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愛云 王英
·衛生論壇·
構建資源節約型衛生經濟管理模式之研究
唐愛云 王英
目的了解泰安市衛生管理現狀,分析存在問題及原因,為構建資源節約型衛生經濟管理模式提供對策及建議。方法對泰安市醫療機構、人員、床位等設置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分析泰安市衛生管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結果泰安市目前衛生經濟管理中存在各種不同問題。結論泰安市構建資源節約型衛生經濟管理模式可使醫院保持長期可持續發展。
資源節約;衛生;經濟管理模式
探索和創建資源節約型衛生經濟管理模式,使醫院衛生經濟管理的發展由規模擴充向內涵建設轉變、由數量攀升向效益轉變、由偏重經濟杠桿調控向提升醫院核心競爭力轉變、由比較科學的管理方式向構建資源節約型衛生經濟管理模式轉變,讓有限的衛生資源發揮更大的作用,可有效緩解“看病難、看病貴”,也是醫院保持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基礎[1]。筆者對泰安市醫療機構、人員、床位等設置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通過分析泰安市衛生管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提出了構建資源節約型衛生經濟管理模式的對策及建議。
1.1泰安市醫療機構、人員、床位等設置狀況 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人口555.80萬人。有各類衛生機構768家,其中醫院77家,社區衛生中心11處,鄉鎮衛生院76處,門診部4處,診所、衛生所、醫務室567處,專科疾病防治院(站、中心)9處。另外,還有村衛生室2549處,鄉村醫生8074人;全市醫療機構(村衛生室除外)共有床位1.72萬張,每千人擁有病床3.49張;各類衛生人員2.72萬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36萬人,每千人擁有技術人員4.25人。全市擁有萬元以上醫療設備1.30萬余臺,其中百萬元以上193臺(件)。
1.2泰安市醫療機構管理運行機制及取得的成效
1.2.1建立起完善的農村和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對村級醫療機構推行了以“三制、四統一”(三制即衛生院對鄉村醫生實行聘任制、工資制、養老保險制;四統一即衛生院對村衛生室實行行政、財務、業務、藥品統一管理);建立了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網底組建了不同形式的醫療集團,按照“合理布局、便民利民”的原則,實行了分級醫療、雙向轉診,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新型就醫格局;投資上億元,對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進行改造建設,全市82處鄉鎮衛生院門診、病房全部達到省規定要求。2007年,建立起市、縣、鄉、村“四級報銷”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1.2.2突出醫院管理與改革,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明顯提升。目前,全市建立股份制醫院2所,泰城擁有民營醫院4所。深化醫院內部改革,建立和完善了五項制度,即:院長負責制、院長任期制、科室主任負責制、綜合目標管理責任制、經濟核算制“五項制度”做到了責權利一致。同時,在醫院內實施了三項改革,即: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對領導班子成員采取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的辦法產生,對一般職位實行雙向選擇;改革分配制度,實行績效工資制;改革后勤服務制度,實行社會化管理。大力開展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招標采購,繼續實施單病種限價收費、醫技檢查結果互認、濟困醫療服務等多種形式的惠民醫療服務。大力實施特色專科、重點學科和人才隊伍建設,有國家級重點中醫專科及建設單位6個、省級7個、市級19個;有西醫市級重點學科43個、省級特色專科及重點專業6個、市級38個。培養市級拔尖人才23名,首批“151岱下英才”培養對象22人,省級中醫藥專家5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4人。
2.1區域衛生規劃不到位。衛生資源按部門、地方與行政隸屬關系設置,地方、廠礦、軍隊“三分天下”機構設置自成體系,多頭審批,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缺乏宏觀統一的規劃管理,造成衛生資源配置失衡以及管理和利用的分散。
2.2衛生資源配置布局不合理
2.2.1衛生資源過分集中在大醫院和大設備上。調查顯示,泰安市衛生資源總量的80%左右配置在城市,且集中在大醫院中。在中心市區,先進的醫療儀器設備和技術,高級衛生技術人員集中在三甲醫院和專科醫院,致使這些機構門庭若市,超負荷運轉,而一、二級醫院卻“門前冷落車馬稀”。
