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曉紅
新疆維吾爾族婦女圍絕經期保健現狀與對策
聶曉紅
通過調查新疆阿克蘇維吾爾族婦女圍絕經期保健的情況,對維吾爾族婦女圍絕經期保健現狀進行討論,認為健康發展民族地區婦女圍絕經期保健的關鍵是加強民族地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建設,完善民族地區圍絕經期婦女的健康檔案的健康管理,促進民族地區圍絕經期婦女保健的普查和自我監測。
維吾爾族婦女;圍絕經期;保健
圍絕經期是卵巢功能走向衰退至終止的時期。從臨床特征、內分泌學及生物學開始出現絕經趨勢的跡象(即卵巢功能開始衰退的征兆)直到最后一次月經。婦女進入圍絕經期,由于卵巢功能迅速減退,雌激素水平和免疫功能的下降以及內分泌激素的變化,處于此階段的婦女壓力較大,一系列社會、心理因素的存在,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圍絕經期婦女所占比例越來越大,而維吾爾族婦女圍絕經期保健已成為公眾的社會問題。圍絕經期婦女保健就是強調在這一特定生命階段,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提高圍絕經期婦女的健康水平,預防老年性疾病,維護身心健康,提高其生命質量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圍絕經期是指婦女絕經前后的一段時間,包括從接近絕經出現與絕經有關的內分泌、生物學和臨床特征起至最后1次月經后1年。圍絕經期是一個過渡的時期,是一個逐步變化的過程。一般發生在45~55歲之間,平均持續4年。由于社會、經濟和地區的不同,個人體質、婚孕狀況的差異,圍絕經期到來的時間也有差異。分子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新疆南部維族人聚居區是我國宮頸癌高發區之一,患病率高達450/10萬~590/10萬[3],而維吾爾族婦女婚后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在被調查人群中,將近1/2的女性在婚后感覺生活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婚后忙于家庭生活和工作,余暇時間減少,生活范圍和圈子變小,參加體育鍛煉的機會也隨之減少,對婚后女性的調查結果顯示,有38.55%的女性體態發生了較大變化,2.5%的女性體態發生了很大變化。并且,婚后到醫院就醫的婦女是婚前的1.3倍[4]。
1.1 圍絕經期的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由于圍絕經期的激素水平變化,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及婦女的性格特征、神經類型、職業、家庭、經濟、文化背景等因素,可能導致出現精神神經癥狀、血管舒縮癥狀和心血管癥狀。圍絕經期綜合征的診斷主要是排除性診斷,即排除冠心病、高血壓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精神病等其它疾病,結合年齡、病史、癥狀及體格檢查等臨床表現及必要的輔助檢查進行診斷[1]。
1.2 圍絕經期的月經紊亂圍絕經期月經改變的形式有閉經、月經稀少及不規則出血等現象。診斷圍絕經期需要詳細詢問病史,盆腔檢查發現子宮是否增大,有無異位結節、盆腔粘連等,經陰道超聲檢查確診有無器質病變,診斷性刮宮可除外內膜器質性病變。在治療上,根據血紅蛋白水平和月經不規律的病史,決定治療方式[5]。若血紅蛋白不低于8g/d,病史很短,每日黃體酮20mg加丙酸睪酮50mg,肌注3天撤退。
1.3 圍絕經期的乳腺自查隨著激素的改變,乳腺腺體組織減少,脂肪組織增加容易發生病變。乳腺腺泡發育超過導管的發育,容易發生囊腫。不管有無補充雌激素、自我檢查及規律地到醫院體檢查尤為重要。
1.4 圍絕經期的骨質疏松癥骨質疏松是骨量減少造成的疾病,可導致骨質脆性增加,容易骨折。因此,要預防骨折必須注意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骨質疏松。骨質疏松癥的危險因素包括低體重、低鈣攝入、骨質疏松癥史、未產婦、切除雙卵巢、不愛活動及人種因素[2]。絕經后1~2年是骨鈣含量迅速丟失的階段,應注意在這一階段重視骨質疏松癥的預防。
