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秀娟
中醫藥配合無創通氣治療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臨床觀察進展
侯秀娟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在急性加重期由于增加的氣道阻力和內源性呼氣末正壓引起呼吸肌疲勞,進而導致呼吸衰竭,如不及時進行救治極易引起患者死亡。采取無創通氣治療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可以有效改善低氧血癥,減少二氧化碳潴留。但無創通氣常由于不能有效引流痰液而影響通氣效果,還會出現胃腸脹氣和便秘等并發癥,使用明顯受限。而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患者常合并有營養不良,導致免疫功能下降,進而加重呼吸衰竭,導致病情反復遷延不愈。所以,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患者在采取無創通氣治療的同時配合中醫藥治療可提高患者機體的免疫機制,改善患者使用無創通氣治療時所引起的并發癥。
中醫藥;無創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COPD)是指以氣流不完全受阻所引起的一類呼吸系統疾病,臨床以中老年人為多見[1-3]。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常引起嚴重的呼吸衰竭,由于長期處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應激狀態,引起胃黏膜屏障受損而導致腸道消化吸收功能失調,造成機體免疫力低下,使感染難以得到控制,加重患者的呼吸衰竭,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傳統的治療手法以有創機械通氣為主,但其治療需要建立人工氣道,在治療過程中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此外,在插管過程中還會導致心律失常、喉頭水腫和心臟驟停等嚴重的并發癥[4]。目前臨床常采取無創通氣治療,但由于其治療時會出現胃腸脹氣和便秘等表現[5],所以臨床常運用中醫藥配合無創通氣治療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近年來臨床工作者對于研究中醫藥配合無創通氣治療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臨床療效有許多新的進展和體會,現將取得的進展進行總結報告如下。
無創通氣是指在沒有建立有創人工氣道的情況下對患者進行的輔助通氣。臨床上最常用的無創通氣方式為經口鼻氣道進行的正壓通氣[6]。對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患者臨床通常采取無創通氣治療,無創通氣的模式主要有壓力支持通氣、比例輔助通氣、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持續氣道正壓通氣和自動持續調節氣道內正壓通氣等五種[7],目前臨床主要使用的為BIPAP和PSV兩種模式,主要是因為人機協調性和患者的舒適度需要在自主通氣模式下才能實現[8]。其中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在臨床使用最為廣泛,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患者采取無創通氣治療臨床效果良好[9]。根據患者的臉型大小選擇相適應的面罩,注意患者口腔痰液及時排出,在無創通氣治療過程中IPAP應由低逐漸升高,以幫助患者逐步適應,待患者的低氧血癥和二氧化碳潴留改善后再逐漸降低,直至停止,期間注意監測患者的血氧飽和度、血氣分析和心率變化等情況[10-11]。
在無創通氣治療初期,中醫辨證以痰熱和血瘀為主,治療當以豁痰清熱和活血化瘀為主[12-13]。臨床常用滌痰湯合千金葦莖湯加減(姜半夏、膽南星、橘紅、枳實、茯苓、人參、石菖蒲、竹茹、甘草、大棗、葦莖、薏苡仁、冬瓜子、桃仁等),水煎服,日一劑,口服或鼻飼給藥。此外,還有清開靈注射液40ml、香丹注射液30ml,分別注入0.9%的生理鹽水或5%的葡萄糖中靜滴。在無創通氣治療后期,中醫辨證主要以氣虛或氣陰兩虛,并夾雜痰濁、血瘀,屬于虛實錯雜,治療以益氣養陰,健脾益氣為主。臨床常用生脈散合六君子湯加減(西洋參、麥冬、五味子、廣陳皮、法半夏、茯苓、白術、炙甘草等),水煎服,日一劑,口服或鼻飼給藥。參麥注射液30ml,香丹注射液30ml,分別注入0.9%的生理鹽水或5%的葡萄糖中靜滴。對于在無創通氣治療期間出現胃腸脹氣和便秘等表現的患者,根據“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相表里”的原則[14-15],采取中醫經絡系統來調理胃腸道功能,恢復胃腸系統功能,臨床通過針刺足三里穴來恢復胃腸電節律,主要是因為足三里穴可以雙向調節胃腸電節律,結合曲池(手陽明之合穴)、上巨虛(手陽明之下合穴)、豐隆(足陽明之絡穴)等一同調理胃腸,健脾化痰。中醫辨證為痰熱壅肺型胃腸紊亂可以配合宣白承氣湯(大黃、生石膏、杏仁、栝樓皮、厚樸、枳實等)灌腸治療。通過調理患者腸胃恢復機體的胃腸功能,有助于提高對營養物質的吸收,有效改善患者機體的免疫機制,提高患者的預后[16]。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是目前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最為多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緩慢進行性加重,在急性加重期由于長期增加的氣道阻力和內源性呼氣末正壓引起呼吸肌疲勞,進而導致呼吸衰竭,如不及時進行有效地救治極易引起患者意識障礙,嚴重時甚至引起死亡。