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福蓮 朱 猛 劉 云
血液透析患者頸內靜脈置管術預防感染的護理
馬福蓮 朱 猛 劉 云
目的探討對頸內靜脈預防感染的效果。方法我院對50例血液透析患者行頸內靜脈置管術,右側頸內靜脈45例,左側頸內靜脈5例。結果50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血流量200ml~300ml∕min,均無感染發生。結論頸靜脈置管具有操作簡單、并發癥少、血流量大等特點,保證了透析效果,也是血液透析患者理想選擇的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頸內靜脈;預防感染
選擇一條理想的血管通路是進行血液透析的先決條件,頸內靜脈置管具有操作簡單、風險少、并發癥少、血流充足等特點,是目前血液透析中比較常用、安全和有效的臨時性血管通路,主要適用于急救和危重患者,也是絕大多數慢性腎衰患者內瘺成熟前使用的臨時性血管通路。近年來也廣泛用于老年人、糖尿病、血管條件極差,不宜做內瘺手術的患者,作為永久性血管通路。感染是臨時性血管通路的主要并發癥,不但給患者增加痛苦,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率,我科室對50例透析患者通過積極有效的預防感染護理取得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現將我院50例進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其中男35例,女15例,平均年齡45歲。原發病為腎小球腎炎8例,糖尿病腎病20例,高血壓損害15例,急性腎衰5例,多囊腎2例。全部患者均在透析室行頸內靜脈留置導管術,其中右頸內靜脈45例,左頸內靜脈5例。
1.2 方法使用艾貝爾單針雙腔導管深靜脈穿刺包,導管長度為18cm,動脈容量1.1ml,靜脈容量1.2ml,操作方法:常規消毒皮膚,以胸鎖乳突肌的胸骨頭與鎖骨頭及鎖骨構成三角形頂點為穿刺點,觸到頸內動脈搏動后,向內推開頸內動脈,在局麻下用5號針頭探測到靜脈血后,在連接5ml注射器的16號套管針,對著同側乳頭方向與皮膚成45°向后稍向外方向緩慢進針,邊進針邊抽回血。刺入靜脈后見回血,固定好穿刺針,囑患者此時不要深吸氣或咳嗽。卸下針筒,快速放入導引鋼針,退出穿刺針,用擴張管擴張皮下隧道后置入頸內靜脈留置導管,抽出鋼絲,見回血通暢時分別注入肝素、生理鹽水,夾壁管道,此時頸內靜脈內的壓力是負壓,應注意不要將夾子打開,防止空氣進入體內。縫針固定留置導管,覆蓋無菌紗布[1]。連接血液透析管進行血液透析。
1.3 導管感染的判定標準具有下列1項者即可診斷:①導管出口處有紅、腫、熱、痛,有滲出或膿性分泌物;②患者出現寒戰、發熱等敗血癥中毒癥狀;③外周血培養和導管血培養陽性且為同一菌種。
1.4 預防感染的護理研究證明,48%~73%的血液透析患者的菌血癥是因為血管通路感染而誘發,其中主要是深靜脈留置導管的感染[2]。①術前護理:環境:保持室內環境清潔,每天濕式清掃,用含1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物體表面和地面,每天用紫外線循環燈照射2次,每次1h,經常開窗通風換氣;患者:絕大多數插管患者(除急診搶救外)在術前做好插管局部皮膚清潔,防止破損,條件允許的患者應先洗澡,頭發盡量留短,特別是女性患者,長頭發可增加感染的機會;物品:患者使用的深靜脈穿刺包均為一次性醫療用品,使用前要嚴格檢查,如被污染、破損、失效等嚴禁使用。②術中護理:保持室內環境清潔,盡量減少人員出入,避免不必要的走動和交談,醫護人員嚴格執行無菌技術原則和手衛生規范,嚴格消毒手術切口及周圍皮膚,最大限度的減少組織損傷。③術后護理:是預防感染的一個最重要環節。由于CRF患者全身免疫功能低下、營養不良及慢性失血,使患者的防御功能下降,加上血液透析治療本身經常存在感染的危險,如果不注意,極易造成留置導管感染,醫護人員在操作時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嚴禁在導管處輸血、輸液,保持插管處皮膚清潔、干燥,經常觀察局部插管情況,敷料浸濕,隨時更換[3],如傷口有分泌物、紅腫、疼痛等感染征象,應增加換藥次數,適當使用抗生素[4],如用12500萬單位的肝素鈉原液4ml+頭孢唑林鈉2.0g封管。做好皮膚消毒工作,導管感染與皮膚消毒密切相關,多數由寄生在皮膚表面的微生物穿透皮膚屏障引起,導管皮膚出口及接口處用0.2%安爾碘消毒,因含碘消毒劑能逐步釋放碘而持續滅菌,可防止細菌經皮下隧道進入血液。皮膚消毒直徑10cm。插管處使用的無菌敷貼要選擇透氣性好,防止局部因汗液刺激,頻繁更換敷貼。同時敷貼粘附性好,避免導管移動刺激創口而引起局部感染從而至使全身血液感染。經常給患者及家屬講解預防感染的知識,使其認識到預防感染的重要性,提高主動預防感染的意識,教會患者洗頭、洗臉的方法,患者的內衣要寬松,勤洗勤換,隨時保持清潔干燥。
50例患者均為一次性置管成功,透析時血流量200~300ml∕min,頸內靜脈置管留置時間4~300d,拔管原因:12例因急性藥物中毒搶救成功拔管,5例急性腎衰治愈拔管,3例因患者原發病死亡拔管,2例因腎臟移植拔管,3例繼續使用,其余患者是內瘺成熟后血液透析1~2次拔管。所有患者均無留置導管感染發生。
近年來,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越來越多,血管通路是進行有效血液透析的重要前提,頸內靜脈置管術具有操作安全、迅速、并發癥少、血流量大等特點,保證了血液透析的效果,對于搶救急性中毒或急性腎功能衰竭最為合適,頸內靜脈置管對于慢性腎功能衰竭,可以為患者提供充足的造瘺時間,以確保內瘺成熟,對及時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改善病情起到了積極作用。對于長期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最常用的通路為動-靜脈內瘺,但部分患者因年齡大,糖尿病、血管硬化,自身血管條件差等因素不能成功建立自體動-靜脈內瘺,而植入人造血管價格昂貴、副作用多,因此,頸內靜脈置是較理想的選擇,也適宜長期留置,感染是頸內靜脈留置導管最常見的并發癥,它可直接影響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療。從本文資料來看,筆者認為應重在預防,頸內靜脈置管只要護理得當,定期局部換藥,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做好預防干預措施,可有效預防感染的發生。我院對50例頸內靜脈留置導管的患者通過術前、術中、術后有效的預防感染護理,無1例感染發生,取得了滿意效果,不但給患者減輕了痛苦和經濟負擔,還增強了患者生存的勇氣,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率。
[1] 林惠鳳.實用血液凈化護理[M].1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91.
[2] 歐陽凌霞.血液透析導管相關感染[J].國外醫學移植于血液凈化分冊,2005,3(3):47.
[3] 汪艷珍,李秀英.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護理進展[J].護理學雜志, 2001,16(9):573-575.
[4] 溫杏良,曾劍惠,李燕林,等.血液凈化患者行頸內靜脈導管術的護理[J].護理學雜志(綜合版),2006,21(13):27-28.
R473.5
A
1673-5846(2013)03-0400-02
牡丹江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腎內科,黑龍江牡丹江 15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