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霞 呂向紅 陳楠
胎心監護、臍血流S/D值是產前預測胎兒宮內安危的公認的兩種指標,但又各有局限性。為評價聯合應用兩種方法的預測價值,本文在200例高危妊娠的病例中進行了監測對比。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單胎足月高危妊娠孕婦200例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4~40歲,孕周36~41周。初產婦178例,經產婦22例。對其進行胎心監護及臍血流測定,對陽性結果進行分組比較,分2組:1組為單純胎心監護異常,S/D正常;Ⅱ組為S/D異常,胎心監護正常;Ⅲ組為胎心監護及S/D均異常。并對分娩后的新生兒記錄阿氏評分。
1.2 方法
1.2.1 胎心監護標準 無應激試驗(NST);30 min內有2次以上的伴隨胎動的胎心率加速,≥15bpm,持續時間≥15 s,為正常,稱反應性;未達上述標準為異常,稱NST無反應。縮宮素激惹試驗(OCT)、應激試驗(CST):若多次宮縮后連續多次出現晚期減速、胎心率變異減少、胎動后無FHR增快,為OCT陽性;若胎心率基線有變異、胎動好、伴隨胎動FHR加速、無晚期減速,為 OCT(CST)陰性。NST無反應型或(和)OCT(CST)陽性均記為胎心監護異常組。
1.2.2 胎兒臍動脈S/D值測定 將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置于孕婦腹壁(胎兒腹側部位),聞及典型的臍動脈血流并且熒光屏上顯示連續的臍血流頻譜圖,測量5個頻譜S/D的平均值作為測定結果,判斷標準:S/D<3.0為正常,≥3.0為異常[1]。
1.2.3 新生兒預后評判標準 新生兒出生時1 min或5 minApgar評分≤7分為新生兒窒息,記為預后不良。
1.3 統計學方法 全部試驗均固定專人組操作。臨床資料結果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00例高危孕婦中,Ⅰ組98例,新生兒預后不良者78例,其新生兒預后陽性符合率為79.6%;Ⅱ組26例,其中新生兒預后不良者21例,陽性符合率為80.8%;Ⅲ組91例,新生兒預后不良者84例,其新生兒預后陽性符合率為92.3%。故Ⅲ組預測新生兒預后的陽性符合率更高,與其余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產科臨床工作中,胎心監護能連續監測胎心的變化,及時反映出胎兒缺氧表現,估計胎兒儲備能力,也是預測胎兒預后的較好的方法。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受睡眠、鎮靜藥物、胎動等的影響,易出現假陽性,它有較好的陰性預測值,但對高危胎兒敏感性不高,有時需多次檢查才能確定。目前測定臍動脈S/D值是產科監護的一項重要檢查手段,已成為圍產兒監護中最常用的血流速度指數[2]。通過測定臍動脈S/D值能反應胎兒、胎盤循環狀況,可盡早較準確的了解胎兒宮內情況,及時發現胎兒窘迫,積極采取措施,有效降低圍產兒死亡率[3]。S/D值越高胎兒危險性越大。當舒張末期血流斷流時,是胎兒極度缺氧的表現,預后不良,死亡率可達100%。但臍血流在腹壁肥厚、羊水過多、前壁胎盤時可影響波形探測,干擾結果判斷。
胎兒電子監護、S/D值均是單項監測指標。胎兒電子監護反映胎兒生物物理單項活動,S/D值反應胎兒胎盤循環,各有其局限性。本組資料說明,二者均異常組的新生兒窒息發生符合率最高。因此聯合使用兩種方法來監測胎兒宮內情況,則可彌補單一檢查的不足,更能準確的診斷胎兒宮內窘迫,預測圍產兒出生狀況。對指導臨床處理更有價值。
[1]周容,李維敏,劉淑芳.多普勒超聲測定胎兒臍血流及子宮血流速度的臨床應用.中華婦產科雜志,1992,27(1):51-53.
[2]范紅芳,李歆.胎兒臍血流聯合胎心監護預測新生兒出生狀況的研究.中國婦幼保健,2007,22(14):1969.
[3]成婭,李幼飛,顏萍.NST、臍血流S/D值預測胎兒缺氧的比較.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04,1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