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麗水市蓮都區發展和改革局
改革創新突破“四大瓶頸”
文/麗水市蓮都區發展和改革局
2013年以來,麗水市蓮都區發改局緊緊圍繞“推進市區共建、打造‘三大蓮都’”戰略總要求,凝心聚力,真抓實干,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和成效,但更要清醒地看到發展中存在的差距和面臨的挑戰。由于蓮都區經濟基礎薄弱,空間、融資、體制、人才等四大瓶頸已成為蓮都將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的“攔路虎”,亟待突破。
瓶頸一:產業發展空間不足。建設用地指標少,以工業發展空間為例,1999年開始規劃建設的南山園和2006年啟動的碧湖產業區塊純工業用地合計1250畝左右(平均每年約90畝),遠遠不能滿足當前工業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要求和愿望。同時要想旅游度假、現代物流、商貿流通、養生養老等服務業領域上謀求發展空間,首先破解也是土地指標的問題。
瓶頸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蓮都區企業的企業主體是中小微企業。由于實力薄弱,在目前的金融體制下,中小微企業根本不具備對金融機構的議價能力,很難進入正規金融機構的“法眼”。另一方面中小微企業分布散亂,而正規金融機構數量極其有限,也很難進入金融機構的服務半徑。融資貴更是中小微企業當下面臨的嚴峻現實,于難以享受銀行的服務、無可奈何之下,中小微企業不得不從民間借貸。另外,企業聯保現象較為普遍,個別企業一旦發生資金鏈斷裂就將影響到聯保企業的生存,資金鏈斷裂風險增大。
瓶頸三:市區體制需不斷完善。在第四輪市區事權調整中,蓮都要爭取的46項事權目前已有33項下放,但不可否認市區體制仍有不夠匹配的地方。一是任務重,相關職能不夠全。蓮都區的投融資、稅務、土地、規劃、招投標等職能不夠健全,發展的要素制約更為嚴峻,卻承擔著與其他縣(市)相同的經濟發展任務;一些民生領域的工作,群眾訴求強烈,但由于政府職能缺失,長期難以解決。二是管得著,實際效果不夠好。由于責、權、利分離,一些蓮都區承擔主要責任的工作,或因缺乏人力、財力保障難以履職到位;或因缺乏與之相匹配的管理手段難以監管到位;或因市區職能交叉、權責邊界不清,行政成本高、行政效能低。三是落實難,市區聯動不到位,導致工作效率不夠高、落實相對難。
瓶頸四:創新型人才相對短缺。一是人才不夠用,主要是結構性短缺,高端人才和重點產業、重點領域人才不足,技能型人才缺乏;二是人才不適用,創新型人才比較缺乏,新興產業人才極度匱乏;三是人才沒用好,用人的體制機制還不夠活,人才充分施展才能的舞臺還不夠大,人才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有待進一步激發。
要突破“四大瓶頸”,總的就是全力按照改革創新的精神,“認準一個目標、構建三大蓮都、一年抓幾件實事,持之以恒上臺階”。“目標”,就是“四個翻一番半”;“三大蓮都”,即“實力蓮都、效率蓮都、養生蓮都”;“一年抓幾件實事”,即將每年的工作重點細化分解、明確責任、落實到人,以時限倒逼進度,以目標倒逼責任,確保各項工作順利推進。
——拓展產業發展新空間。拓展產業空間增量,推進低丘緩坡綜合開發利用,確保全年新增工業用地2000畝、出讓500畝以上;盤活閑置廠房和土地,讓未發揮效益的空間資源活起來,挖掘產能潛力。提倡“以畝產論英雄”的理念,積極引進一批創新能力強、技術含量高的知名企業。
——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困局。一方面,要發揮政府引導扶持作用,做好“一補、一搭、一爭”,即探索建立風險分散補償機制、搭建“政銀企保”四方合作平臺和爭取政策性資金;另一方面,破解企業規模格局,引進大企業大項目、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
——建設創新型人才隊伍。繼續落實“對頂尖領軍人才、創業創新隊實行一事一議”等優惠政策,完善吸引人才的激勵政策,著力解決人才住房、社保和子女教育問題,努力營造良好環境,以引更多的高層次人才來蓮都落戶、創業。
——擴權強區簡政放權。市區體制改革的“下放和上收”是一個不斷演進過程。凡是涉及社會民生的一律簡政放權,將市政府職能部門的部分事權、財權和人權下放區政府或直屬分局,從而實現審批重心、管理重心下移,提高行政效率。上收權力,凡是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的、有利于統籌辦大事的權力要上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