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艷
談抗衰老與抗衰老的中藥
趙紅艷
抗衰老;中藥;自衰;機理
本文主要對于人體自衰的情況進行了全面的分析,重點研究了我國中醫對于人體衰老的認知。進而分析了中藥在抗衰老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意義,主要是對幾種能夠起到抗衰老作用的中藥藥理及其作用進行了相關的分析,以期能夠對于中藥抗衰老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鑒。
延緩衰老或曰“抗衰老”,是一項世界性的課題。本文試從衰老的發生與某些中藥抗衰老的作用,淺談中醫中藥在此研究領域中的意義,供同道參考。
衰老是生物體在生命過程中,整個機體形態、結構和功能逐漸衰退的總現象,是一個多環節的生物學過程。目前,有關衰老的學說有遺傳、免疫、體細胞突變、內分泌代謝紊亂等很多假說。許多學者認為,人類壽命的長短雖然與多種因素有關,但與機體自衰過程的遲早快慢關系更為密切。因此,深入研究人體自衰的因素及其防治方法,就能減緩自衰過程。此即為抗衰老醫學,亦可稱其為“老年醫學”。
中醫學對人體自衰的研究具有悠久的歷史。《內經》中就有詳盡的描述,如“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這說明人的衰老是陰氣、精血不斷耗損所造成的。據近期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體內某些物質在逐漸減少,如內分泌機能減退,性激素分泌減少等。《素問》:“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這說明男女的生長與衰老過程是以腎氣為主。孫思邈認為:老年人若腎精衰乏,真元耗散,陰氣日衰,其衰老常是“損與日至”,可見欲要延緩衰老,需要時常顧護腎與腎氣。據許多老年病例觀察得知,其中以虛實夾雜者居多,實證病例則僅占15%。其中以脾腎俱虛為多,其次為脾肺兩虛、心脾兩虛、肝腎兩虛。腎為先天之本,與衰老密切相關;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故歷來主張補腎健脾是防治衰老的主要治則。現代研究證實,脾虛患者的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功能均比正常人低,而經過健脾益氣的治療,其中絕大多數患者其有關免疫指數會有所上升;腎陽虛患者的下丘腦-垂體-甲狀腺功能亦似乎提前衰老約15年左右。而使用溫補腎陽之法,則對腎陽虛患者的甲狀腺軸具有調整作用,尤其對改善靶腺(甲狀腺)功能尤為明顯。故有學者認為,溫腎法可以起到延緩衰老,防治老年病的作用。
我國對抗衰老藥物的研究源遠流長,較西方醫藥約早2500多年。從《神農本草經》收進“益氣輕身”、“延年”的上品120種藥味以來,歷代本草均有所發揮和新的發現,例如陶弘景的《本草經注》、孫思邈的《千金要方》、蘇敬的《圖經本草》,唐慎微的《備用本草》及《大明本草》等,其中尤以李時珍之《本草綱目》集“延年”藥物之大成,貢獻最大。據中醫研究院李春生統計,《本草綱目》中,涉及“延年益壽”的礦物藥有51種,動物藥27種,植物藥175種,總計253種;選錄傳統延年益壽方89首,對后世影響頗為深遠。
綜合現代研究進展,定西張風昆認為:滋陰藥的元參、鱉甲、麥冬、天冬、北沙參等有增加體液免疫的作用,延長抗體的存在時間:黃芪、黨參、當歸、首烏、雞血藤、白芍、阿膠、酸棗仁則可促進淋巴細胞轉化,對細胞免疫有作用;銀耳、鹿茸、旱蓮草、白芍、枸杞子、五味子、女貞子、桑寄生、桑椹子、黃精、鹿茸、菟絲子、仙靈脾亦有同樣作用;山萸肉能增強免疫功能;黃芪有在體外延長動物細胞存活(壽命)的作用;肉桂、仙茅、菟絲子、鎖陽等可起到抗衰老和防治老年病的作用;人參、黨參、黃芪、白術、山藥、仙靈脾可使末梢血液中淋巴細胞比值升高,增強吞噬細胞的吞噬能力;補骨脂能提高免疫制劑引起的白細胞下降。為便于臨床辨證施用,現將有明顯抗衰老作用的幾種中藥簡述如下,僅供研究與臨床用藥之參考。
