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雪清
老年股骨頸骨折的家庭護理
丁雪清
目的探究家庭護理在術后老年性股骨頸骨折患者恢復中的作用意義,以達到降低術后并發癥、助于肢體恢復的目的。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8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出院后通過向患者家屬進行健康知識指導、制定個性化康復護理方案分析家庭護理的意義。結果家庭護理前、護理后8周、3個月和6個月患者的Barthel得分平均值分別為9.7分、38.0分、58.0分和67.0分,91.4%的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效果良好,均可棄拐行走;4例患者仍存在中度障礙,生活具依賴性;1例患者因器官功能衰退而需長期臥床。結論為出院后的老年性股骨頸骨折患者制定科學有效、循序漸進的家庭護理方案,對患者肢體功能恢復至關重要,值得在家庭和社區內推廣。
老年;股骨頸骨折;家庭康復
股骨頸骨折在老年性骨折中較為常見,導致老年股骨頸骨折的原因多樣化,其中摔傷占了60%[1]。手術治療多為臨床上治療骨折的主要方式,可有效減少并發癥、助于患者早日進行床下活動。對于多數骨折程度較低、經濟原因而短時間住院的患者可在家進行家庭護理,但同時由于以上患者住院時間的不充足、出院后肢體功能恢復方法的未完全掌握,使得患者出院后并發癥出現率大大升高,患者生活質量明顯下降。因此,為了幫助老年患者的快速康復,制定科學有效、針對性較強的家庭護理方案至關重要。本文對我院收治的58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制定了家庭護理方案,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我院2009年5月~2011年11月收治的58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均接受手術治療。其中男27例,女31例,年齡45~76歲,平均年齡60.5歲;其中38例摔倒,11例車禍所致,9例下肢突然扭轉。
1.2 方法我院對因經濟原因、骨折程度較低而短暫住院的患者以及術后好轉或痊愈出院的患者均制定了科學有效、個性化較強的家庭護理方案,同時通過圖片演示、口頭闡述、發放書面資料等方式給予患者家屬相關的健康知識指導,并對患者隨訪6個月。
1.3 評價標準本文將Barthel指數法[2]作為患者恢復程度的評價標準,滿分100:正常;>60分:生活基本自理;40~60分:功能存在中度障礙;20~40分:中度功能障礙,但生活具顯著依賴性;<20分:完全殘疾。通過比較患者在家庭康復護理前、護理后8周、3個月和6個月的分值分析家庭護理的作用。
本文58例患者在家庭護理前、護理后8周、3個月和6個月的Barthel得分平均值分別為9.7分、38.0分、58.0分和67.0分。家庭護理后6個月,91.4%(53例)的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效果良好,均可棄拐行走;4例患者仍存在中度障礙,生活具依賴性;1例患者因器官功能衰退而需長期臥床。
3.1 心理護理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由于術后臥床休養時間較長、對疾病認識的缺乏、生活不能自理、害怕預后不好等多種原因都易使患者出現情緒低落、悲觀心理、脾氣暴躁等消極情緒,對術后康復造成不利影響,所以應結合患者性格、病情、接受能力、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等不同因素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導方法,指導家屬對待患者應有足夠的理解、耐心和寬容心等;對因害怕骨折移位所帶來疼痛的患者,可以通過圖片演示、闡述的方式向患者詳細講解相關知識,使患者能正確對待疾病;幫助老年患者通過看報紙、看電視、聽音樂等方式分散注意力。
