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志鴻
臨床上一般將60~70歲稱老齡,70~80歲稱高齡,80歲以上稱超高齡,自2002年8月至2012年7月十年間我院對70歲以上患者行開胸手術235例,現對其圍手術期處理的相關資料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235例,其中男132例,女103例,男女比例為1.28∶1。其中年齡在70~80歲者179例,80歲以上56例,平均年齡76.5歲。
235例患者中既往無明顯病史者176例,有病史者59例,其中有冠心病史者36例,有慢阻肺史患者15例,合并糖尿病者17例,有腦血管病史患者9例,其中個例患者同時合并兩種乃至兩種以上病史,在既往有病史者中,共死亡6例。
1.2 治療方法及結果 本組235例患者中,因食管癌開胸者8例,賁門癌開胸者105例,肺癌27例,其他4例。病程最長36 d,最短12 d,平均病程19 d。2002年8月至2007年7月共96例,死亡5人,死亡率5.2%。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共計139例,死亡4人,死亡率2.8%,十年平均死亡率3.8%。
隨著年齡增長,高齡患者在各個方面均有著自身的特點。首先,高齡患者呼吸道對刺激的反應遲鈍,呼吸肌張力降低,以致咳嗽無力,不能有效排痰,又因通氣與血流灌注量均減少,可能有潛在的低氧血癥。而在心血管方面,由于動脈硬化,血管阻力高,易產生高血壓,心肌供血明顯下降,同時由于心肌退行性變,導致傳導障礙而易出現心律失常[1]。其次,高齡患者由于神經細胞的減少及退行性變,腦血管阻力上升,血流下降,故傳導功能及傳導速度,中樞調節功能均較差;再次,高齡患者腎功能可明顯下降,一旦脫水、失血、低血壓,缺氧易引起腎功能障礙及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而多數高齡患者又合并前列腺肥大,是術后排尿困難,發生尿潴溜,泌尿系統感染的原因。而且,高齡患者消化功能減退,基礎代謝低,內分泌腺功能下降,易出現糖代謝紊亂,而隨著機體的免疫力、應激能力下降,組織的抗感染能力、抗休克、修復能力及維持內環境穩定的能力均下降。
鑒于高齡患者自身的特點,一些看似普通的基礎病或術后并發癥,對高齡患者而言就可能是致命性的。開胸手術較為復雜,患者在手術前對病程不甚了解,心理上有所顧慮,導致術前休息不好,影響患者對手術的耐受性,所以術前應耐心做好解釋工作,解除思想顧慮,增強患者信心,同時對高齡患者在治療上應嚴格區分,制定不同的個體治療方案,充分做好手術前準備。包括:術前常規全胸片檢查,必要時做胸CT,尤其做肺功能檢查及心電圖,彩色超聲、心動圖等心功能檢查,治療緩解心臟疾病,本組235例高齡患者術前均常規應用激化液及心、肺功能鍛煉,控制血壓,術前兩天停利尿藥,最少一周停有可能造成凝血功能障礙的藥物(阿斯匹林、利血平等);對心功能不全者需控制3~4周,心肌梗死發作需六個月以上,且心電圖示ST段<2 mm方可手術。而術前呼吸功能訓練非常重要,尤其注意鍛煉咳嗽、咳痰方法。雖然肺功能指標名目繁多,臨床最有參考價值的第一秒末努力呼氣量FEV1,理想值是超過估計的75%,此種患者適于手術,低于75%,高于50%時,手術需慎重考慮。如低于50%,則一般屬于手術禁忌[2]。本組235例高齡開胸患者共死亡9例,其中5例死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的多臟器功能衰竭,可見肺功能對開胸患者之重要性。同時,術前要改善營養狀況,糾正貧血,低蛋白血病,在床上練習大小便等,另外術前一定要控制血糖,患糖尿病者術前用藥控制血糖在7 mmol/L左右。
高齡患者術中要盡量減少手術打擊,最少出血、輕柔操作,縮短手術時間,術中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吸痰,必要時及早、及時行氣管切開,有條件的用呼吸機給予呼吸支持,保證血液動力學平穩,充分供氧,保證血氧濃度是防止心功能不全的最基本措施,同時術中應注意觀察血糖濃度,血糖維持在10 mm/L左右。防止低血糖休克產生,術中、術后觀察每小時尿量,注意腎前少尿,腎性少尿的的鑒別,進行血液動力學監測,保證有效擴容。
對于高齡腫瘤患者,若病變位置較高,較大,可能外侵周圍臟器或龕影較大將要穿孔的髓質型或潰瘍型食管癌,術前可給予半量療效(<4000rad),會提高手術的切除率,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同時對術后的化療應持審慎態度,不能過于夸大術后化療的必要性及效果,應根據患者的身體及免疫力恢復情況適當靈活應用,放、化療時應給予足夠的止吐、升血、營養等保駕護航及支持療法。
高齡患者在完成手術及相關治療的同時,需在醫護人員的密切觀察幫助下,進行必要的心理調整,可采取必要的醫療保護、保密措施,適當隱瞞真實病情及手術風險,增加其對手術效果的期望,而對術后因并發癥帶來的不適,所產生的擔心、憂慮心理,更要做耐心的好解釋,盡可能增加其長期生存的可能。
[1]鄒衛.普胸外科圍手術期處理.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1.
[2]董志偉,谷銑之.臨床腫瘤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