當前,隨著社區衛生服務的大力發展,社區圍絕經期婦女保健工作也有了一定的發展。例如我國已逐步建立健全的婦女保健機構,逐步形成完善的婦女保健網及開展一系列的宣傳、宣教活動,這些都有利于社區婦女圍絕經期保健的發展。
2.1 維吾爾族圍絕經期婦女普遍缺乏保健知識婦科檢查率、乳房自檢率僅在50%左右[6]。由于時間、經濟狀況、個人隱私等因素會影響婦女是否到醫院進行疾病的普查,所以民族地區圍經期婦女學會定期進行自我監測和記錄也是十分必要的,而目前處于相當匱乏的地步。
2.2 缺乏政府政策支持力度民族地區圍絕經期婦女保健工作的發展,需要政府的重視與支持,加大對圍經期婦女保健工作的投入,促進圍絕經期婦女堅持定期進行婦科病的普查。
2.3 民族地區缺乏衛生醫療機構民族地區衛生醫療機構的匱乏,公共服務的不完善造成了婦女保健問題的出現。調查表明,85%的婦女選擇同伴或家長陪同的方式去醫院診斷病情,60%的婦女選擇私人醫院,原因是花錢少、詢問少;54%的婦女選擇在宣傳點或計劃生育指導站免費點看病或領取免費節育用品。
3.1 加強民族地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建設政府應加強重視民族地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建設。一方面,要加強民族地區衛生服務機構人才隊伍,不但要在數量上予以保證,還應重視對相關專業人員技能和素質的培養。發展民族地區婦女圍絕經期保健學科,醫護人員通過培訓學習相互交流,提高圍絕經期保健的服務質量和水平。
3.2 完善民族地區圍絕經期婦女的健康管理圍絕經期這一特殊時期,要建立以預防為導向的周期性健康問題記錄的保健卡,針對圍絕經期婦女健康危險因素設計定期體檢的健康檢查表,及時發現其健康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防治措施。
3.3 促進圍絕經期婦女普查、自我監測和健康教育工作圍絕經期婦女掌握健康的標準和常見病的早期癥狀,提高自我監測能力,定期進行自我監測和記錄,及時發現,及時治療,維護健康。一方面,民族地區圍絕經期婦女保健健康教育知識貧乏,將嚴重影響健康水平。另一方面,由于民族地區圍絕經期婦女隨著文化程度和科學技術水平的增加而不斷提高。
通過加強民族地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建設,完善圍絕經期婦女的健康管理,促進其普查、自我監測及開展健康教育的措施來發展民族地區維吾爾族圍絕經期婦女的保健工作,提高其自我保健能力和健康水平。
[1] 鄧成云.社區婦女圍絕經期保健的探討[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2009,20(02):3.
[2] 候雯蒞,李莉,宋瑞.圍絕經期婦女現狀調查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6):840.
[3] 古扎麗努爾·阿布力孜,林衛,彭芝蘭,等.宮頸癌高發區新疆維吾爾族婦女宮頸癌組織中HPV DNA的測定[J].實用癌癥雜志, 2001,16(3):271-274.
[4] 王振杰,楊忠,程暉.維吾爾族婦女婚后身體質量指數變化因素的調查分析[J].體育學刊,2009,16(12):4.
[5] 安力彬,張巍.圍絕經期婦女護理保健研究[J].吉林醫學,2008, 29(8):642.
[6] 江雪芳,田豐蓮,趙慶國,等.圍絕經期婦女飲食習慣與圍絕經期綜合征關系的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05,20(6):69.
R172
B
1673-5846(2013)03-0361-02
阿克蘇地區婦幼保健醫院,新疆阿克蘇 843000
聶曉紅(1969.5-)女,四川省蓬安縣人,新疆阿克蘇地區婦幼保健院,婦產科主任,主治醫師,從事婦產科臨床醫療研究2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