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漢接,蘇春(.廣東省汕尾市華僑管理區人民醫院,廣東汕尾5653;.廣東省汕尾市第二人民醫院兒科,廣東汕尾56600)
病毒性心肌炎是兒科常見的感染性心肌病,近年來呈現明顯增高的趨勢,嚴重者可能引起患兒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1]。選擇合適的臨床治療方法成為我科室研究的熱點問題。筆者通過對我院收治的小兒病毒性心肌炎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0年2月~2012年3月兒科收治的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兒臨床資料進行匯總分析,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7個月~13歲,平均(7.0±5.0)歲,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兒均參照2000年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心血管組制定的小兒病毒性心肌炎患兒診斷標準確診。患兒入院時主要有不同程度的面色蒼白、頭暈嘔吐、乏力胸悶、肺部濕啰音、心功能不全等臨床癥狀。通過心電圖檢查可見心律失常、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心動過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及交界性早搏等改變。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兒依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基礎治療組30例和觀察治療組30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臨床資料比較結果有可比性。
1.2 方法:基礎治療組:主要是針對性的臥床休息,給予抗心律失常、抗病毒、營養心肌等基礎性藥物治療。觀察治療組:在基礎治療的基礎上給予維生素C聯合磷酸肌酸鈉進行治療,靜脈滴注磷酸肌酸鈉0.5~1.0 g/次,1次/d,靜脈滴注維生素C 150 mg/kg~200 mg/kg,1次/d,連續治療2周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病毒性心肌炎患兒臨床療效。療效評價標準:顯效:患兒臨床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心肌酶譜和心電圖恢復正常;有效:患兒治療后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心肌酶譜和心電圖明顯恢復;無效:上述指標均未達到者。總有效率=顯效+有效。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5.0建立數據庫,病毒性心肌炎患兒計數資料通過χ2檢驗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病毒性心肌炎患兒臨床療效情況比較,見表1。觀察治療組病毒性心肌炎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基礎治療組,研究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病毒性心肌炎患兒臨床療效情況比較[例(%)]
病毒性心肌炎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局灶性或者彌漫性心肌炎間質炎性反應和心肌纖維的變性或者壞死,從而出現一系列的臨床癥狀,出現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也可能變為擴張性心肌病[2]。心肌細胞損傷主要與氧自由基增多、心肌細胞活力下降、乳酸脫氫酶增多、過氧化物歧化酶下降等一系列因素有關。磷酸肌酸中含有高量的氨基磷酸鍵,在細胞中水解可以產生超過12000kal/mol的能量,首先是在線粒體膜間隙,其實負載細胞能量;胞漿膜的能量泵供應鈣離子通透所需要的能量;肌漿網是為通道提供能量;肌原纖維是為肌動蛋白-肌球蛋白絲的滑動提供能量。有資料顯示[3],磷酸肌酸進入細胞不僅參與高能磷酸苷水平的維持,同時還可以抑制核苷酸合成過程中酶類活性,外源性CP可以穿透缺血細胞,為細胞提供能量。高能磷酸鈉可以穩定心肌纖維膜,通過對核苷酸分解酶的抑制,從而保持細胞內腺嘌呤核苷酸水平形成一定的保持作用,對缺血心肌部位的磷脂降解的抑制作用。對ADP誘導血細胞板聚集進行抑制,改善心肌缺血部位的血液循環。有研究表明[4],磷酸肌酸鈉可以提高心臟每搏輸出量、射血分數、射血率,減輕心肌損害,改善心臟的收縮和舒張功能。維生素C是氧自由基清除劑,大劑量的維生素C可以抑制機體氧自由基對于脂質中的多價不飽和氨基酸的攻擊,有效的抑制炎性細胞釋放超氧化物自由基,從而減輕心肌細胞破壞。維生素C可以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減輕組織水腫,有效的改善微循環,利于心肌細胞修復。綜上所述,維生素C聯合磷酸肌酸鈉治療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癥狀改善明顯,療效良好。
[1] 王小勇,齊睿睿,李安民.磷酸肌酸鈉治療小兒病毒性心肌炎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2,7(22):162.
[2] 張羽.大劑量維生素C聯合磷酸肌酸鈉治療小兒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13):114.
[3] 李武勇.磷酸肌酸鈉聯合大劑量維生素C治療小兒病毒性心肌炎[J].廣東醫學,2011,32(15):2047.
[4] 憨貞慧.磷酸肌酸鈉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應用[J].臨床醫學,2009,2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