3.2 飲食指導由于老年人本身腸道吸收能力較低,加之骨折后出血量大、手術創傷大等因素極易使老年患者出現貧血、營養不良等不良癥狀,可對術后切口組織的快速修復和愈合造成影響,所以術后應結合患者的自身情況合理改變飲食結構,囑咐患者多進食易消化、高蛋白、高纖維食物;多食如海產品、動物肝臟、雞蛋、豆類、牛奶、水果、蔬菜等富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以促進患者體內對鈣的吸收;對于食欲低下的患者可通過提高食物的色、香、味增加患者的食欲;同時向家屬講解正確的滋補方法,避免一些常見的錯誤理解。
3.3 肢體功能護理通過向患者制定一整套肢體功能鍛煉方案達到患者肢體功能早日康復的目的。第一階段:對于早期鍛煉應先指導患者于床上進行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髖關節的內收外旋鍛煉踝關節背伸和跖屈,足趾活動,同時髖關節的屈曲度應小于<70°;囑咐患者避免90°坐位或側臥以避免造成骨折移位;術后兩個月可幫助患者慢慢坐起,切記不可盤腿而坐;4周后可根據患者身體情況進行下床拄拐鍛煉,指導患者助行器的正確使用方法,做到行走時健康肢體先于前方,后患肢慢慢跟上。第二階段(術后2~3個月):正確指導患者直腿抬高和髖關節伸展是鍛煉的重點,髖關節伸展時應保持屈髖<90°[3],每次訓練1~2min,10~15次/日。第三階段(術后3個月):若患者在此階段未出現疼痛感,可棄拐行走,同時應做到“三不”和“四避免”,分別為不做盤腿交叉動作、不過度勞累、不坐矮板凳;避免在光滑的平面上行走、避免過度劇烈活動、避免在雙足分開雙膝并攏時傾斜軀體、避免外出或長時間行走。
3.4 并發癥護理因老年患者存在臥床時間較長、機體器官功能下降、活動較少、心理變化等因素使得患者在康復期間出現泌尿系統感染、壓瘡、墜積性肺炎、髖關節脫位和結石等多種并發癥,因此應向患者進行相關的預防措施指導:①囑咐患者要大量飲水,每天飲水量應保持在2000ml以上,通過排尿量的增加來發揮沖洗尿路的作用,以避免泌尿系統感染、結石的出現[4]。②對患者做到多翻身,至少2h一次,翻身角度為5~10°;可使用氣墊床、水墊或海綿墊,保持床褥的潔凈、干燥,避免患者與床褥的局部摩擦;多為患者進行背部按摩,力度應由輕到重,再由重變輕,以預防壓瘡的發生。③時常保持患者屋內空氣流通、溫度適宜;幫助患者正確的咳嗽、咳痰方法,若患者出現咽炎、感冒時應給予及早治療;通過口腔護理減少患者呼吸道分泌物,降低墜積性肺炎的發生[5]。④指導患者正確的上下床方式和助行器的合理使用方法都可以有效避免髖關節脫位的發生。
老年股骨骨折除了及時進行手術治療外,良好的康復護理是提高療效、改善預后的重要保證,術后護理關系著手術治療效果的成敗。因此,護理人員在護理骨折患者時,不僅需要觀察患者的軀體征象,同時指導患者家屬根據病情辨證用餐,做好心理、合并癥、輔助療法等護理及功能鍛煉至關重要。本組58例患者家庭照顧能力都比較強,患者及家屬對護士提供的護理指導比較接受,對患者的護理依從性較好,能按照家庭護理內容進行護理,有問題及時打電話咨詢。經過隨訪,患者肢體功能恢復較好,無功能障礙,減少了致殘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從而使并發癥的發生率降到最低程度,得到與住院患者相同的治療效果。
[1] 鄭艷紅,魯秀平,陳曉穎.老年女性股骨頸骨折12例的家庭護理[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2,15(3):444-445.
[2] 黃麗英.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的家庭康復指導[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4):1303-1304.
[3] 趙玉鳳.老年股骨頸骨折105例出院后護理指導[J].齊魯護理雜志,2007,13(16):99-100.
[4] 化前珍,郭明賢.老年護理與康復[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7:80.
[5] 王建榮,劉玉春,馬艷蘭.老年護理新觀念及老年特殊問題的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2):956-961.
R473.2
A
1673-5846(2013)01-0348-02
廣西賓陽縣中醫院,廣西南寧 53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