臨床通常采取無創通氣治療,這與傳統的有創人工氣道通氣相比并發癥更少,無建立人工氣道后所產生的相關合并癥[17],且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更低,此外,還能保持正常的說話和吞咽功能,避免患者由于建立人工氣道而無法正常進食。但無創通氣治療不能有效引流痰液而影響通氣效果[18],還會出現胃腸脹氣和便秘等表現,所以臨床對于治療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患者常結合中醫藥協同治療而減少和預防無創通氣所產生的胃腸道反應。分別通過經絡針刺和中藥湯劑灌腸兩種方式來調節胃腸道功能,通過調節患者胃腸功能來改善患者的免疫機制,增加抗病能力,并根據無創通氣的治療階段對患者進行中醫辨證,在不同的階段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在患者進行無創通氣初期,辨證以痰熱和血瘀為主,治療當以豁痰清熱和活血化瘀為主,臨床常用滌痰湯合千金葦莖湯進行加減。在無創通氣治療后期,辨證主要以氣虛或氣陰兩虛,并夾雜痰濁、血瘀,屬于虛實錯雜,治療以益氣養陰、健脾益氣為主,臨床常用生脈散合六君子湯進行加減。通過中醫藥配合無創通氣治療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 單麗囡,劉小虹,鐘亮環.中西醫結合對慢阻肺穩定期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遼寧中醫雜志,2007,34(6):21-23.
[2] 陳彩英.慢性阻塞性肺病與晚期肺癌氣虛證對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的影響[D].廣州中醫藥大學,2007.
[3] 何德平,林琳,吳蕾.中醫藥對慢阻肺呼吸衰竭機械通氣患者作用的臨床研究[J].新中醫,2006,38(11):212-214.
[4] 王傳博,李澤庚.中醫藥防治慢阻肺肺動脈高壓的研究進展[C].全國中醫內科肺病第十四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0,12(4):56-58.
[5] 張峻斌.“下虛上實”是慢阻肺病機特點和臨床表現的高度概括[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4,10(5):30-32.
[6] 梁愛武,黃美杏,龍學明,等.冬屏湯冬病夏治對慢阻肺穩定期肺功能的影響[J].遼寧中醫雜志,2008,35(1):121-123.
[7] 吳允華,謝洪波,申屠敏,等.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療效觀察[J].中醫雜志,2011,52(9):23-25.
[8] 崔淑芬,魏彬,鄭云霞,等.益氣化瘀法對慢阻肺緩解期患者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江蘇中醫藥,2008,40(4):26-27.
[9] 徐丹,高振,李風森,等.2241例慢阻肺患者中醫證型分布及用藥規律研究[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0,22(4):300-301.
[10] 史增信.中醫藥對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療效研究[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0,02(31):101.
[11] 賈改民.中西醫綜合治療慢阻肺合并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81例療效觀察[C].2007年全國內科急危重病醫學(蘭州)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7:331-341.
[12] 黃裕成,歐陽北江生,王喜琴,等.益氣補腎化痰祛瘀法治療緩解期慢阻肺并肺心病60例[J].江西中醫藥,2011,42(3):22-23.
[13] 黃裕成,歐陽北江生,王喜琴,等.益氣補腎化痰祛瘀法對緩解期慢阻肺并肺心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療前沿(上半月),2011,06(1):34-36.
[14] 吳紅玲,伍世葵,曹偉云.中藥合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慢阻肺Ⅱ型呼衰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雜志,2007,34(9):26-28.
[15] 洪廣祥.中醫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幾點思考[J].中華中醫藥雜志,2005,20(1):51-58.
[16] 楊小平,何鎮德,王燕霖,等.注射用細辛腦佐治肺結核合并慢阻肺近期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05(13):55-59.
[17] 王傳博,李澤庚,彭波,等.中醫藥防治慢阻肺肺動脈高壓的臨床研究進展[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04):358-360.
[18] 周劍.固本平喘湯對慢阻肺合并肺纖維化大鼠細胞外基質影響的研究[D].湖北中醫藥大學,2010,321(33):331-335.
R563
A
1673-5846(2013)03-0434-02
廣西上林縣人民醫院,廣西南寧 53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