2.1 人參《本草綱目》謂:“補五臟,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現代醫學研究:人參有助于改善機體各臟器特別是循環、神經和內分泌的功能,有助于改善機體的免疫狀態和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于老年人臟器功能衰退、內分泌和免疫功能低下,對環境改變,感染和外傷等適應能力,以及預防老年人血栓塞性疾病,無疑將起到一定程度的保護作用,而有利于延長壽命。
2.2 黃精《本草綱目》謂:“補中益氣,安五臟,益脾胃,潤心肺,填精髓。久服輕身,延年,不饑”。現代醫學研究:黃精既能增強T細胞的數量和增強T細胞的功能,又能延長體細胞的壽命,因此有抗老延壽作用。
2.3 沙參《本草綱目》謂:“補中益肺氣,養肝益脾,久服利人”。現代醫學研究:北沙參不僅具有一般的滋補營養作用,對腎陰虛患者也有益處。實驗證明,許多養陰藥物能使陰虛火旺患者過高的激素水平降低;同時滋陰藥可使腎虛患者的淋轉率接近正常或得到改善;可使抗體存在時間延長,從而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
2.4 何首烏《本草綱目》載:“久服長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現代醫學研究:何首烏含蒽醌衍生物、卵磷脂以及腎上腺皮質激素類物質。對于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以及心血管、腦血管供血不足者,有良好效果,是抗衰老的常用藥物。經驗認為其補益作用白何首烏優于赤何首烏,是一種有前途的抗衰老藥,應進行深入研究。
2.5 枸杞子《本草綱目》載:“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耐寒暑。”現代醫學家研究:補益中藥枸杞子對環鱗酰胺早成小鼠白細胞減少癥,防止因化療所致的白細胞下降,具有較好的效果。同時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防治研究所在研究中發現,枸杞子用于惡性腫瘤患者,其巨噬細胞吞噬率及T淋巴細胞轉化率都轉治療前有顯著提高,因而認為扶正中藥對細胞免疫功能有肯定的提高作用,枸杞能調節免疫,起到防、治病的作用。
2.6 菟絲子《本草綱目》謂:“補不足,強陰益精,益氣力,肥健人,養肌身延年”。現代醫學研究:菟絲子能增強心臟收縮力,調節免疫功能,有促使肌體形成提前的作用。菟絲子既能補腎陽,又可益腎精,具有增強人體機能,調整和提高人體代謝功能及健康人淋巴細胞轉化率之作用。
2.7 百合《大明本草》記載:“安心,定膽,益智,養五臟”。《本草備要》謂:“寧心益氣、調中”。動物實驗證明:具有一定祛痰、鎮喘、平喘作用,調節免疫功能。百合系補腎培元之品,滋腎陰藥,能提高免疫功能,改善心肺功能,因而具有抗老延壽作用。
[1] 錢俊臻.黃酮類化合物提取方法的研究進展[J].化工文摘,2008 (06):35-37.
[2] 馬力,徐楚鴻,黃煜,等.硫酸苯酚法測定金菊花中多糖的含量[J].醫藥導報,2008(12):1511.
[3] 付為琳,孫桂菊.菊花的有效成分、功效、提取工藝及開發前景[J].食品工業科技,2008(03):296-299.
[4] 張婧萱,廖保寧,黃鎖義.淮山藥中總黃酮的提取及對羥自由基的清除作用[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07(01):44-45.
[5] 張媛.耳緣靜脈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致兔主As早期病變及銀杏葉預防作用[D].北京中醫藥大學,2012.
[6] 楊棟.川芎嗪和丹參酮ⅡA干預下PG細胞自發性轉移實驗的研究[D].北京中醫藥大學,2012.
R242
A
1673-5846(2013)01-0258-02
吉林省人民醫院,吉林長春 1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