦拭消毒,取材用到的器械及取材紗布洗凈后放入盛有2%堿性戊二醛溶液的消毒盤中進行浸泡滅菌,時間約為10h左右。取材結束后,取材臺面及室內要打開紫外線燈進行照射消毒,時間約2h左右[4]。然后要對取材室進行通風處理,減低室內甲醛濃度。
3.2 醫療廢物的消毒管理取材后產生的醫療廢物要經嚴格的分類處理,同時要規范廢物的分類、收集、存放及運輸和處置環節,必要時要進行強化管理。分類后的醫療廢物由醫院統一負責進行消毒處理。
3.3 醫務人員的防護管理取材的醫務人員在進出取材室時一定要注意自身的防護,取材時要穿著相應的取材服,帶好塑膠手套,遵守衛生規范,避免感染自身及污染它物。取材前后要注意手的消毒。取材室要配備消毒及通風設施,保證室內工作環境及設備的清潔。
綜上所述,我院病理科取材室常見的感染因素及對此的一些相關消毒管理辦法,通過近年來的實踐,也對取材室的感染和消毒管理做了相應的規范,使得病理科的工作環境有了較大改善,同時也控制了其感染的相關因素,提高了病理醫務工作者的自身防護能力,降低了職業危害。
[1] 李西融,王媛媛,唐澄海,等.病理科醫院感染危害因素的管理[J].中國消毒學雜志,2009,26(6):704-705.
[2] 胡穎,石華.醫學檢驗人員的職業安全防護[J].中國消毒學雜志,2008,25(6):660.
[3] 任傳偉,楊燕初.甲醛對病理工作人員的健康危害及預防[J].社區醫學雜志,2008,6(17):48-49.
[4] 黃翠娥,金素萍,姚英.紫外線消毒燈的改進及臨床應用[J].中國醫學裝備,2007,4(10):44-45.
R197.3
A
1673-5846(2013)03-0352-02
黑龍江省牡丹江醫學院附屬紅旗醫院,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