2.2.2城鄉分布差距較為明顯。一方面,許多大型醫院擁有大量的衛生資源,先進的醫療器械、頂尖的技術和大量的高級技術人員,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患者前來就醫,病源的急劇增加又進一步促使衛生資源更多更快的向大醫院集中,兩方面因素形成了相互促進的局面。另一方面,農村衛生資源貧乏,醫療機構設備簡陋,醫療人員技術水平低下。
2.3衛生技術人員配置結構不合理
2.3.1基層衛生技術人員學歷普遍不高。2010年,市直醫療衛生機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中研究生占0.9%,大學占53.4%,大專占22.1%,中專占11%;而在基層醫療機構衛生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中,研究生比例為0,大學、大專、中專、高中人員所占比例遠遠低于城市醫療衛生機構。通過對比,不難看出,近些年隨著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市衛生人員的學歷層次在不斷加強,但基層鄉鎮衛生技術人員的教育程度與城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2.3.2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等級較低。衛生人員職稱合理結構應為金字塔型,正高、副高、中級、初級職稱的期望比例應為1 ∶ 3 ∶ 5 ∶ 7,泰安市2010年統計結果顯示其比例為1 ∶ 3.5 ∶ 15 ∶ 34,很明顯,初中級職稱人員比例明顯偏高。技術力量薄弱的基層衛生服務機構情況更加明顯,鄉鎮衛生院具有高級職稱的人員僅占鄉鎮衛生院技術人員總數的3%,中級職稱占28.7%,初級占51.8%,其他占16.5%。
2.4政府對衛生的投入不足
2.4.1在經濟體制改革中,政府財政收入增長遠遠落后于國民經濟的增長,政府可供財力與衛生事業發展需求矛盾十分突出,如泰安市投入的衛生經費總量雖有大幅度的上升,但政府衛生支出在政府預算中的比例也很低,如泰安市2010年財政支出中醫療衛生支出僅占市級一般預算總支出的5.9%;由于財政投入不足,導致現有醫療資源緊缺,難以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醫療服務需求。
2.4.2政府對公立醫院投入不足及投入補償機制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公立醫院發展的市場化,形成了以經濟利益為主要導向的醫療服務提供,“以藥養醫”的現象仍較為普遍,如大處方、大檢查等過度醫療行為仍時有發生。
2.5公立醫院運營成本高。目前患者就醫趨向于大醫院, 對設備設施的要求越來越高, 導致各大醫院急劇快速擴張, 大多公立醫院均處于更新改造中。醫院規模擴大,床位增加,醫院的人力成本、基礎建設、醫療設備投入等經營成本也隨之增加。
2.6藥品、服務實施新政。《關于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提出, 推進醫藥分開, 積極探索多種有效方式, 逐步改革以藥補醫機制, 通過實行藥品購銷差別加價, 設立藥事服務類費多種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藥品加成政策[2]。原先公立醫院藥品順加15% 的政策將要被取消, 加大醫院經營風險加大, 將會導致醫院收入的減少或形成虧損, 對醫院經濟運行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3.1實施區域衛生規劃。政府主管部門應通過實施區域衛生規劃,動用法律行政和經濟的手段,逐步強化對衛生事業的宏觀調控力度,實現政府職能由“辦衛生”向“管衛生”、由部門管理向行業管理、由經驗管理向法制管理的全面轉變。同時,加強對公立醫院的監督評價,合理調整公立醫院的衛生資源。
3.2進一步明確醫療機構的屬地化管理。以地級市為一個基本單位,除中央、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直屬的具有指導、協調全國、全省衛生行政、業務管理工作職能的部分機構外,轄區域內的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由當地政府統一管理,統籌規劃,對以醫療服務為主的部屬、省屬醫療衛生機構,可結合實際,下放地方管理。
3.3優化診療流程,減少環節損耗。資源節約型衛生經濟管理模式的核心是醫療資源的高效利用,因而開通快捷的醫療綠色通道是重點,如調整門診布局,優化診療流程;加強導醫,通過電子屏幕、信息觸摸屏、公示圖等在醒目位置公示患者就診流程圖;設立方便門診,方便老弱病殘、慢性患者就診;實行掛號、劃價、收費一體化,減少“三長一短”現象;設立門診咨詢服務中心,負責解答患者的疑難問題,并推出醫療咨詢、用藥咨詢、發放化驗單等綜合服務項目。
3.4完善醫院信息網絡化平臺建設。大力提升信息化建設在醫院經濟管理中的作用地位,加大對基礎性衛生經濟信息平臺的研究,通過信息網絡運行,推動物流、財流、人流的管理,提高信息衛生經濟管理效率,從信息數據的內在關系反映患者來源、病種分布、技術水平、資源配置、管理要素及規章制度落實與經濟活動的關系,從而正確掌握衛生經濟運營結果和效益[3]。
