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衛東
蝶鞍是顱底重要結構,是分析頭顱平片的主要研究對象。研究正常蝶鞍形態和大小的變化對某些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1]。
從我院近幾年頭顱X線平片中收集16周歲以下并能明確辨認蝶鞍形態和能進行測量者400例,男244例,女56例。其中320例為急性顱腦外傷,80例為其他疾病。臨床上均無腦垂體、內分泌異常改變的癥狀和體征。400例均為頭顱側位平片,其測量方法為:蝶鞍前、后床突連線中點向下垂直至鞍底為深徑,蝶鞍前、后壁間最大水平距離為蝶鞍前后徑[2,3]。
將400例分為4個組,5歲以下為一組,6~10歲為二組,11~13歲為三組,14~16歲為四組,每年齡組為100例。400例蝶鞍中,圓形232例,卵圓形152例,其他形態16例。
圓形蝶鞍主要分布在前兩組,而卵圓形蝶鞍卻主要分布在后兩組。說明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圓形蝶鞍所占百分比逐漸減少,而卵圓形蝶鞍所占百分比卻逐漸增高。
400例蝶鞍側位平片中,通過對各年齡組中圓形和卵圓形蝶鞍前后徑和深徑進行測量,結果發現,除5歲以下和14~16歲組中,圓形和卵圓形蝶鞍深徑差異不顯著外,其他各組測量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尤其是各組中圓形和卵圓形蝶鞍前后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故對各年齡組的不同形態蝶鞍分別測量,其結果如下。
2.1 圓形蝶鞍各年齡組前后徑和深徑測量結果為(單位:mm):0~5歲年齡組前后徑上界為8.94,平均值為7.26;深徑上界為7.07,平均值為5.76。6~10歲年齡組前后徑上界為10.02,平均值為8.78;深徑上界為8.76,平均值為7.67。11~13歲年齡組前后徑上界為11.01,平均值為9.65;深徑上界為9.37,平均值為8.04。14~16歲年齡組前后徑上界為12.56,平均值為11.30;深徑上界為10.93,平均值為9.55。2.2 卵圓形蝶鞍各年齡組前后徑和深徑測量結果為(單位:mm):0~5歲年齡組前后徑上界為9.84,平均值為9.26;深徑上界為7.42,平均值為6.64。6~10歲年齡組前后徑上界為10.69,平均值為9.88;深徑上界為8.26,平均值為7.46。11~13歲年齡組前后徑上界為11.01,平均值為10.35;深徑上界為8.26,平均值為7.63。14~16歲年齡組前后徑上界為12.86,平均值為11.69;深徑上界為10.38,平均值為10.04。
根據本文400例蝶鞍側位平片分析,各年齡組中圓形與卵圓形蝶鞍的經線有顯著差異。若按不同形態蝶鞍分別制定正常值范圍,會減少臨床工作中漏診和誤診,提高正確診斷率。
①未成年蝶鞍形態中圓形蝶鞍會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少,而卵圓形蝶鞍卻逐漸增加,這與蝶鞍形態自幼即已確定的觀點不同。②未成年人蝶鞍前后徑、深徑均隨年齡的增加而逐漸增大,無明顯階段性變化。③經測量繪出圓形、卵圓形蝶鞍前后徑和深徑的正常值范圍。
[1]任德印,連世海.蝶鞍正位體層的臨床應用價值.中國醫學影像技術,1989,(02).
[2]陳巨坤,湯俊凡,杜洛山,等.我國正常人540例蝶鞍X線平片分析.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進修學院學報,1981,(S1).
[3]尹敬璧,王業定.蝶鞍平片和斷層X線檢查的某些進展.《江西醫藥》.19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