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美華 高桂香 李海燕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
高美華 高桂香 李海燕
目的對老年藥物性低血糖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護理對策。方法對我院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反應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58例患者中經搶救,1例由于心力衰竭搶救無效死亡,其余患者經積極治療均好轉出院。經隨訪所有出院患者均未發生低血糖。結論根據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原因及其臨床特點,采取相應護理措施并進行健康宣教,可以有效減低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發生率。
糖尿病;藥物性低血糖;原因分析;護理對策
近年來隨著老年糖尿病的發病率不斷上升,在治療方法中以口服降糖藥物及胰島素最為廣泛,因而低血糖反應成為糖尿病治療的主要并發癥之一[1]。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退化,治療期間出現低血糖甚至昏迷的,如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將會導致腦細胞發生不可逆轉的形態學改變,嚴重者可導致死亡。因此,對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原因進行分析,并加強健康宣教及護理尤為重要。
1.1一般資料 以自2009年12月到2012年6月于我院治療58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診斷標準。其中2例為Ⅰ型糖尿病,56例為Ⅱ型糖尿病。男33例,女25例,年齡在60~83歲,平均年齡67歲,病程在1~16年。合并高血壓31例,合并冠心病13例,視網膜病變11例,感染7例,其他6例,呼吸道感染3例。
1.2用藥情況 對低血糖誘發因素進行統計,58例患者中55例患者找到誘發原因,3例患者誘因未明。多數患者為治療中藥物使用方法不當所致。未按時進食有12例,胰島素用量不當10例,口服降糖藥物不當18例,用藥與進食不相配17例,患者運動量過大有6例。
1.3臨床表現及治療方法 多數患者表現為植物神經興奮狀態,其中心悸、無力、多汗、血壓下降等典型癥狀有37例。腦功能障礙16例,5例患者無明顯癥狀。經檢測,有51例患者血糖在0.8 mmol/L~2.8 mmol/L,7例血糖在4.1 mmol/L~6.2 mmol/L。對患者頭顱進行CT檢查均排除急性腦部疾病。輕癥患者經口服糖水或進食后癥狀得到緩解,對于較為嚴重的患者則采用靜脈輸注。58例經搶救,其中1例由于心力衰竭搶救無效死亡,其余患者經積極治療均好轉出院。經隨訪所有出院患者均未發生低血糖。
2.1藥物使用過量或使用方法不當 患者營養狀況差,因此如果藥物使用的劑量未降低,很容易引起低血糖。胰島素的使用方法不恰當也會導致低血糖,如胰島素的注射量過多,注射方法失誤,長期在一個部位注射很容易導致胰島素的吸收緩慢而使得患者夜間出現低血糖。
2.2患者自身體質及生理因素 由于老年人機體免疫力下降,各個器官功能衰退,因此降糖藥物在患者體內的代謝和分解作用下降。隨著老年人年齡的增長,腎小球的過濾率逐漸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患病時間較長,神經系統不能很好的感知低血糖,因此一些老年患者往往會出現無感知低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也會在血糖正常時發生低血糖反應。本組7例患者血糖在4.1 mmol/L~6.2 mmol/L,也出現了低血糖反應,這可能是因為老年患者血糖長期維持在較高水平,使得神經系統已適應高血糖狀態。
2.3飲食因素及其他原因 飲食治療是治療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對于老年、肥胖以及病情較輕的患者,療效顯著。要注意控制總熱量以及平衡飲食,定時定量進餐,并且長期堅持飲食治療。本組未按時進食有12例導致低血糖。此外不當的運動也會導致低血糖的發生。當患者運動量過大時對胰島素的吸收率增加,如果患者在運動時未及按時進餐,很容易導致低血糖的發生。本組由于運動量過大而導致的低血糖有6例。
3.1加強心理護理與健康宣教工作 加強對患者的心理指導,使患者正確客觀認識糖尿病及自身病情。由于老年患者的理解力等較差,對事物接受需要一個過程,因此護士要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細心、耐心為患者講解,必要時要積極使其家屬參與治療。加強健康教育的連續性,利用電話隨訪、定期進對糖尿病患者進行體檢等不斷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低血糖的重視。
3.2合理飲食并進行用藥及運動指導 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飲食進行合理地安排,根據患者的體重,身高以及勞動強度等計算患者每日所需的熱量,根據患者的飲食喜好和習慣,給患者合理安排好飲食。由于患者長期營養不良會導致多種并發癥的發生,因此對于不能進食或著進食相對較少的患者要適當的減少用藥量。注射胰島素的患者要特別注意按時進餐,以預防低血糖的發生。對患者進行合理科學的運動指導,餐后1 h血糖量較高,因此餐后進行適當運動,不僅可以降低血糖含量,也不會導致低血糖反應的發生。同時要定期監測血糖含量,并做好記錄為醫生評價治療提供依據。
[1] 王娟.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癥原因分析及護理.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 2010,7(15).
266300 山東省青島市膠州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