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翠霞
開塞露合劑輔助治療小兒口腔潰瘍的療效及護理
孔翠霞
小兒口腔潰瘍;疼痛;局部用藥;療效;護理
小兒口腔潰瘍(口瘡)是一種最常見的口腔黏膜疾病,可單獨發生,也可伴發于其他疾病之中。臨床多以出現黃白色潰瘍,疼痛流涎,或伴發熱為特征,可以自愈,可發生于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以唇、頰、舌部多見,嚴重者可波及咽部黏膜[1]。近幾年來,皰疹性口腔炎患兒較多見,患兒口腔黏膜出現散在皰疹,米粒大小,疼痛明顯,破潰后形成潰瘍。大多數患兒常因疼痛影響進食,導致不能及時補充營養,影響治療效果。隨著病程的延長,潰瘍面積增大,數目增多,疼痛加重,愈合期延長,進而影響進食和說話,造成惡性循環[2]。近幾年來,我科自配開塞露合劑用于小兒口腔潰瘍的局部治療,收到很好的療效,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統計我院2007年~2010年間以口腔潰瘍為主要癥狀的住院患兒176例,其中1歲以下患兒31例,1~3歲89例,3~11歲56例。皰疹性口腔炎98例,球菌性口腔炎33例,鵝口瘡16例,其它29例。入院時查,潰瘍大小多為直徑2mm左右,最大超過5mm,有的連成片。患兒疼痛,流涎,哭鬧不安,拒食,均有不同程度發熱。
1.2 治療方法所有患兒給予靜脈輸液,診斷細菌感染者用抗生素,病毒感染者用抗病毒藥物,輔以維生素C、B6。體溫超過38度,用退熱藥。局部用藥采用開塞露合劑。診斷細菌感染者,將慶大霉素注射液8萬單位,地塞米松注射液5mg,利多卡因注射液5ml,加入開塞露10ml,搖勻,以消毒棉簽沾取涂于口腔潰瘍處。一日4~5次,選進食前涂,晚睡前涂1次。診斷為病毒感染者用利巴韋林注射液100mg替代慶大霉素注射液8萬單位,其它相同。用藥前詳細詢問過敏史,對其中任何一種藥物過敏者禁用。
1.3 護理方法
1.3.1 一般護理病室環境保持安靜,清潔和空氣清新。床位安排合理,避免擁擠。嚴格陪床探視制度,減少吵鬧。讓患兒臥床休息,減少能量消耗,各項治療和護理工作要盡量集中進行,避免患兒情緒激動。不同病種患兒分室收治,醫護人員的手及診療器械保持清潔。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應及時消毒,衣物置陽光下暴曬,患兒排泄物經消毒后處理,避免交叉感染。
1.3.2 心理護理小兒患者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大多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感覺和需求,最突出的特點是恐懼、哭鬧、反抗、不配合,而對待事物積極樂觀又是他們的天性。患兒來到醫院,對治療和護理措施所帶來的直接不適有著本能的抗拒。護士要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時刻謹記作為一名兒科護士,所做的每一項工作都是為了患兒的盡早康復,所以工作要細致耐心,認真負責。首先要與家屬進行良好的溝通,取得理解與配合。
1.3.3 口腔護理鼓勵患兒多飲溫開水,保持口腔黏膜清潔濕潤。涂抹藥液時,注意不可用力擦拭,以免加大潰瘍面的損傷。動作要輕巧,避免加重患兒疼痛,造成心理上的恐懼。將棉簽浸濕后,以滾動方式涂于潰瘍面,且藥液不可過多,以防患兒大量吞咽導致咽喉部麻痹影響呼吸。
入院時,家長主述患兒哭鬧、流涎、拒食,局部用藥后,患兒進食明顯安靜、順利。大部分患兒用藥3天病情明顯好轉,體溫恢復正常,潰瘍面縮小、變淺、流涎減輕、進食增加。32例3天治愈出院,占18%,103例5天治愈出院,占59%,41例7天治愈出院,占23%。無不良反應發生,有效率為100%。
小兒口腔黏膜薄而嫩,易被過熱食物燙傷、過硬食物擦傷或進食時咬傷,繼而發生感染導致小兒口腔潰瘍;有的幼兒在腹瀉或營養不良時也會發生小兒口腔潰瘍;有的感染細菌或病毒導致口腔潰瘍。一旦潰瘍形成,患兒所進食物的化學成分就會對潰瘍面產生刺激,引起創面疼痛,此時,小兒會表現出拒食、煩躁甚至發熱的癥狀,直接影響幼兒身體健康。及時止痛,消炎,促進患兒進食,并配合精心護理,對治療就顯得至關重要[3]。將這幾種藥物進行簡單合理的配制,輔以開塞露合劑共同治療,經過臨床多數病例的檢驗,對治療口腔潰瘍效果良好,且應用方便,可謂物美價廉,值得推廣。
[1] 沈友良,鮑祥吉.維生素E與外敷思密達治療口腔潰瘍12例[J].醫學導報,2002,21(1):20.
[2] 孔淑敏.思密達治療小兒口腔炎及口腔潰瘍61例療效觀察[J].中國校醫,2004,18(3):198.
[3] 謝曉莉,唐瞻貴,袁濤洪.佳力克(大蒜素)治療口腔潰瘍的臨床研究[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04,20(2):113-114.
R473.72
A
1673-5846(2013)01-0337-02
大同市靈丘縣人民醫院,山西大同 03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