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玲
淺析小兒頭皮靜脈穿刺心得
潘 玲
小兒;頭皮靜脈穿刺;護理體會
臨床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法是兒科疾病的治療和搶救中的一項重要技術操作,是護理工作中的一項基本功。通過實踐,現(xiàn)總結以下體會。
動脈在小兒哭時充血不明顯,血管呈蚯蚓狀,較粗,色澤不明顯或呈淡紅色,觸診有搏動為特點。
靜脈在小兒哭時充血較明顯,血管如樹枝狀變曲,較細,色澤呈淡藍色為特點,觸診無搏動。
患兒體位要舒適,新生兒至3歲的兒童宜選頭皮靜脈,原因是血管淺表、清晰、固定方便、不影響小孩活動。由于頭皮靜脈呈網狀分布,順行和逆行進針均不影響靜脈回流。其中,正中靜脈是頭皮靜脈較大的一支,此靜脈直、較大、不滑動、容易固定;但易外滲,逆行進針可克服外滲缺點。額淺靜脈及顳淺靜脈直、不滑動、暴露明顯、不外滲、易固定等優(yōu)點,是最佳部位,缺點是靜脈較細小,應注意進針的準確性。耳后靜脈較粗、略彎曲,但容易滑動,深淺度不好掌握。
明亮的自然光是理想的光線,其亮度適宜,靜脈顯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勞,容易穿刺成功。特別強調光線的明亮度及照射角度。在陰雨天或夜間要借助于60W以上日光燈,置于操作者左前上方,距穿刺靜脈45~50cm高度為佳[1]。
頭皮針的大小原則上是要根據患兒靜脈血管顯露的大小及深淺部位靈活而定,頭皮正中靜脈、額、顳、耳后靜脈滴注均可用4號半或5號半針頭。
在以確定的穿刺點局部按常規(guī)進行消毒。護理操作者面向患兒,站在患兒頭側。左手用拇指適當繃緊靜脈兩端頭皮固定血管,右手持頭皮針,使針尖斜面向上,進針時針桿緊貼頭皮進針,根據患兒頭皮具體情況調節(jié)針桿的深度。由于頭皮靜脈的管徑小,針頭不易從靜脈管側方進入,應從靜脈管正上方刺入。當針頭斜面進入頭皮后立即沿靜脈走行方向細心平直前進;如刺入靜脈后感阻力減少,并有回血,不易再進針,應固定。如太淺時,可在血管顯露的情況下,邊推注液體,使血管充盈,邊適當進針。有時由于頭皮靜脈小,針頭也細,回血緩慢,需回抽注射器。根據進針時針頭與皮膚之間的不同夾角,分為直刺法與斜刺法。直刺法是指在欲穿刺的靜脈上,針頭與皮膚呈10~15度角;針頭斜面向上,通過皮膚將針頭直接刺入靜脈,本法最適合小兒頭皮靜脈的穿刺[2]。
認真做好輸液前各項準備工作,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認真仔細選好血管,力爭一針成功;避免誤入動脈,引起局部壞死;防止空氣進入血管內;注意滴速,遵照醫(yī)囑對肺炎、心衰、新生兒滴速放緩;如穿刺失敗,局部應以無菌棉球按壓數分鐘,以防形成血腫及靜脈炎癥;對休克及嚴重脫水的患兒,由于血液濃縮,循環(huán)衰竭,血管彈性減低,官腔小,穿刺有困難,可將所要穿刺的靜脈兩端充分壓迫,使血液聚集,血管鼓起;天氣冷、高熱需冰敷的患兒,血管不充盈,可做局部熱敷,以加強充盈程度;穿刺時誤入動脈血管,表現(xiàn)回血迅速,壓力異常,應馬上抽出針頭;注意觀察藥物對血管壁的刺激,及時處理。
[1] 王啟麗,劉新芳.小兒頭皮靜脈針穿刺心得體會[J].中華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雜志,2008,6(9).
[2] 尕松求措.護理靜脈穿刺的心得體會[J].中國臨床醫(yī)學研究,2012,17(4):506.
R473.72
A
1673-5846(2013)01-0186-01
貴州省雷山縣人民醫(yī)院,貴州黔東南 55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