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卓芬(廣西北海市中醫醫院血透室,廣西北海536000)
健康教育路徑是將臨床路徑的理論和實踐方法借鑒于健康教育的實施[1]。終末期腎臟疾病是不可逆轉的慢性漸進性疾病,血液透析是其主要替代治療[2]。由于血液透析需要長期維持,對患者的健康教育至關重要。本研究對56例血液透析患者應用健康教育路徑實施健康教育,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隨機抽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科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患者56例,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齡23~82歲,均患有腎功能不全疾病。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24例,初中文化程度22例,小學文化程度9例,文盲1例。入選標準:神志清楚,溝通無障礙,愿意參加本活動。將其隨機分為路徑組28例和對照組28例,透析次數為2~3次∕周,4 h/次,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健康教育方法,即無時間限制,護理過程中如發現患者有不正確的健康行為或有疑問時,隨機進行健康教育。路徑組實施標準的健康教育路徑。
1.2.1 入室宣教:對剛入室的患者,禮貌、熱情地接待,向患者介紹血液透析室的環境及有關制度,向患者介紹醫師的情況,使患者盡快熟悉透析室的環境、主管醫師、護士及探視制度。
1.2.2 心理干預:血液透析患者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由此,護士為每位患者制定詳細的心理護理計劃。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以理解、同情、尊重的態度幫助患者。向患者講明血液透析的必要性,對可能帶來的痛苦和并發癥作適當說明,把新患者的透析床位安排在一些開朗、有經驗、透析效果較好的舊病友旁邊,讓他們現身說法,為其介紹經驗以解除患者的陌生感與緊張感,給予安全暗示。具體事例往往比單純的說教更有說服力。
1.2.3 認知干預:熱情、誠懇和富有同情心的語言及態度,在進行血液透析前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詳細向患者介紹血液透析治療方法、過程、目的、意義和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必要時帶患者親臨透析室參觀其他患者的透析過程,消除其焦慮、恐懼心理,讓患者從認知上接受透析治療。
1.2.4 飲食指導:血液透析患者原則上宜進優質高蛋白、富維生素、低脂、高鈣低磷、低鹽低鉀的食物,注意控制水分的攝入。飲食的選擇取決于殘存腎功能,血液透析頻率和尿量,根據每周的透析次數決定患者的蛋白質攝入量,盡量選擇優質蛋白,如雞蛋、牛奶、瘦肉、魚等。熱量攝入的多少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對于消瘦和營養不良患者采用高熱量飲食,對于肥胖患者總熱量應偏低。測量每天的尿量,每天水分攝取為每天尿量+500 ml,要求患者透析間期體重增長應控制在干體重的4%以內。應盡量減少鉀的攝入,無尿或少尿患者尤應限制,限制含鉀高的食物,如橙柑、香蕉、檸檬等。限制含磷高的食物,如豆制品、堅果類、動物內臟等。
1.2.5 服藥指導:應遵醫囑按時、按量科學服藥。由于透析可丟失水溶性維生素,故須補充葉酸、B族維生素、Vit C,但不能過量;補鈣藥應含服或嚼服,同時適當補充Vit D,并監測血鈣濃度;口服鐵劑應飯后服,忌飲濃茶,可同時服用Vit C,促進吸收。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伴有高血壓,各種降壓藥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正規長期服用,并監測血壓,防止低血壓。患者透析前一般不服用降壓藥物,防止透析過程中造成血壓下降。
1.2.6 血管通路的維護和護理:內瘺患者,教會患者自我判斷內瘺是否通暢,觀察有無紅腫、疼痛、硬包塊,如有異常,即刻回醫院處理。告知患者不能在內瘺側手臂上采血、輸液、測血壓、持重物。避免內瘺側手臂受壓、衣袖過緊﹔夜間睡覺不要將內瘺側手臂墊于枕后,避免側臥內瘺手臂側。透析結束當天穿刺部位避免接觸到水,用無菌敷料覆蓋4 h,以防感染。24 h后用喜療妥2~3次/d,均勻按摩于穿刺處、血腫處及瘢痕處,2~3次/d,主要以軟化瘢痕和血管。留置導管者,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保持置管局部干燥、清潔,避免局部被汗液刺激。禁止盆浴,最好淋浴。如有潮濕或污染立即更換敷料。留置導管,一般不宜作他用,如抽血、輸液。告知患者不應劇烈運動,局部避免大幅度動作,以防導管滑脫。應盡量穿對襟上衣,以免脫衣服時將導管拔出。一旦脫落,應立即壓迫止血并迅速就診。
