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洪賓
試析消化系統疾病常見的不當用藥情況
蔣洪賓
消化系統疾病;不當用藥;醫囑;處方
作為醫院臨床上常見的疾病之一,消化系統疾病歷年來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所在,人們對于消化系統疾病的研究與治療也日趨進步,有關消化系統疾病發病的機制的研究也頗為多見。同時,針對消化系統疾病的藥物治療方法也獲得了長久的發展,各種治療藥物的品種不斷增加,各種新藥、特效藥層出不窮,這種情況一方面顯示了當前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方法越來越多,手段越來越先進,為有效治療并控制消化系統疾病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但是,另外一方面,由于各種治療藥物品種繁多,使得有些醫生并不能夠確切把握好每一種藥物的藥理作用等,出現藥物的誤用和濫用現象,導致嚴重的不良反應甚至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筆者通過多年來的工作積累,已深刻體會到消化系統疾病絕不是小事,而是要慎重對待的一種臨床疾病,尤其是消化系統疾病在臨床上的各種不合理用藥情況,本文對此作出分析以減少不當用藥帶來的藥源性疾病的發生幾率,最大程度的發揮藥物的治療作用。
隨機抽取了本院在2011年4~6月的住院醫囑268份和門診處方2825張。其中涉及到不當用藥的醫囑就達到了23份,不當處方有68張;而消化系統疾病的不當醫囑有10份,不當處方有28張。為了給臨床藥學工作的進一步開展確立更為明確的方向,筆者仔細分析并研究了這些住院醫囑和門診病歷,并參照了藥品使用說明書和其他相關用藥規定,對醫囑和處方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使用Excel表格對數字部分進行了統計匯總。
抽查的住院醫囑和門診處方中,消化系統疾病的不合理用藥醫囑和處方分別占到了3.73%和 0.99%。整理合格率還是很高的,不合理用藥僅占了非常小的一部分。但是,疾病的治療還需要保證萬無一失,否則,會涉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對于我院消化系統疾病的不合理用藥原因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抑酸藥與胃黏膜保護劑合用目前,治療消化性潰瘍的常用藥物就是抑酸藥,其主要的藥理功能就是抑制酸的制造和分泌或對進入胃囊的H+進行中和而使胃內PH值升高。而胃黏膜保護劑包含了鉍劑和硫糖鋁,這兩類藥物不宜在一起使用,因為抑酸藥就是要控制酸的分泌,而胃黏膜保護劑卻要在酸性環境下才能起到藥理作用,很顯然,這兩類藥物是沖突的。在臨床上治療這類消化系統疾病時,應避免共同使用,或者是在服用胃黏膜保護劑前30min或服用本藥1h后給予。
2.2 微生態制劑與抗生素合用對于腸源性腹瀉而言,它也屬于消化系統疾病之一,其病理往往與腸道菌群失調、條件致病菌大量繁殖有關,治療這種疾病的主要藥物之一就是微生態制劑。這種藥物原則上講,是不能與抗生素合用的,否則就會影響藥物的治療效果。共同使用時,可以錯開服藥時間,可最大限度的減少不良影響。
2.3 雙八面體蒙脫石與抗生素合用一般來說,口服雙八面體蒙脫石后,在一段時間后可以恢復腸蠕動的正常節律,是目前臨床上治療各種急慢性腹瀉的常用藥物。但是,如果要與抗生素一起服用,就要提前1h左右首先口服抗生素,然后再服用該藥物;如果與諾氟沙星合用,卻可以提高對致病性細菌感染的療效。
2.4 柳氮磺胺吡啶與抗生素合用柳氮磺胺吡啶是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常用藥物之一,臨床上經常同時應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消化系統疾病主要是指發生在口腔、唾液腺、食管、胃、腸、肝、膽、胰腺、腹膜及網膜等臟器的疾病,臨床表現除了消化系統本身癥狀及體征外,常伴有其他系統或全身性癥狀[1]。當前,對于這種常見的臨床病痛,存在不少的不合理用藥情況,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藥物作用的發揮,甚至還會導致藥源性疾病的發生。作為臨床上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臨床一定要慎重對待,切不可隨意用藥,而要在品種繁多的藥物中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對癥治療,尤其要關注質子泵抑制劑與鉍劑合用,氟哌酸合用制酸劑,思密達合用抗生素,柳氮磺胺嘧啶合用抗生素,有機磷農藥中毒應用能量合劑,西沙比利與抗抑郁藥合用,抑酸劑合用黏膜保護劑,抑酸劑合用促動力藥,抑酸劑合用鐵劑等情況,還要避免服藥間隔時間不合理,劑量過大,注意應對同時應用同類藥物以及合用后毒副作用增加的情況,還要注意嬰幼兒特點等,把普遍的疾病當作一項重要的工作,以期最大限度的提高治療效果[2]。
[1] 何子祥.消化系統疾病的不合理醫囑與處方分析[J].藥學實踐雜志,2005,23(5):274-275.
[2] 喬傳虎.常見消化系疾病不合理用藥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1):200-201.
R57;R969.3
A
1673-5846(2013)01-0304-02
如皋市第二人民醫院,江蘇南通 22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