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明花 于春娟 孫紅國
腦血管病繼發癲癇臨床分析
萬明花 于春娟 孫紅國
目的探討腦血管病繼發癲癇患者的臨床治療手段。方法對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住青島市城陽區人民醫院的共56例腦血管病繼發癲癇患者進行總結性分析。結果有四種分類,其中22例占36.32%,為單純部分性發作;25例占44.83%,為復雜部分性發作;5例占9.97%,由單純部分性發作轉為強直陣攣性發作;4例占8.71%,為癲癇持續狀態。其中包括兩種治療方法,即迅速控制癲癇發作和積極治療原發病,第一種病情發生的情況下,注射地西泮,如果無效,可以第二次注入;如果得以控制,注射苯巴比妥鈉;如果頻繁發作,注射地西泮和葡萄糖或者苯妥英鈉和生理鹽水混合液。第二種病情為預防并發癥、降低顱內壓等等。結論癲癇作為腦血管病的一種較為常見并發癥,應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更有助于患者控制病情的發展。
腦血管病;繼發癲癇;方法;治療
腦血管病常被稱為腦卒中,是神經系統疾病,較為常見,據相關報道證實:腦血管病患者導致繼發癲癇占腦血管病的25%,有腦中風引起的老年性癲癇占的比例為33%[1]。隨著我國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人口的老齡化問題隨之變得較為突出,腦血管病的發病幾率呈逐漸增高趨勢,60歲以上的老年人較為多見[2]。近幾年資料顯示,腦血管病越來越趨于年輕化,而繼發性癲癇就是腦血管病的常見并發癥,腦血管病是繼發性癲癇的主要誘發因素之一[3]。對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住我科的共56例腦血管病繼發癲癇患者進行總結性分析,探討腦血管病繼發癲癇患者的臨床治療手段,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我院2009年2月~2012年2月住在我科的共56例腦血管病繼發癲癇患者的病例進行總結性分析。其患者均符合以下要求:以前未患過癲癇;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學術會議確定的腦血管病類型;頭顱均做過CT和核磁檢查;均是腦血管病誘發引起的癲癇疾病。經篩選共收集腦血管病引起的繼發性癲癇患者56例,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齡在56~79歲之間,平均59.3歲。疾病有四種類型,即腦葉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基底節區出血、腦血栓,對應的分別為17例、14例、10例、15例,2周內繼發癲癇的30例,而癲癇是首發癥狀的有18例。
1.2 癲癇分類分四類,其中22例占36.32%,為單純部分性癲癇發作;25例占44.83%,為復雜癲癇部分性發作;5例占9.97%,由單純部分性癲癇發作轉為強直陣攣發作;4例占8.71%,為癲癇持續狀態。
1.3 治療方法
1.3.1 盡快控制癲癇發作注射地西泮10~20mg,倘若無效,可以再次注射;如果得到有效控制,注射苯巴比妥鈉每天0.2~0.4g;如果發作頻繁,注射地西泮和葡萄糖溶液,配制方法為60~100mg地西泮與5%葡萄糖注射液500ml混合;或者苯妥英鈉和生理鹽水,配制方法為苯妥英鈉0.3~0.6g與500ml生理鹽水混合,注射后要密切觀察患者的體征,以及相關的生理變化,并做好記錄[4]。
1.3.2 積極治療原發病預防并發癥、改善腦循環、降低顱內壓等等。
有兩種結果,其中22例為早發性癲癇,注射地西泮,使癲癇初步控制,再注射苯巴比妥鈉3~5d,停藥,顯示無復發的情況。其中34例為遲發性癲癇患者,在注射地西泮后,有30例患者病情有明顯好轉。之后再注射苯巴比妥鈉注射液,6例發生復發現象,再注射地西泮和生理鹽水混合液,持續2~3d,之后服用奧卡西平,一段時間后停藥,之后有3例復發,再次服藥能夠控制此病。4例注射地西泮沒有效果,再注射一次地西泮,之后加苯妥英鈉與生理鹽水混合液,病情有所好轉,而3例于2d后復發,經搶救無效死亡。
繼發性癲癇為腦血管病常見并發癥之一,根據疾病的發病機理不同,腦血管病引起的繼發癲癇又可分為早發性癲癇和遲發性癲癇,早發性癲癇是發現在腦血管病兩周內,發作的原因有多種,主要是腦卒中急性期血腫引起的壓迫、腦供養不足、顱內壓異常,后期的時候,易引起病灶區腦組織壞死,神經元也易產生發作性放電反應;遲發性癲癇是發生在腦血管兩周后,發作主要因素是因為形成了中風囊,如神經元變性等產生癲癇灶,進一步引起癲癇發作[5-8]。綜上所述,腦血管病繼發癲癇的治療效果最好的是地西泮和苯妥英鈉聯合用藥,因為地西泮作用時間短,而苯巴比妥鈉的作用特點為作用時間長,加之它對腦供養不足的腦組織有保護作用,所以聯合用藥能快速并且長效的控制病情。由于抗癲癇藥物長期服用都有副作用,所以對于早發性癲癇患者不建議長期服藥,但是對于遲發性癲癇的患者,則需長期服用如奧卡西平[9-10]。
[1] 吳江主.神經病學[M].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64.
[2] 李春鵬.腦血管病繼發癲癇39例臨床分析[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8,14(2):159-160.
[3] 曹捷,張宏.腦卒中后癲癇46例臨床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08,37(10):1410.
[4] 王小林,陸華.中西藥聯用治療外傷性癲癇41例臨床觀察[J].江蘇中醫藥,2007,39(7):31-32.
[5] Blad in C, A lexandrov A, Bel la Vance A, et al. Seizures after stroke:a prospective multicen ter study [J]. Arch Neurol, 2005,57:1617-1622.
[6] 李玉芳,宋軍平,吉沛.腦卒中后繼發癲癇的臨床特點[J].職業與健康,2007,23(3):310-311.
[7] 陳英石.腦卒中后繼發癲癇50例的臨床分析[J].廣西醫學,2009,31(3):402-403.
[8]Congar P, Gaiarsa J, Popo Vici T, et al. Pennanent reduction of se izure th reshold in postischem ic CA3 pyram idal neurons [J]. Neu rophysio, 2007,83:2040-2046.
[9] 林霞.145例腦卒中后癲癇的臨床分析[J].海南醫學,2008,19 (9):57-58.
[10] 常廣樹.急性腦血管病常見并發癥與防治[J].醫學綜述,2007, 13(22):1749-1751.
R742.1
A
1673-5846(2013)01-0085-02
青島市城陽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山東青島 26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