3.5建全醫院綜合效益評價模式與體系。按照“效益優先”原則,開展以凈收益為基礎的分析評價與控制,確定醫院效益率、醫療收益率、醫院衛生費用使用率等經濟績效評估指標,對醫院經濟管理績效考評機制進行了有益探索。
3.6強化科學管理,實現全成本核算。資源節約型衛生經濟管理模式是增效、增收和節支、節約兩個方面的有機統一,通過創新發展機制、內部挖潛增效和科學管理,降低運行成本,提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4]。強化預算管理和成本費用管理觀念,強化監督管理,將各科室、部門負責人列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科室的第一責任人,對住院人均費用和用藥比例控制實行目標責任制,量化考核指標和獎懲辦法。規范藥品和醫用耗材的集中招標采購,保證藥品耗材質量,壓低虛高價格,限制高價品種進入醫院。
3.7規范醫療行為,遵循“三合理”診療原則。要進一步健全監督、約束機制,一旦投訴,嚴肅查處。強化合理醫療、合理檢查、合理用藥的診療原則,嚴抓大處方、濫檢查。為切實控制藥品比例,減輕患者看病貴的負擔,實行藥品使用情況通報公示制度,定期對科室用藥大戶及醫生大處方進行監控,對違規者嚴肅查處。加大對合理醫療的檢查力度,監督抗生素的使用情況,重點檢查聯合用藥、串線用藥、反復用藥,強化醫保管理,認真執行醫保用藥目錄,嚴格履行貴重藥品、范圍外藥品使用管理規定,堅決杜絕出院時超劑量、超品種、超范圍帶藥現象,按臨床路徑規范醫療行為,強化醫療收費管理,建立一日清單制度,健全醫療服務信息公示制度,定期公示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和單病種限價費用等,使群眾享有知情權、選擇權和監督權[5]。
3.8注重人力資源開發,提高整體效率。要探索靈活、高效的用人機制,做好“定崗、定編、定員”,提高工作效率。既要立足于引進吸納,形成以高科技、高學歷、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為核心的醫療隊伍,帶動一批特色學科,實現技術創新增效,又要注重降低運行成本,通過自我培養、自我發掘一批與當地醫療市場相適應的人才,走自我發展之路。
總之,構建資源節約型衛生經濟管理模式要以資源節約為目的,強化質量內涵建設,強化成本意識,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科學管理水平,促進醫院建設又好又快科學發展。
[1] 李建華.在全軍衛生經濟管理學術研討會暨第八屆全軍衛生經濟管理專業委員會會議上的講話. 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06,13(3):1-3.
[2] 吳群紅, 喻丹.實施醫院藥品“收支兩條線”政策的現實性、可行性及對策思考.中國醫院管理, 2008, 28 (9):20-22.
[3] 程光明.加強衛生經濟管理的探討.中國醫藥指南,2008,6(23):210-211.
[4] 由寶劍. 論現代醫院全面預算管理信息化建設. 醫療衛生裝備,2008,29(8):41-42.
[5] 李建華. 認真貫徹落實《規定》糾正醫療服務中的不正之風.人民軍醫,2005,48(1:1-2.99).
ReserchonBuildingConservation-mindedHygieneEconomicManagementMode
TANGAi-yun,WANGYing.
TheCenterforDiseaseandPreventionofShandongprovinceTai,anFeicheng,Feicheng,271600,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hygiene management of tai’an, provid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building a conservation-minded hygiene economic management mode.MethodsMedical institution,staff,numbers of bed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of Tai’an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sed to find the defect and cause of hygiene economic management of Tai’an.ResultsVarious problems were existed in hygiene management of Tai’an.ConclusionBuilding a conservation-minded hygiene economic management mode in Tai’an can maintain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ospital.
Resource conservation; Hygiene;Economic management mode
271600 山東省泰安市肥城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唐愛云);山東省泰安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王英)
王英