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菊
淺談臨床濫用抗生素的危害
劉曉菊
青霉素等抗生素廣泛的被臨床治療所使用,雖然促進了醫藥事業的發展,但隨著現在抗生素使用范圍的逐漸擴大,甚至造成了濫用的狀況,不但危機到患者的健康,對于整個醫療事業的發展都面臨著重大的考驗。本文通過對抗生素的介紹以及臨床上濫用抗生素帶來的危害進行分析,希望能夠認識到濫用抗生素的嚴重性,使相關部門更好地規范抗生素的使用。
抗生素;濫用;臨床;原因;危害
抗生素主要指細菌、霉菌或其他種類的微生物所產生的次級代謝物,目前現在人工已經能合成相關的類似物,這些統稱為抗生素。隨著科學的發展,科學家們將抗生素的范圍擴大,并將其稱為生物藥物素,主要是用來治療細菌感染所造成的疾病或致病微生物所感染的疾病,一般不會對人體產生影響。由于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所以導致抗生素在大范圍應用,在一定程度上為臨床的治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促進了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廣泛使用抗生素的醫藥機構并沒有充分認識到過量使用抗生素帶來的危害,從而造成了臨床上濫用抗生素的情況非常普遍,據調查顯示,在發達國家抗生素的使用率在22%~25%之間,但在我國的臨床應用比例卻高達80%[1]。通過這個數據可以知道,并不是我國患者的體質存在缺陷,實際上在我國真正需要用到抗生素進行治療的人數還不到20%,但是應用抗生素的比例卻奇高。這也反映我國在抗生素使用監管方面,以及醫藥機構的水平存在的問題。
2.1 管理制度缺陷從國外的抗生素使用比率,可以看出在臨床上并不是必須要使用的,其真正使用率應低于20%才符合實際,但在我國抗生素使用的比率卻高達80%以上,明顯體現了我國存在很大的監管漏洞。由于抗生素的使用在以往并沒有發生較大的醫療事故,所以我國的政府對其監管相對不嚴格,但是隨著抗生素使用的比率不斷增加,其造成的醫療事故也越來越大,如果不對其進行嚴格管理,患者的人身權利就不能得到保證,而且我國對抗生素的使用并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來制約,對于抗生素的銷售也沒有一定的限制,導致抗生素在生產、銷售環節中相對混亂,引起抗生素流通的秩序受到了很大的威脅。一些不法的商人通過不正當的銷售策略,過分夸大抗生素的作用,對其可能隱藏的危害不能進行及時告知,侵犯了購買者的知情權。
2.2 用藥不當政府的不作為使得抗生素的使用泛濫,并且造成一定的濫用狀況,但是最終使用抗生素還是要經過醫師或藥師,在其用藥的過程中也存在很大的問題。
2.2.1 盲目使用在臨床上有時候并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但醫生出于加快治療患者病情,進行抗生素治療,這樣就逐漸使得醫生的操守出現了問題,為業績而不惜對患者濫用抗生素,對患者的身體造成了二次損傷。這種情況一方面是醫生對自身要求不嚴格,另一方面醫院也缺乏相關的規章制度,從而導致盲目使用成為醫生治病的“法寶”,因其不但能增加醫院以及自身的經濟利益,還不會因此而承擔任何責任。醫院不能及時予以管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抗生素使用規范化進程。
2.2.2 專業素質不強臨床醫生對抗生素的了解并不清楚,缺乏相應的經驗,用藥無規律,藥量不確定,就難免造成濫用。醫生是一個相對穩定的職業,很多人運用不正當手段進入醫療機構,來獲取一份穩定的收入,而技術技能卻不能達到臨床要求,這就反映了我國的教育體制以及社會管理體制還存在一些問題,只有盡快規范醫生的選用標準,提高從業技能以及職業道德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2]。
2.2.3 頻繁更換在一種抗生素的應用沒有起到相應的效果后,醫生頻繁的更換抗生素,而忽視了對病情本身的分析,過分依賴抗生素而忽視了自身的職責,使其從屬于藥物。
2.2.4 藥師缺乏臨床經驗領取藥物都是通過藥師,由于其缺乏必要的臨床經驗,用藥方面過于死板,不能很好達到治療效果。
2.2.5 患者主動要求患者對于抗生素不了解,急于治療疾病在就醫時對醫生要求要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但是其本身對于濫用抗生素產生的效果沒有充分的了解,這就很容易造成患者主觀原因引起的抗生素濫用。
3.1 傷損器官藥物的使用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負擔,抗生素也是一種藥物,其過量不合理使用也會對身體器官造成一定的損害,當抗生素作用于人體各器官時,對有病原菌的器官而發揮作用,但是在沒有受到病原菌作用的器官,其不能產生相應的作用,相反還要經過肝腎的代謝作用排出體外,而對肝臟腎臟等器官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如果使用抗生素無節制,造成危害的情況還會泛濫??股氐暮侠磉m量的使用,能夠被身體自行排出,不會造成永久性傷害,如果把抗生素當成“家常便飯”的話,那么身體的器官自然是負荷不了的[3]。
3.2 病菌的耐藥性增強自然界事物之間都是矛盾統一的,抗生素的作用就是利用其與病原菌的這種相互制約的作用,但是如果不合理大量使用抗生素,就會造成這種相互制約的作用發生一定的轉變,由于長時間使用抗生素會使相應的病原菌有一定的抵抗作用,通過細菌不斷的適應作用,抗生素所起到的作用就會大大減小,對臨床的治療具有重大的危害,一方面表現在長期使用抗生素治療不能取得好轉,會對治療造成一定的壓力,另一方面致病菌耐藥性的不斷增強,使患者以后治療更加困難,體質更加弱。
3.3 引起菌群失調菌群失調是指細菌的數量以及種類發生了變化,使得原來比較穩定的結構遭受了破壞,人體是一種和諧運轉的整體,由于濫用抗生素使得人體內的菌類均衡發生了變化,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體內大量的敏感細菌被殺滅,如金葡菌等不敏感菌就趁機進行大量繁殖,從而使其數量不斷增加,破壞了原有細菌之間相對的平衡,造成相應的疾病,通常稱二次感染。這對醫生把握患者的病情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抗生素的產生為我國的臨床醫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隨著抗生素在臨床治療上廣泛性增加,使得抗生素的應用開始泛濫,其不但對于患者器官有損害,同時還會造成細菌的耐藥性以及菌群失調,因此醫務工作者應對抗生素的濫用引起重視,政府部門應加強監管、醫生藥師應注意提高自身的職業技能,患者也不能盲目使用抗生素,多學習相關的醫療保健常識,積累抗生素使用常識,合理使用。
[1] 周貴民,張軍民.我國細菌耐藥性監測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4(1):5-6.
[2] 汪復.如何應對《超級細菌》的挑戰[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 2010(06):401-402.
[3] 高云.淺談抗生素的濫用及使用誤區[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1(18):113.
R978.1;R969.3
A
1673-5846(2013)01-0329-02
仙桃職業學院,湖北仙桃 433000
劉曉菊(1968-),武漢大學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畢業,主要從事藥理學教學及教學管理工作,仙桃職業學院教務處副處長、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