1.2.7 指導患者的日常生活: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力低下,指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慎起居,避風寒。避免到人多密集的場所,如電影院、超市等。注意個人衛生,皮膚瘙癢時,用溫水擦洗,忌用肥皂、乙醇擦洗,避免抓癢,保持皮膚清潔。保持大便通暢。教會患者每天測量血壓、記錄尿量,有條件的應測量體重,保證透析間期體重每天控制在1 kg。鼓勵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1.3 觀察指標:對患者進行觀察3個月,統計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治療依從性及對醫護人員的滿意度。具體方法如下:健康教育效果分為透析知識、飲食、用藥、血管通路(穿刺點、內瘺或靜脈留置導管)的自我護理4項,總分為顯效、有效、無效3級,總有效率=顯效+有效。患者治療依從性內容包括:脫水量(<干體重5%),合理飲食,堅持血液透析,遵醫囑服藥。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包括教育過程、教育效果、教育方式、服務4項,每項分值為0,1,2,3分,分3個等級,總分0~3分為不滿意,4~7分為一般,8~12分為滿意。
1.4 數據處理:數據采用SPSS統計軟件處理,計數數據采用t檢驗,計量數據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意義。
2.1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例)
2.2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例)
2.3 GMWW組患者對醫護人員的滿意度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醫護人員的滿意度比較(例)
傳統的健康教育只是被動的醫療指導,簡單的傳授,沒有深入的人性化實施和患者的配合,常使預期的護理效果不佳[3]。標準的路徑貫穿整個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無論是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透析間歇期,是一項具有針對性、目的性的健康教育模式。
3.1 應用健康教育路徑進行健康教育可提高教育效果:本研究中兩組間相比,路徑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具體表現在路徑組患者對透析知識了解程度、自我飲食護理、用藥知識掌握、血管通路(穿刺點、內瘺或靜脈留置導管)的自我護理均優于對照組。影響尿毒癥患者生存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大多數患者對尿毒癥和透析缺乏正確的認識,治療不配合,飲食、生活無規律。通過這種護理方法,我們減少了護理工作的隨意性,降低了患者由于無知造成的緊張和恐懼感[4]。
3.2 實施健康教育路徑提高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護理過程中,首先應使患者對疾病有一個全新的正確的認識,學會自我監測,自我護理,提高治療依從性,讓患者充分地參與到計劃中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建立最理想的共同參與型護患關系。實施健康教育路徑,注重實施針對性的個性化健康教育,避免了護理工作的盲目性[5]。應用健康教育路徑實施健康教育,從而減少血液透析的并發癥,使患者能夠配合透析,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質量。
3.3 應用健康教育路徑進行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在本研究的健康教育路徑中充分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服務宗旨,制訂護理計劃,進行護理健康教育,提高了教育質量。加強了護士與患者之間的信息交流,保證了健康教育的主動性、連續性和完整性[6]。本研究中兩組間比較,路徑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實施健康教育路徑,對建立起指導、合作、互動的新型護患關系打下了切實的基礎。
[1] 時紅霞.用健康教育臨床路徑護理血液透析患者的體會[J].吉林醫學,2010,31(20):3257.
[2]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51.
[3] 劉慧,沈軍,何紅燕.我國老年護理發展現狀[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18):2219.
[4] 余瑞玲,梁馨苓,黃紅友,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臨床健康教育路徑可行性研究[J].護理研究,2005,19(12):1042.
[5] 阮柳紅,伍慧賢.健康教育路徑在血液透析深靜脈置管患者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2,3(18):272.
[6] 馮桂榮,宋悅,王彤.臨床護理路徑在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吉林醫學,2008,29(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